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帝内经》“肝左,肺右”理论
关键词:黄帝内经 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理论
1.文献研究认识
1.1“肝左,肺右”理论之肇始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素问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1]讲述了关于临床治疗中的针刺禁数以及对应的人体脏腑部位及生理功能在针刺治疗中的变化。
1.2古代医家关于“肝左,肺右”理论的认识
1.2.1古代医家对肝生理结构的认识
在《内经·素问》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肝和肺的生理解剖位置,但却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在这一时期就已经有了肝位于胁下的认识。而在《难经》中则又进一步提出了肝脏的叶数及重量:“肝重有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的相关描述。其后,《医学入门》中有“肝著右胁下,胆附于肝”,《医学贯通》中有“肝短叶中有胆附”,《医宗必读》中有“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十四经发挥》中有“肝之为脏,在右胁右肾之前”等相关认识,因此,集合诸上文献诸家所言可以知道,古代医家普遍认可肝脏居于膈下,且位于右胁肋部的说法,这与现代之人体解剖学描述也大致一样[2]。
1.2.2古代医家对肺生理结构的认识
关于肺的生理解剖结构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肺者,脏之长,为心之盖”的描述和“肺者,五脏六腑之盖”的认识,在《难经·四十二难》中有“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的描述,其后有《医宗必读》“肺叶百莹,谓华盖,以复诸脏”的说法;有唐容川《血证论》中“肺为乾金,名华盖,五脏六腑皆受其复冒”的描述;亦有《医易一理》中“肺位诸脏之上……左二叶,右三叶”等相关描述。由此可知,古代医家对肺脏的生理解剖结构的认识已经趋于细致和统一。不过,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制,其认识仍较为粗浅,描述亦不够精准,但基本上与现代解剖位置是相一致的。故“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认识并非指实际的肝脏和肺脏的生理解剖位置而言[3]。
所以,“肝左,肺右”,仅从字面上去认识,则不符合现代医学所知的人体生理解剖部位,容易使一些初学中医者及现代医学学习者产生认知误解。因而,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要结合相关理论的时代背景以及其所描述的真正含义,再结合临床的应用去深入的理解。
1.3古代医家对“肝左,肺右”理论的认识
古代医家对肝左肺右理论的认识,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唐代医家王冰注《素问·刺禁论》:“肝象木,王于春,春阳发生,故生于左”和“肺象金,王于秋,秋阴收杀,故藏于右”的观点[4];二是明代医家马莳:“肝象木,主东方,故肝生于左;肺象金,主西方,故肺藏于右”的观点[5];三是清代医家张志聪的:“圣人面南而立,……左东右西,是以肝左肺右”的观点;四是清代医家叶天士:“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的观点;五是清代医家周学霆:“肝不全居左,……气自行于左也;肺本不居右,……气自行于右”的观点。以上诸家所言虽有不同,但都皆从其所属理论或所用的临床中去认识和感受,且都未从生理解剖结构上言“肝左,肺右”。
1.4现代医家对“肝左,肺右”理论的认识
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现代一些医家关于“肝左,肺右”理论的认识也有不同的看法。如周凤梧在《内经素问白话解》中言:“肝左,肺右”虽然解释的与现代解剖部位不相符合,但也是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病理表现的长期观察得出的一种客观的认识总结[6];崔月犁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解释“肝左,肺右”,是肝和肺的功能作用而不是指所在的具体解剖部位[7];除以上两种说法以外,亦有两者皆有的综合说法:如肝之生理结构位置在膈下,但肝气主升;肺的生理结构位置在膈上,但肺气主降[8]。随着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的不断实践证明,“肝左,肺右”理论被更加广泛且全面的接受和应证。
2.基于现代知识的研究认识
2.1从生理解剖结构及方位角度的认识
清代阮元《经籍纂诂》中“右”、“左”解释为:“右,上也”;“左,下也”,故由此也可认为“肝左,肺右”的“左,右”是“上”和“下”的替换词。所以“肝左,肺右”也可以解释为“肝长于膈下,肺置于膈上”,从而得出生理解剖结构之“上”、“下”,而非方位名词之“左”,“右”[9]。
2.2从脏腑功用与自然界角度的认识
肝的生理功用为调畅气机,疏泄津液,收藏血液,而气机的舒畅条达则有益于机体内环境的阴平阳秘。《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中有“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和“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的理论,而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则和肝脾肺胃的生理功用紧密相关[10]。肺为相傅之官,在上焦,主治节、肃降;肝为将军之官,在下焦,主条达、疏泄;脾胃为仓禀之官,在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在肝脾肺胃的共同生理功用之下,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11]。
人身为“一小天地”,人与天地是相呼应的,所以,人体内部环境气机的升降出入也与自然界的气机变化相似。从自然界取类比象,则有肝归属于木,其性升发、条达,应于东方,而古代又常面南以左为东,故肝居“左”;肺五行归属于金,具有肃杀、收敛的性质,应于西方,故肺居“右”。在《黄帝内经》亦有:“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的说法,所以,肝主升发主条达为阳也,为阳之性;肺主肃降主沉为阴也,为阴之性[12]。综上,故可知从脏腑功用的角度去认识“肝左,肺右”理论,即是从脏腑的气机变化方面去认识。
