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神农本草经»点滴心得

2022.08.06 473阅读 评论数 0 0


漯河市中医院 刘革命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是古代四大医药经典著作之一,学习《本经》内容不仅是中药专业的必须,更是医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本草学说,发展现代中药学的需要,故笔者特将学习情况,略加梳理如下。
1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思想对临床合理用量的启示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其按照药性、药效及毒性大小等,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纵观《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分类,不难发现上品及中品药物中包括许多药食同源的药物,如薯蓣(山药)、大枣、薏苡仁、葛根、桔梗等;而下品中有毒药物较多,如附子、半夏、甘遂、大戟、巴豆等. 据此,有研究认为,《本经》的药物三品分类原则为临床合理用量提供了一种思路:上品药物的用量范围可以较为宽泛,中品次之,下品药物用量范围应该最窄。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对临床方药合理用量的启示,即药物根据其不同性味、药效、毒性等有不同分类,因此,不同类别的药物在用量上也应有所不同。对于类似《本经》“上品”所描述的药物,许多可用作食物或保健食品。这些中药一般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可以较长时间的服用。在我国的种植较广,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口感较好,易于为患者接受。这些特点使得药食兼用中药在临床上多有单味、大剂量应用的实例,既安全又有效。对于这类药物,其剂量阈可较宽泛,使药物的剂量阈尽可能包括所有治疗窗。对于类似《本经》“下品”所描述的药物,由于药性峻猛或毒性较大,故临床应用时必须十分谨慎,严格控制用量范围,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类似《本经》“中品”的药物,应根据临床实际选择恰当的剂量,即不能像可用于食品或保健食品的药物剂量范围一样,让患者多服、久服,导致不良反应;也不必过于严苛地控制其剂量阈,以至于使治疗窗不在剂量阈内,影响方药疗效。值得提出的是,“三品分类”思想对现代临床合理用量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是并不代表可以原原本本地按照《本经》三品分类来用药。三品药物中,上品包含了毒性药,中下品也有部分无毒,甚至是药食同源的药物。如,《本经》成书之时,普遍认为丹药具有益寿延年之效,因此上品中出现了诸如丹砂(朱砂)等有毒的矿物药 物,随着科学的发 展,人们对此类矿物药毒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对于这一类上品药物,应用必须十分谨慎。
2《神农本草经》描述药物的性质和功能主治的特点
《神农本草经》一书集中出现形象生动使动用法,这种情况在其他医籍中并不常见,值得注意。有人做过专门研究。单地说,汉语的使动用法从句意上来看,就是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从形式上看,是用一个简单的主谓宾结构,表达一个兼语结构(使动句)的内容。应该说,使动用法是简化句子结构、增加句子内容的一种方法。《神农本草经》是如何巧妙运用使动用法,并使其在描述药物功效时充分发挥作用的呢?借助《本经》的药物记载,试作如下分析。菖蒲: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菖蒲在《本经》中归为上品,对菖蒲的药物功效归纳为“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如果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分析《本经》中这段文字,可以清楚地发现,“通九窍,明耳目”之“通”、“明”,都是形容词。在古语中,某类词具有某种词性是相对同定的,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一般也是固定的。形容词在句子中能作定语和谓语,但形容词作谓语时一般不能带宾语。而在这段文字中,形容词“通”、“明”都带了宾语,分别是“九窍”和“耳目”,此时“通”、“明”作了整个句子的谓语,并且使宾语“九窍”和“耳目”具有“通”、“明”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突出了菖蒲具有“使人九窍通畅,使人耳聪目明”的功效。“菖蒲”这段文字中,“开心孔”、“出音声”之“开”和“出”,都是不及物动词,其目的就是要说明菖蒲具有“使人心窍开”的功能,还有“使人发音出声”的作用。《本经》在词类用法上的这种灵活性收到了简洁、具体、生动、形象的修辞效果,语意表达清晰明确且生动传神。
3《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之寒热并用
研究发现在《神农本草经》中,治寒热之证的药多达106种,几近全书药味的三分之一。其中上品药34种,中品药42种,下品药30种。大多为目前常用的药物,如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涵盖面很广。从《本经》所记载内容看,这些药物的主治中均有寒热并见之病,说明《本经》中所用之药物,当时已经广泛地用于治疗寒热之证。《本经》所治的寒热错杂之证复杂多样,有与六淫有关的,如中风寒热、风湿寒热;又有与脏腑有关的五脏六腑寒热,如脾胃寒热、膀胱寒热;有部位不同的茎中寒热、骨间寒热、皮肤往来寒热;还有病机不同的寒热结气、心下邪气寒热;或病证不同的积聚寒热、呕逆寒热、寒热鬼注、寒热泄痢等。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本经》中之药物,不仅能治疗一般的寒热之证,配伍后还用于病情复杂的寒热错杂之症,可见当时中医对于“寒热并用”已经很精通了。
4《神农本草经》书名及作者问题
“神农”一说肯定系托名,因为神农是农业、医药等的创导、发明者,是神人和圣人,借“神农”之名,一是体现遵古之风,二可提高著作的重要地位。“本草”一词在秦汉时期即已出现,即早在《本经》成书前即已有之,一可指药物中以草木植物药居多,本于草木,二是那时朝廷已设本草官职,管理和研究药物。取名为“经”,更说明该书在当时的价值,是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刊行的。作者借托“神农”之名后,自然不能再署俗人之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茯苓饮 李华歆

    ——赫尔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而外台茯苓饮的方证就可以理解为针对那种里虚痰饮内盛,并伴气滞的患者!

  • 如何看医案 高群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经常几句话就给出了方子,没有鉴别点,没有后续结果,看着比较费劲。所以我个人发医案的时候,放的都是信息来源,也就是我当时获得的信息就这些,然后给出方子和结果。当然医案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唐某某,女,58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甘峪口村,2023年9月27日初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