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辨治中风病的要点是什么呢?

2020.07.27 26阅读 评论数 0 4
各位老师!千金大续命、小续命汤、古今录验续命汤中都包含了麻黄,桂枝,杏仁,川芎,都是辛温发散之品,宣散血脉之滞。 这2个方子临床运用中怎么去辨证呢?
《古今录验》续命汤
当归三两 川芎一两 桂枝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麻黄三两 杏仁四十枚 甘草三两 石膏三两
《千金》大续命汤  
当归一两 川芎二两 桂枝二两 干姜二两 麻黄八两 杏仁七十枚 石膏四两 荆沥一升  
《千金》小续命汤  
麻黄二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一两 甘草二两 生白芍一两 生姜五两 川芎一两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两 防风一两半 防己一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甘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阳病篇第二十五 韦秋凤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枚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了太阳病,医者用烧针给病人发汗,针处被寒了,也就是感染了,针口红肿突起,必发奔豚,一定会发生奔豚。炙甘草补津液行药力,大枣全面补津液。

  • 太阳病篇第二十四 韦秋凤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用药。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炙甘草汤解读 韦秋凤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在《千金方》又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严重的阴虚+虚热+阳虚,则成为虚劳的病理现象,此病机的虚劳患者,黄煌老师总结得非常好,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三 韦秋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因为汗孔打开了,就不需要再用麻黄类方猛发汗了,而应该用桂枝类方。方用茯苓甘草汤,即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

  • 猪苓泽泻白术药解 韦秋凤

    五脏痞满,水湿互结于五脏胸胁成痞而满,泽泻清热利湿除痞满。泽泻热利湿通水道利小便。五苓散,肾气丸,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茯苓泽泻汤,这些治水方都有桂,诸家都说桂温阳化气兼解表,未免显得肤浅。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九 韦秋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可以用桂枝汤再次发汗。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整个方子,桂枝汤清太阳中风,人参芍药清热补津液。

  • 桂枝汤类方十八 韦秋凤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要想去掉这些风邪的话,那么就要用桂枝汤治疗。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用小承气汤还是大承气汤,视病情轻得而定。这与津液外出,肠道津液缺乏有关。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