从反复口疮看中医"伏邪"致病特点与调治思路

2025.02.11 940阅读 评论数 16 51
各位同仁,今天与大家探讨一例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案例。这类患者门诊中十分常见,但要做到"根治"而非暂时缓解,往往需要运用中医"伏邪"理论指导辨证。
 
患者陈先生,38岁,程序员,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近半年每月必发。溃疡多发于舌边及颊黏膜,色白周边红肿,疼痛影响进食。曾服维生素B族、外用西瓜霜喷剂,疗效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刻诊见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苔薄黄,舌面可见多处陈旧性溃疡瘢痕,脉弦细数。问诊得知平素熬夜频繁,常觉口干口苦,大便时干时溏。细究病史,患者五年前曾患重感冒,高烧一周后出现首发作,此后每逢加班劳累必复发。
 
 此症若按常规心脾积热论治,予导赤散加减,往往初用有效,但停药即发。结合患者舌脉及病史特点,当属"伏热内蕴"之证。当年外感热邪未彻清,余毒潜伏膜原,遇劳倦或饮食失节则引动伏邪上攻口舌。遂以升降散合封髓丹化裁:黄柏12克、砂仁6克(后下)清降相火,生甘草15克缓急敛疮,加升麻9克透发郁热,配伍乌梅10克、赤芍15克酸甘化阴。另嘱每日晨起淡盐水漱口以引火归元。用药两周后溃疡面缩小,发作频率减半。调方时减少苦寒药比例,加入太子参15克、炒白术12克固护中焦,治疗三月后随访,已连续六月未再复发。
 
 此案提示三个临证要点:其一,伏邪致病具有"藏匿性",需详问起病诱因,该患者五年前外感病史即为辨证关键;其二,治疗当遵循"透邪外出"原则,切忌一味清热压制,本例用升麻提邪、乌梅敛正正合此理;其三,久病必虚,后期需转入扶正固本,否则易致病情反复。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治伏邪如抽丝剥茧,不可但求速效。"
 
 现代临床中,伏邪致病现象愈发普遍。曾遇一例荨麻疹患者,每于节气交替时发作,追溯病史发现三年前有野外露营虫咬史;另有一例慢性咳嗽患者,每逢阴雨天加重,实为十年前肺炎治疗不彻底所致。这些案例提示我们:面对反复发作的疾病,要有"察今病,溯旧因"的诊疗意识。笔者总结出"伏邪四辨法"——辨发病有无明显诱因,辨症状是否此起彼伏,辨舌脉可见隐而不显之邪,辨体质存在虚实夹杂特征。
 
 在具体用药方面,针对不同伏邪类型需灵活变通:气分伏热常用升降散、栀子豉汤轻清透达;血分伏毒可选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代犀角)凉血散瘀;痰湿潜伏多用蒿芩清胆汤分消走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人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过度输液等情况,往往导致寒邪冰伏,此类患者常见舌淡胖而溃疡面苍白,此时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托毒。
 
 一位基层医生曾分享经验:某更年期女性潮热盗汗伴口腔溃疡,前医多用知柏地黄丸效果平平。后发现患者二十年前有结核病史,改予秦艽鳖甲汤加减,竟收意外之效。这种"病史挖掘-邪气定位-分层透解"的诊疗思维,正是治疗伏邪类疾病的关键。
 
 结语:面对反复迁延的疾病,中医伏邪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认知维度。它提醒我们既要着眼当前症状,更要探查疾病"来路",在清透与扶正之间把握动态平衡。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辨证思维,恰是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所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过敏性鼻炎治疗浅谈 孙成力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又很棘手的毛病,反复炎症刺激又和腺样体肥大密切相关,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人饱受困扰。近来又有同事家的儿子过敏性鼻炎导致腺样体肥大,打鼾,服用中药也不再发作了。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调理 谢江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诊断标准不同。中医认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由于先天小儿体内正气不足,在脏腑中以肺、脾、肾三脏不足为主。治疗上若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间,应按不同的病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小编准备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讲解自己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腰背痛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25王某,女,32岁。2018年11月7日三诊:目前,背脊有空虚感,按之小痛,夜眠不实,纳可,二便调,月经后期,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肾亏督脉空虚,因虚致瘀,故背脊有空虚感,按之小痛。连续服药20余天,脊背酸胀渐渐缓解,月经亦趋正常。

  • 关节痛医案整理 谢江强

    严某,女,74岁。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脉,四妙丸清热利湿,两方合用,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证,疗效可靠。故服药5剂,关节红肿热痛,十去七八,继服5剂,红肿热痛尽释。医案118王某,女,77岁。

  • 辩证论治子宫肌瘤 张宝华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气滞血瘀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阻可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引起子宫肌瘤的形成。

  • 竹叶石膏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这里可以把这个方子的药物分为三组:竹叶、石膏清心除烦,清解燥热,半夏、麦冬降逆滋阴,参、草、米益胃生津!

  • 夜尿频数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8月04日刘某,女,78岁,初诊。夜尿频数,量少色黄。夜尿次数约比服药前减少一次。尿频及便溏均改善。目前针灸治疗中,暂停服用中药。

  • 崩漏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因崩漏严重者为急重病证,故其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塞流”即止血,在崩漏危急时首先采取止血措施;“澄源”即正本清源,治病求因,为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 谈一谈民众看中医的常见错误认识 于军

    7、中医治疗一段时间后有一定好转,但听西医说中医无法治好这个病,就完全否认中医,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