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见太阳病之麻桂二汤

2024.09.30 713阅读 评论数 30 70
先师仲景于太阳病要方有二,一为麻黄汤,一为桂枝汤。但凡医者皆心知肚明,然真谙师义者未必如是。鄙不佞,揣诚欲至师心而陈陋之。

《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

麻黄 (三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甘草 (一两,炙)

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5条即曰太阳病,合第1条观之可现有头痛,颈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恶寒发热,无汗,喘,脉浮等症,此其全貌耳。由是观来,头痛,颈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可谓体无一处不痛也,冒受风寒客在表,寒气凝滞,经络敛涩,不通则痛;风寒客表,玄府闭塞,津不得气化,故恶风、恶寒、无汗;表客风寒,闭塞玄府,气化不行,阳郁不宣,故有发热;表闭,气不得透发,内迫于肺,肺不宣,故而喘;邪在表,正奋起抗之,脉见浮耳。究其实质乃风寒客表,玄府闭塞,阳郁不宣所为之。此乃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主之,不二之方也。

是方仗麻黄走皮,发表散寒,开玄府越水气去藩篱之贼邪也;桂枝解肌达表,合以麻黄则肌表之风寒邪气触之即散矣,麻桂德配以位,辛温解肌表,发越水气,玄府开,一汗可荡寇也;杏仁苦温,《本经》谓其“主咳逆上气……下气”。止咳平喘是其能也,且“下气”以防麻桂生散猛峻,如是可复肺之宣肃之常耳;甘草甘,平,能缓急,可调药性,《本经》曰“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诚曲当之良佐哉。

此方用药之据:

《神农本草经》曰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

《神农本草经》谓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利关节”。《伤寒论》第十六条:“桂枝本为解肌”。

《神农本草经》栽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下气。”

《神农本草经》云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解毒”。

此方是外感风寒表实证,诸痛及恶风、恶寒发热,脉浮等即太阳病,而又有“无汗”喘,麻黄伍以桂枝,辛温解表发汗,麻黄配杏仁,宣肺止咳平喘,是主在麻黄君主之治耳。若表证不盛而以咳为主者,可去辛温之桂枝,更适其机,即《圣济总录》之三拗汤也;若表证不盛,而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为主者,可去桂枝,加紫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再现鼻塞、流涕甚者,可益以宣通鼻窍之苍耳子、辛夷;若风寒客表复夹湿兼见骨节酸痛者,加苍术、薏苡仁以祛治;若兼有里热之烦躁、口干,则可加生石膏以清之。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甘草 (二两,炙)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第十六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太阳病当发汗,此为不二法门。然三日内已发汗,吐,下及温针者,尽用之而“仍不解”,师曰“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何以然者?定是发汗不得法,随即因循导常,吐,下,温针者,一蹴而就,不啻于雪上加霜也,“坏病”已成,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可肆意再按汗后不解再施桂枝汤之定法,此乃师之金匮良言耳,是尊尊复谆谆而教导也,以免因循守规,不知达变,失正成坏耳。后定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并告诫临证之时“常须识此,勿令误也。”由此可见桂枝汤,其实在之处为“解肌”,盖棺之论耳。

柯韵伯谓: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今之人多从此论,亦见谛之真言也。“中风”现太阳病,“头痛项强而恶寒”,脉之,“阳浮而阴弱”。轻取脉浮,按之则脉弱,师释曰“阳浮者,热自发”,邪正交争于表,发热,阳浮之脉其正应也;“阴弱者,汗自出”,正御邪而力不足,精气虚,汗自出,脉应之“阴弱”。寒主收引,肌被寒侵,怯而敛,“啬啬”者,肌体畏寒收缩貌;汗出津虚,“淅淅”者,微风来袭之貌;“翕”者,犹鸟之将飞,羽收貌也,羽收拢,热漫身,合而不开,“翕翕发热”,闷热貌耳。表邪闭塞不透则气不得旁达,壅逆于上,鼻鸣干呕作矣。

