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病案一例

2022.10.05 821阅读 评论数 1 14
   胸痛一定是冠心病吗?
   笔者工作于基层卫生院,致力于基层弘扬中医药文化,平日除了门诊工作外,也承担住院医师工作,由于三级医师制度,有些病人不是由笔者自己收住入院。
   石某,男,32岁,素体康健。以“反复左胸痛1月余”就诊,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口隐痛不适,未重视,反复发作,后心中惊疑,遂就诊我院。门诊医师以“冠心病”诊断收住院。余接诊,察色按脉,面色如常,舌红苔薄白,左寸浮紧,双尺弱,余部平和。遂言:此胸中受寒之候,非冠心病耳。开几副中药,回家喝一喝就好了。患者坚决要求:医生给我说过了,我这可能是冠心病,一定要完善检查,输液治疗。无奈,正常流程入院,完善检查,液体营养,不过余未使用扩张冠脉药物。
处方五付,振奋胸阳,散寒化瘀,处方如下:

生姜五片,大枣两枚引。
    次日余休息一日,第三天查房,患者前日当晚服用中药一个小时后即胸痛全无,如常人。一切化验结果正常,心电图正常。在值班医生建议下行动态心电图进一步明确病因。我对他说:你心脏没有问题,查动态也是正常的,可以出院了,剩下的中药喝完,近期避风寒,忌生冷瓜果,平日里多吃生姜即可。下午动态心电图结果出来了,一切正常。此时,患者才完全信服了我说的话,当日办理出院。
    按:中医之魅力正在于此,记得有位国医大师对一众专家教授放豪言:来十个病人,不用仪器,比试比试谁可以治好病!科学技术的发展固然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方便的诊断技术,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尤其一名中医工作者,完全依靠仪器,会渐渐丧失自己的主观判断,可以成医技,不可以成仁学,更会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望眉眼,察吉凶;按三指,知阴阳。何以知心脏无病,面色如常,六部脉平和,知心脏未受损,寸浮而紧,结合当地气候,知胸中有寒,输液液体为冷水,经静脉输注人体,会进一步加强心脏负担,两寒相感,不利于彻底去除寒邪,故尽量少用液体或者不用液体。笔者才疏学浅,听闻有中医大家,望而知之,闻而知之,切而知之,可以清晰说出发病缘由,发病情形,用药反应,多长时间会出现什么症状。心仰慕之,唯勤求古训,精益求精,上下求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隆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关节疼痛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指关节痛20天现病史:难以入睡日久,胃纳尚可,二便正常,颈肩后背疼。今复诊告知关节疼痛减轻较明显,无其他不适,惟稍感口苦。服药后症状已然好转,但关节疼痛有时仍有反复。复查尿酸已正常,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亦大幅下降。告知有肺部结节。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