2.3从古代哲学思想的角度认识
《黄帝内经》成书早于汉代,但是晚于《周易》,所以其理论的形成受到《周易》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例如气一元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学说、六气学说等。在其之后有周文王利用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的规律,将洛书演变为九宫,并将八卦融于其中,形成了九宫八卦。故而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亦有将人体的脏腑归入其中的理论,例如将五脏归入五宫:肝在震三宫,心在离九宫,肺在兑七宫,肾在坎一宫,脾在中五宫。所以,按照《周易》八卦的演变规律,也就有了‘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演变规律,即“肝左,肺右”理论的最初始认识。再之后,有明代医家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卯位居左,木旺于卯,人以肝应之,故肝居左”以及“酉位居右,金旺于酉,人以肺应之,故肺居右”的说法;以及清代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中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认识“肝左,肺右”的认识。
2.4从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角度认识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制里,君主常坐北向南,文臣立东向西,武将临西向东。将社会制度类比于人体,就有了“肝左,肺右”之说[13]。人体之肝有武将之风格,主升发,好动,其位虽然在右但其用则在左,故用武将比之,肺则有文臣的主内主治节主沉降之性,其位虽然左右皆有,但其用则在右,故以文臣比之[14]。所以,从古代的社会制度去认识“肝左,肺右”理论,也是更加的贴切当时的社会以及人文背景,对于该理论的认识,亦会有更多的角度以及更深的层面。
3.从临床实践应用研究的角度认识
3.1从脉诊应用角度认识
在导师王茂泓主任中医师的临床应用中,“肝左”应于左关,主升发肾水上济心火之性,即“水生木”;“肺右”应于右寸,承心火主肃降,下暖相火,故左右寸关尺形成一圆运动,即“左尺→左关→左寸→右尺→右关→右寸”。这是导师在临床脉诊应用中的经验总结,并且从这个角度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疗效,证实了肝气主升发之性且行于“左”,肺气主沉降且藏于“右”的认识。除此之外,医家张锡纯也有: “肝之体位于右,而其气化之用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的临床经验。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理论指导临床取得疗效的事实来反向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肝左,肺右”这一理论[15]。
3.2从病变的病位角度认识
从疾病所在病所来理解应用“肝左,肺右”理论,古即有之:例如《黄帝内经》:“肺热病者,右颊赤”,“肝之病者,左颊赤”理论;尤在泾的“左瘫属血虚,右瘫属气虚”理论;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偏枯在左,左目珠痛,左耳鸣等从肝论治”理论[16];现代:右眼病毒性角膜炎宣降肺气,右神经性耳聋补益肺气理论[17];左侧面瘫从肝论治,右侧面瘫从肺论治[18]理论等临床实践应用,都说明疾病病所亦与此理论有深刻联系。
4.小结
“肝左,肺右”理论是《黄帝内经》中从针刺治疗疾病方面对人体生理结构、功能作用以及气机升降出入,脏腑气化所作的综合性的总结描述。笔者认为,在理解古代理论及文献资料时,首先要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科学发展程度,其次,要集合文献上下语境,文体及描述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历代医家对于“肝左,肺右”理论,有从文字立意角度理解的,有从生理结构解剖位置理解的,有从脏腑功能作用理解的,有从上下方位理解的,有从脏腑气化理解的,有从气机升降理解的,亦有从临床实践中疾病病所理解的,更有从临床脉诊左右对应来理解以及治疗用药方面来理解的。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的诠释逐渐拓展,历代医家对经典的认识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告诉我们不仅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经典理论,更可以灵活应用经典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肝左,肺右”理论,在未来我们还可以从病理角度去进行深入细化的拓展,以期将理论研究提高到更深入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清·张隐菴.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599.
[2]黎敬波. 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的理解[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6:1.
[3]邢玉瑞.《黄帝内经》“肝左肺右”说的学术争鸣与启示[J].中医杂志,2020,61(09):753-756.
[4](日)山田业广,等.素问次注集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4
[5]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53.
[6]周凤梧,等.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71.
[7]崔月犁,等.白话中医古籍丛书-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 :289.
[8]Pham Viet Du,许云娇.从”体用”浅析”肝生于左,肺藏于右”[J].天津中医药,2014 ,31(7):444-445
[9]王孝康,王峰. 试析《黄帝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J]. 河南中医,2016,36(7):1126-1128
[10]孟庆云.《易经》与“藏象学说”[J].中医药文化,2015,10(05):27-31.
