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紫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藁本: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白芷: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细辛: 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苍耳子: 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
辛夷: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牛蒡子: 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蝉蜕: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桑叶: 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菊花: 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蔓荆子: 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 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 清热圣经,消肿排脓
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 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 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
贯众: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蒲公英: 清热解毒,利湿
蚤休: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
鱼腥草: 清热解毒,效用排脓,利尿通淋
穿心莲: 清热解毒,燥湿
半边连: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半枝莲: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山慈菇: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芦: 清热解毒消痈,通乳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红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秦皮: 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目
射干: 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4、清热凉血药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紫草: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5、清虚热药
青蒿: 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
地骨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击,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
2、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
甘遂: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大戟: 泻下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 泄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止痒
商陆: 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四、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防己: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川乌: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蚕砂: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化湿和中
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雷公藤: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毒
寻骨风: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海桐皮: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木瓜: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蕲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豨签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桑枝: 祛风通络,行水消肿
伸筋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老鹳草: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止痢
路路通: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
海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
五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桑寄生: 祛风湿,益肝肾,安胎
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千年健: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五、化湿药
广藿香: 化湿,解暑,止呕
佩兰: 化湿,解暑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 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猪苓: 利水渗湿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
赤小豆: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
冬瓜皮: 利水消肿
玉米须: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香加皮: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蝼蛄: 利水消肿
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关木通:清热利水通淋,通经下乳
通草: 利尿通淋,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
石韦: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萆薢: 利湿浊,祛风湿
3、利湿退黄药
茵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七、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丁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胡椒: 温中止痛,下气消痰
荜茇: 温中散寒
八、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 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 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
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薤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
柿蒂: 降气止呃
刀豆: 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甘松: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九香虫: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九、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神曲: 消食和胃
麦芽: 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谷芽: 消食健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十、驱虫药
使君子: 驱虫消积
苦楝皮: 杀虫、疗癣
槟榔: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南瓜子: 杀虫
鹤草芽: 杀虫
雷丸: 杀虫
十一、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地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通经
蒲黄: 化瘀,止血,利尿
五灵脂: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降香: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降气避秽
花蕊石:收敛止血,化瘀
3、收敛止泻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 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
紫珠: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 收敛止血
血余炭: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花生衣: 收敛止血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温中止泻
灶心土:温中止血,温胃止呕,温脾止泻
十二、活血化瘀药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姜黄: 破血行气,通络止痛
乳香: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丹参: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泽兰: 活血化瘀,通经,利水消肿
牛膝: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鸡血藤: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水通淋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消肿止痛
骨碎补: 活血续筋,补肾强骨
血竭: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敛疮生肌
儿茶: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刘寄奴: 破血,通经,止痛,止血,消食化积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 破血逐瘀消癥
虻虫: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斑蝥: 破血逐瘀消癥,攻毒蚀疮散结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白附子: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
白芥子: 温肺化痰,理气散结,通络止痛
皂荚: 祛顽痰,开窍通闭,祛风杀虫
旋覆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白前: 降气,消痰,止咳
2、清化热痰药
前胡: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瓜蒌: 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竹茹: 清化热痰,开郁除烦,清胃止呕
竹沥: 清热化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 消痰散结,利水消肿
黄药子: 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海蛤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海浮石: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瓦楞子: 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礞石: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3、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苑: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 敛肺定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
洋金花: 止咳平喘,止痛,止痉
罗汉果: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滑肠通便
十四、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朱砂: 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珍珠: 镇惊安神,明目祛翳,收敛生肌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 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首乌藤: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灵芝: 安神补虚,祛痰止咳
十五、平肝熄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牡蛎: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赭石: 偏干牵羊,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罗布麻: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紫贝齿: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十六、开窍药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个,解毒
安息香: 开窍醒神,祛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
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 补气生津
黄芪: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山药: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刺五加: 健脾益气,补肾强腰,养心安神,化痰平喘
绞股蓝: 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红景天: 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白扁豆: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解毒
甘草: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饴糖: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蜂蜜: 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2、补阳药
鹿茸: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
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温脾止血
补骨脂: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 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开胃撮唾
海狗肾: 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雄蚕蛾: 补肾助阳,固精止遗,止血生肌
海马: 补肾壮阳,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肉苁蓉: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阳: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冬虫夏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 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蛤蚧: 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 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韭菜子: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阳起石: 温肾壮阳
核桃仁: 补肾益肺,纳气定喘,润肠通便
葫芦巴: 温肾助阳,祛寒止痛
3、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 补血滋阴,益精添髓
白芍: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何首乌: 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补阴药
北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 养阴清肺,祛痰,益气
麦冬: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冬: 养阴润燥,清火,生津
百合: 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石斛: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玉竹: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黄精: 滋肾润肺,补脾益气
枸杞子: 补肝肾,明目,润肺
桑椹: 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银耳: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墨旱莲: 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女贞子: 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黑芝麻: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龟甲: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鳖甲: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十八、收涩药
1、止汗药
麻黄根: 收敛止汗
浮小麦: 止汗,益气,除热
糯稻根须: 止汗退热,益胃生津
2、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梅: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五倍子: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罂粟壳: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诃子: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石榴皮: 涩肠止泻,杀虫
肉豆蔻: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禹余粮: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覆盆子: 固精缩尿,益肾养肝
桑螵蛸: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金樱子: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莲子: 补脾止泻,固涩止带,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芡实: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
海螵蛸: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十九、涌吐药
常山: 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 涌吐痰湿,祛湿退黄
胆矾: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藜芦: 涌吐风痰,杀虫疗疮
二十、杀虫止痒药
雄黄: 解毒,杀虫
硫黄: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壮阳通便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收涩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蛇床子: 杀虫止痒,祛风燥湿,温肾壮阳
土荆皮: 杀虫止痒。
木槿皮: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蜂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痒,祛风止痛
大蒜: 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樟脑: 外用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内服开窍辟秽
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熵增定律与量子纠缠的奇妙关联 崔国宁
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是两个引人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熵增定律主要关注宏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而量子纠缠则侧重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然而,要明确指出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定量的数学联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
熵增定律与读书的深度关联 崔国宁
在探讨熵增定律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熵增定律的内涵。从本质上看,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熵增定律不断抗争的过程。总之,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自然趋向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而读书则是我们对抗这种趋势的有力武器。 -
量子纠缠与中医阴阳关系的探讨 崔国宁
动态平衡在量子纠缠系统中,粒子的状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之中。 -
茶叶与食材的美妙交融 崔国宁
红茶的醇厚口感与玫瑰花的香甜气息完美融合,茶汤色泽红润,香气四溢。入口后,绿茶的清新与茉莉花的芬芳相互交融,口感醇厚回甘。 -
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 崔国宁
##五、量子纠缠与肺癌精神治疗的理论联系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参加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精神治疗课程。 -
桂枝汤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总之,桂枝汤的用法变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表现及脉象等进行灵活加减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王振刚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
浅析百合病 代民涛
百合病是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本病可见于当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病等。但由于各自医家认识的不同,对百合病的命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的患者所患的百合病,其症候互有差别,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
虚劳病的认识感悟 代民涛
虚劳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虚劳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虚劳病时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合并出现,日久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人体元气亏损,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而出现多种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患虚劳病或者减轻病症。 -
感冒的辩证论治 丁微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