麻黄汤曰太阳病,桂枝汤曰太阳中风,古人行文真是练字精髓,字字珠玑,推而可知麻黄汤乃太阳伤寒。伤者,伤于表,中者,中于外也,皮之里,骨之乃,肌耳。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气不足,藩篱更薄,无力御邪,风寒如矢,一发则中也。桂枝辛发表,甘补益,《本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补中益气。”《名医别录》曰“桂,味甘、辛,大热,有毒。主温中……头痛,腰痛,出汗”。能补益中气,发汗解肌,散寒止痛,降气,太阳中风不二之选也;生姜辛可发汗解表,温可暖胃散寒,桂姜相合则可发汗解肌表之风寒,能降气止呕。大枣甘温,炙甘草甘平,甘可健胃补脾,滋养精气,合以桂姜则更补益中气,健其脾胃也;芍药,《本经》谓其味苦,苦可制桂姜之辛,缘津已不足,若发散过则助贼耳,且性微寒味苦,合以甘则益其津液也。五药相合,可发汗解热,能健胃安中,滋养津液。于太阳中风因精气虚,力不足以祛邪,虽汗出而邪不去者,桂枝汤亢进胃气,增强精气,俾邪不可留于肌,是故师曰“桂枝本为解肌”也。

桂枝汤方后云“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稀粥甘养,滋其精源,津液生升达肌表,扶正祛邪耳,足见其精气不足也。“温覆令一时许”,方有汗出佳效,可见其发汗之力弱耳,需藉稀粥滋养化源,物理温覆等方得佳效。故医家多谓桂枝汤治太阳表虚证,其中可见一斑耳。

太阳病,大体无汗者,麻黄汤及其类方随证治之,有汗者,桂枝汤及其类方见机而施,先师示以脉证,教人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诚不误生灵耳。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谢江强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老年人五脏日虚、阴阳渐衰,其根本病理特点是“以虚为本”,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5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5医案33茆某,女,28岁。医案34吴某,男,77岁。本患者为水亏木旺潮热。

  • 膝关节肿胀痛伴积液1月,中药3剂症大减 宗琪

    患者:高某某性别:女年龄:58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左下肢胀痛沉重不适,伴左膝关节积液1月余。1月12日查述:述诸症明显好转,胃中可,纳眠可,因出院予以上方带药7剂。

  • 气虚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气虚质(一)体质特点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无力、气短、自汗、劳累后加重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二)膏方调理益气健脾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每日2次,服药时间在早晚饭后半小时。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 谢江强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腹泻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但若症状反复出现则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休息质量,而小儿腹泻对孩子的营养吸收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症状较严重,还会导致小儿虚脱,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严重。

  • 肝气串痛案 张宝华

    郝某某,女56岁。于2023年12月29日10:58初诊症状简述(刻诊):身体串痛多年,伴有情绪不稳,上体部易汗出。患者身体串痛多年不愈。本案患者,身体串痛不休即为时下现代社会文明之病也,其本为肝郁,木气失畅也,经曰“木郁达之。”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 张宝华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通窍活血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通窍活血汤对于血瘀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 脉法新悟(二) 陈玉佳

    案6:工人男,因“右侧肢体无力”,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偏,舌右偏,以某医院诊断:左侧脑出血,高血压病,病好转出院求治于某医。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一周后右侧肢体无力加重,有麻木感,又伴头晕、头痛。案7:农民青年男,素有头痛,头颅MRI检查无明显异常。

  • 外阴不适,往往和消化系统问题有关 谢江强

    外阴不适,往往和消化系统问题有关纪女士一年多来一直被阴痒不舒、白带经常黏腻发臭的问题所困扰,虽然间断吃了些清热化湿的中药,但病情还是会反复发作,最后就干脆挂了消化科,找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