[11]孙磊,王兴华.略论”肝左肺右”[J].吉林中医药,2010,30(6):461-462
[12]刘文志,陈斌,曾汝芝.源于“肝生于左”探讨肝的中西医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1):2008-2011.
[13]李军伟. 对肝肺官位及其与传统文化矛盾的认识[J].江苏中医药,2011,43( 3) : 79 - 80.
[14]张晶晶.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中管窥古人的独特思维[J].现代中医药,2015,35(2):35-36
[15]杨晨鑫,赖晓琴,刘锋.“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解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8):3661-3663.
[16]陈慧娟,梁尚华,朱凌凌.“肝生于左”临床意义浅探[J].江苏中医药,2008,40( 12) : 12- 13.
[17]饶宏孝.”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临床运用初探[J].甘肃中医,1994,7(3):1-2
[18]李静,王朝霞.浅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与周围性面瘫[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5):9-10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自主式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更有益 谢江强
与被动式学习相反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自主式学习,西方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更鼓励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能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被动式学习却有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被动式学习的孩子,一般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一旦考完了,就有可能停止学习。 -
减肥 潘洪波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张仲景还有一个减肥的方子,它就是枳实白术汤。 -
《伤寒杂病论》中的痹证 张宝华
《伤寒杂病论》谓其为“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以及“饮酒汗出当风”等,可见其更具体化。《伤寒杂病论》关于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如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颈肩疼痛1周,加重2天,3剂中药病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6日主诉:颈肩疼痛1周,加重伴左上肢无力2天。现病史:患者述近1周来诱发颈部疼痛,拘谨不适,伴虫爬感,2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左上肢无力,无汗,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有力。 -
眼镜模糊视力下降 潘洪波
眼睛模糊不清不够明亮,教你一个中成药帮你健脾益肾、补肝明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睛就会模糊不清,近视越来越不明亮了。如果你有眼睛疲劳、近视加重、视物模糊,就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中成药了,滋补肾脾肝,帮你的眼睛明亮起来。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既往有便秘,腰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病史。柴胡30克、生黄芩15克、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生白芍15克、生党参15克、姜半夏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药后反馈曰:感冒诸症几无,遗关节不适,大便不调, -
时光 陈鹏
时光文/陈鹏2024.3.30一缕阳光如神赐下的时光如同在记忆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一断斑驳的记忆如同冬夜里怀念夏天的蝉鸣一些平静的欢笑声已随风而去年华染白了额头的短发没有父母的老屋只剩下无数次的回忆一扇厚实的门木楼的脚步声掩盖了岁月的叹息旧宅无主燕巢蒙尘梦回童 -
疾病可以治断根么 陈鹏
随便一个普通的风湿病/一个胃炎一个三高没有医生呢可根治。。虽然我们不能根治,但是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的频繁率。[微笑]其实所有病就是这样治的。你要说断根,那是不可能,全世界没有哪个医生是可以做到的。只能保证你两三年内不在,继续发作。 -
肺癌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对于肺癌手术后或化疗后,或是晚期体质虚弱、不任手术和化疗的病人,膏方是较好的选择。
最新文章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心悸小记 张宝华
中医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与气血不足、痰浊内蕴、寒热错杂等因素有关。诊断心悸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李绍武医案医话】中医再除顽疾 治愈4例瘿瘤病 李绍武
余以中医辨证论治4例甲亢治愈后甲状腺腺体肿大病例,皆获得临床治愈。目前黄女士、梁女士、冯女士仍然接受后续诊疗。中医认为瘿瘤的病机多是因机体出现气滞、血瘀、痰凝等致病因素所致,病位主要涉及肝、脾两脏。
-
黄连肉桂养心神 谢江强
黄连肉桂养心神,安眠好觉到天明所谓的失眠,不只是睡不着觉,也包括睡眠质量的下降,诸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做梦多等情况。不过,王女士的失眠,应算是心肾阳虚、心肾不交导致的神志不宁,加上肝郁气滞使得原有症候产生的症状更加突出。
-
小儿肺炎支原体用了阿奇霉素还咳嗽怎么办? 高立坚
目前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上皮黏附、侵入,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及免疫学说。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半枝莲、莪术均有抑制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半枝莲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
麦门冬汤 李华歆
——席慕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麦门冬汤!从后面用的麦门冬汤来说,我们知道此处的气逆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热证过后阳明不降有关!麦门冬汤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使腿部温暖的料理 谢江强
使腿部温暖的料理:膝关节炎不再犯陈先生趁着五一假期和家人去海南岛旅游。这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服用膏方进行调补。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后两周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1个月。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
中药药物剂量没有小事 谢江强
中药药物剂量没有小事药物剂量通常是根据药物的质地以及在方子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膏方的服用剂量本书基本没有硬性规定小儿与成人,以及青中年与中老年的服用量有所不同。
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很好
👍👍👍
感谢分享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