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11条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黑格尔
1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
SPRING 2025
最近有很多人“感冒”,症状轻的患者可能不需要吃药自己就“痊愈”了,也有的患者症状很重,一连几天发热,周身酸痛乏力,整天没什么精神,吃了多少药都无济于事,甚至到了要去医院住院的地步!
其实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疾病的认识的根本都是一样的,就是特别重视人体的“免疫力”!中医上没有“免疫力”这个词儿,但是老祖宗提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正气”充足,即使得了病,病情也不会特别严重!所以“正气”在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整部《伤寒论》都在讲“正气”,小编认为这里的“正气”其实是“津液”都高度概括!
就拿今天讲的第111条来说,说是患者起初得了“太阳病中风”,大家注意此处的“太阳病中风”并不是指“桂枝汤证”(【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因为仲景在后面说用“火”去“发汗”,从逻辑说如果患者已经有“汗”,你又何必在用发汗的办法治疗,所以这里的“太阳病中风”并不是“桂枝汤证”,小编认为患者此时应该是“汗出不畅”而且是伴有“恶寒”的情况,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在“感冒”初期也是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身体很“热”,此时体温可能是正常的,但是患者主观感受就是很“热”,而且“热”的同时还不怎么出汗,还一阵阵的怕冷,甚至打哆嗦,经验丰富的人可能就知道自己可能真的要“感冒”了!
不恰当的用了“火法”治疗后,患者病情似乎加重了,为什么呢?本来的“中风证”得到了“火法”的“热”就好比是赤壁之战的火烧连营,本来“风”都特点就是“善开泄”,再有“火热”的加持,那么此时对“津液”的损伤程度得到了加倍!而且“津液”损伤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影响到“血分”,在“风”和“火”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出现了“身黄”的表现,“阳盛”的结果是患者本能的会出现要流鼻血的症状,为什么呢?小编认为这是一种泄热的手段,毕竟在“两阳”的压力下,“热”也要有出口,而“阴虚”的结果是患者津液不足,所以小便暂时困难,而到了一定程度后,患者会表现的比较“干”的感觉,小编观察所得有些小朋友在经过高热后嘴唇会很干,而且会不自主的眨眼睛,这也许就是“阴虚”的表现!
患者此时可能只有颈部以上出汗,而胃口很不好,为什么呢?就是胃中“津液”太虚了,不能起到濡润的作用,甚至因为“热”会有点“喘”的表现,口唇干燥咽喉疼痛特别厉害,这种情况很像是我们之前“新冠”的“刀片嗓”,因为胃中“津液”亏少,所以患者不怎么大便,时间久了就会有类似谵语的精神症状,临床上小编遇到很多小朋友会有这个症状,其实“谵语”并不是那么严重就是晚上睡着了还说梦话,嘟嘟囔囔的,这就是因为里面有“燥屎宿食”啦,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用下法,临床上确实遇到一些小朋友“感冒”后好几天不大便的,也吃不进去啥东西,甚至喂点东西就吐出来了,小编会建议家长给小朋友喝点“甘蔗汁”养养胃阴,往往收到不错的效果,最后仲景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那就是此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小便”是否通利,“利”说明“津液”得复,“不利”则说明“津液”未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
专心
专注
专业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熏蒸技术发展史 谢江强
熏蒸技术是借助中药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的“窜”就是指的熏蒸技术。宋金元时期,熏蒸技术在临床上更加广泛使用。 -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应坚持服药,不可半途而废。总之,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
失眠治疗案例 王井清
患者自诉2年前起出现失眠,于院外治疗未见改善。辨证调整1.太阳表虚:头颈部汗出减少,营卫失调状况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用药调整:桂枝减为12g,因表虚症状减轻,减少解肌之力。苦杏仁6g,降气润肠维持。另加党参15g,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促进脾阳恢复。 -
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治疗全身水肿医案 高颖
防己黄芪汤中防己祛风利水,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两方合用,标本兼治,共奏温阳健脾、利水消肿之效。 -
伤寒论第七十一条(二) 张宝华
水下去后这个干的胃不就得到滋养了嘛!那么这个胃已经干了,人得自救呀!这个“少少与饮之”可不要小觑了,这个很关键的。要是没个度,一个劲地猛喝,非坏不可,那人会喘的。像这种情况他向上的概率大,向上他就会恶心啦!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后遗症 张宝华
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处方:柴胡30克、姜半夏20克、生黄芩15克、人参片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自备)15克、大枣15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一剂柴胡桂枝汤治愈“月经推迟10天”案 宗琪
患者:耿某某性别:女年龄:37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1日主诉:月经推迟10天未来。9月13日反馈:服药一剂月经来临。条文学习:《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从中医视角破解白发难题 韦懿芳
在追求美丽与健康的道路上,白发问题常常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难题。中医认为,白发的产生根源在于身体内部的失衡。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对于白发治疗的重要性。这些特殊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互配合,综合调理身体的内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白发问题。 -
咽痛难忍伴口腔溃疡,2剂阴毒汤后症大减 宗琪
8月25日三诊:述服阴毒汤2剂后,咽痛大减,口中溃疡好转,续方5剂,用法同上。8月27日回访:咽痛及溃疡皆愈。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孩子情绪压抑,肝气不舒,就会影响脾胃 谢江强
孩子中焦(脾胃)里的积滞长期堆积,不能被运化,就会慢慢地变成热。本来,肝气跟脾气从左边升,胃气和胆气从右边降,心肺之气随着胃气往下降,中焦一旦发生堵塞,就会影响人体的气机循环。不仅是成人,孩子的身体也会因为中焦阻滞而受到影响。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亚健康状态 张宝华
董某某,男43岁。既往有鼻炎,性功能下降等病病史。年末时值立春,春阳生发,素来劳累心身,精气耗于前,适值少阳生生之气生发,无以为基耳。
-
伤寒论11-12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4825人!
-
辩证论治毛囊炎 张宝华
中医认为毛囊炎多因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因此治疗需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咳嗽等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3日王某,女,37岁,初诊。主诉:咳嗽7天。现又咳嗽三天,经化验后诊断为甲型流感。遂停药令其胃气自和。上述治疗后症状缓解。1月21日时发热,24日咳嗽,25日黄绿色浓痰浓鼻涕,热退。现咽痒咳嗽有痰,纳一般,大便干咽干。
-
厥阴病 李华歆
而“少阴”则可以理解为是“橘子核”,“核”也就是种子,种子可以寄藏水火,所以它可以理解为少阴,那么“厥阴”是什么呢?
-
头晕原来因痰湿,温阳利水身清爽 代民涛
患者,女,60多点。患者是来看头晕的。这正对应仲景爷爷在《金匮》痰饮篇记载的“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仲景爷爷也在《金匮》中给了我们治痰饮之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治疗眩晕,仲景温阳利水,利水治标,温阳固本,痰湿所致眩晕可除。
-
《金银花:中医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的神奇瑰宝》 白成振
我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此法,效果显著,尤其在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时,金银花的清利和收敛功效能发挥双重止泻效果。
-
泽泻汤 李华歆
说的是位于心下的位置本有停饮,因为水饮的异常停留导致中焦不能有效行使“升清降浊”的功能,所以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此时考虑可以使用“泽泻汤”!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以祛瘀生血法再续治疗 缴秀珍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主方。,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所引发的胸痛、头痛等症状。可用于治疗虚劳、阴部寒冷等多种症状,比如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等。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啦
♡一♡點♡點♡小♡樂♡趣♡
学习了
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