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泻心汤!

2023.07.01 461阅读 评论数 0 3

  喜欢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二两 黄连 一两 (黄芩 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在前面的文章我曾经反复说“心下”这个位置很特殊,它位于胸(表)之下,腹(里)之上,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同样属于“少阳”的“半表半里”范畴!

  来看病的患者自述最近总觉得在差不多“心口窝儿”的发闷(心下痞),医生在该患者“心下”的位置进行“触诊”时并未发现任何阳性指征(按之濡(软)),再诊脉(关上通“心下”)时只见“浮”脉。脉证结合来分析一下:患者“心下痞”,而“按之濡”,说明造成患者心下“痞”的致病因素并不是跟诸如“水饮”、“瘀血”等一样有形之邪,而其位于“心下”,很显然是外邪从表入里引发的,其脉“关上浮”,说明这是一种“热气”,正因为“热胀”所以产生了“痞”!

  在治疗上仲景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个方子最大的特色是药物不像以往那样煎煮,而是用“麻沸汤”(滚烫的热水)“渍之”(泡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但是药物都有“气”、“味”两端,其中“气”属于阳,而“味”属于阴,“气”为“寒热平温凉”,“味”为“酸苦甘辛咸”,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那就是食物往往是久煮才能使调料更加“入味”,而如“潮汕牛肉火锅”那样仅仅是把牛肉“烫”一下往往是为了保持食物更加“鲜”,所以我们说这个方子只是用热水“泡”一下的煎煮方法更多的是用药物的“气”,而避免用“味”,我们知道该方中药物都是“苦寒”的,其中以“黄连”为最,《本经》云其可以除“热气”,而“黄芩”也同样可以除“诸热”,二者配合“去味存性”,主要针对体内的“热气”,而“大黄”除了“寒以胜热”,同样可以“推陈致新”,使“热气”得以从体内排除!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3018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感冒医案1陈某,女,73岁。年老、体质素虚、大病后正气未复大都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医案2刘某,女,66岁。本案病在冬季,患者感冒风寒,证属虚体感冒。

  • 特禀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特禀质(一)体质特点1.整体特征特禀质可分为过敏性体质和身体缺陷两类。

  • 阳虚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腹胀便溏者,可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 神农本草经下的肾气丸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曰:干地黄:味甘,寒。由此可见肾气丸用药从时间上最接近本草经主治,为寒湿血痹而造,在汉以前绝无温补肾阳之义。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小儿医案二则(1) 王建飞

    小儿案一:2023年11月26日胡某,女,10岁,初诊。处方:蜜麻黄6g生桂枝10g炙甘草10g苦杏仁10g桔梗15g橘络5g生石膏15g生姜10g大枣10g5剂代煎。于昨日洗澡洗头后症状又再次加重,发热。小儿案二:2023年11月26日钮某,男,11岁,

  • 针刺手法:舒缓身心的古老疗法 崔国宁

    针刺手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疗效而闻名,被视为一种能够平衡身心、促进自然疗愈的疗法。第一部分:起源和发展针刺手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时期。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脉浮,呼吸急促,满闷而烦躁者,可与厚朴加麻黄汤。处方:厚朴15克、麻黄12克、杏仁15克、半夏6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8克、小麦60克、石膏60克。时下见此多与输液对抗,殊不知却病同时亦害人体正气,多遗后患,然时事使然,虽有良策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