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新冠中医循证分析

2020.06.10 97阅读 评论数 0 13
新型肺炎表现症状及临床表现为: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分析:
发热,寒战→正邪斗争,干咳→阴虚、外感,乏力,气短→气虚,咳痰→湿,咽痛→津伤,头痛→外感,肌痛→风寒,恶心→胃寒,腹泻→肠寒(热),鼻塞→肺气上逆,咯血→心火刑金,


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发病初期,与恶变进展期时间相对较短,而恢复期又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发病中期时间较长。所以前面的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咳痰,气短为疾病中期症状。剔除中期,剩下的就是初期和恶变期。通常疾病的初期症状较轻,所以初期症状为头痛,鼻塞,咽痛,头痛,鼻塞,恶心,肌痛。进展期剩余症状,腹泻,咯血。由此发病过程就比较清晰了。
新冠肺炎初期症状多数为寒证,同时有(咽痛)等部分阴虚证。
中期,多以气虚为主,也有阴虚(干咳)。
恶变进展期,正虚邪实:高热不退,咯血,腹泻
明晰病程即可对症治疗:
初期 风寒  荆防败毒散,或金沸草散
     风热  桑杏汤
中期 偏气虚 补天大造丸
     偏阴虚 百合固金汤
恶变期 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占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失眠的医案整理4 谢江强

    失眠的医案整理4医案79汪某,女,32岁。百乐眠胶囊,每次服4粒,每天服2次,连续服15天。病发心脾,故以天王补心丸、百乐眠胶囊养心安神,激发性欲。心主血,肝藏血,心肝失调则月经量少,养心疏肝,令心主血,肝藏血,则经血正常。医案80秦某,女,70岁。

  • 越婢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特禀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特禀质(一)体质特点1.整体特征特禀质可分为过敏性体质和身体缺陷两类。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阴痒并带下过多一案 李格铬

    初诊2023/12/22王某28岁主诉:外阴瘙痒、分泌物量多1周。现病史:1周前无诱因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量多,要求诊治。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3-12-7,行经如常。平素怕冷,纳寐可,小便可,大便1-2日/次。舌淡苔白,脉细。

  • 经方小案二则 朱浩宇

    案一表妹痛经,来例假腹痛,手脚凉,胸涨,予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七付,吃完药下一次例假明显不痛。案二其母头痛像针扎,体胖,喘,用力按心下,眉头一皱喊疼。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轻松不少。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 中医临床治疗哮喘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结合中医临床治疗哮喘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和常用药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然而,中医治疗哮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以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中医临床治疗矽肺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3.合理调节工作和休息:中医认为矽肺与长期暴露在硅尘环境有关,因此,中医治疗中应建议患者合理调节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硅尘的暴露。

  • 晕车一味药治愈 王晨阳

    我是经常晕车,特别是车里有特殊味道的时候。吃完后浑身舒畅,晕车的感觉荡然无存。没有一点晕车的感觉了,甚至还能在车上玩儿手机,要知道真正晕车就算在没有味道的车里玩儿手机也是会立刻上头的。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