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的统一

2021.05.02 73阅读 评论数 0 0
李小龙及其所创的截拳道,虽然网络上褒贬不一,但至今都是震撼人心的传奇,大概没有异议。其有没有真功夫暂且不论,斯人已逝,无从实战验证,局外人的妄议既是对逝者的不敬,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截拳道的意义同样受到后人质疑,我们不是武林中人,但从哲学的普遍性角度去看这部武学著作,对比同类著作,实为前无古人的存在,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统一思想在武学的应用:归纳出武术、搏击的本质,将各流派所长统一融合于本质框架内而成。


顺带提一句,有人说截拳道的传人并无太多建树,所以证明截拳道亦无价值。对此,一句话答复:常人都明白的不一定是真理,鲜有人懂的未必是谬论。


有人会问:区区“统一”二字,小学生都会写,岂能有如此威力?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确有如此威力。


人们寻找最有力的论据时往往喜欢自然科学,因为这是公认的,符合逻辑,客观存在,且可重复实验证明,所以我们也照此找铁证。


证据也好找,简单翻阅一下自然科学史,可以发现:万有引力,热功当量,电磁统一,质能方程,数的演变……每一次、每一种统一都是一座闪光的丰碑。


所以统一的威力不仅在于哲学和逻辑上的推理,更是被无数科学史实所证明了的。


既然统一思想用于武学、自然科学各学科如此犀利,是否可用于医学而受益呢?


答案是肯定的。两大医学中西医药,多大程度的统一就有多大程度的受益。


先说中医。从合理的推理及可知的资料,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几乎都采用当地的天然物质作为药物,只是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其中我国的传统医学最为完善,汉族的传统医学习称中医,从本草到医理、临床各科,以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植根于几千年活人实验的海量观察,形成了独特的完备的理论系统,一代代的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古籍,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中医药的特殊规律,在维系中华民族繁衍至今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
再看西医。自从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现代医学(习称西医)诞生以来,迅猛发展,替代传统医学而具主导地位。这样的变化是有原因的,因为西医的优势显而易见,符合自然科学的优势,有着建立在可重复实验基础上的严格的逻辑性、系统性,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尽管中西医药各有优势,但作为临床医生,不论中西,都能切身感觉得到各自的局限性,资历越深,感受越深,一句名言可资佐证:“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两种医学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各有优劣,明明白白的差异性,何来统一性?怎样能够实现统一?
能够统一,统一在医学规律和药物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很明白的道理:如果没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统一性,对于某种确定的疾病,两种差异巨大的不同处理方式,怎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同一的结果?两种体系的关系也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是交叉统一的关系。我们之所以只看到了差异性,是因为没有发现固有的内在的统一性的联系,只能是主观上的划分而已。
既然是两种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体系,其发展自然存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西医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继续发展,西医的发展远快于中医。这是一直在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就是二者的交叉统一发展。中西医可以在互补并用的实践中逐渐地实现统一,在统一的进程中突破创新。作为临床医生,完全可以在具体的病种上进行探索总结,这是非常现实的事情,很多临床医生实际上都在做,都是通过中西药并用统一治疗来提高疗效的。近代张锡纯先生即是倡导中西汇通的先行者,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虽然不够严谨,但作为中西统一的尝试,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现代也有学者在不同角度进行中医融合或统一的理论研究,且有积极的成果。
更具体来说,可以从最简单的思路入手,即选择部分熟悉的药物入手。我院中医科在临床实践中即是这样做的:首先在保守治疗范围内,主要根据临床实践及中西药学进行归纳,逐步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物按照各自理论及术语“互译”。完成互译后,统一了“度量衡”,这样就能在临床工作中彼此互用,在互用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修正、完善,再用于临床,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同时会促进中西医发病及治病机理的相互解释。整个反复的过程就是中西医药在非手术治疗方面实现统一的途径。
鉴于医学的复杂性,在统一的过程中,是不会顺利的,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地做就是了。历史上最早的火车曾经遭到马车嘲笑,都是正常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建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药性赋2 曹雪盼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详论药性,平和惟在。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 药性赋摘录1 曹雪盼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 一方搞定带状疱疹后遗症 韦毓安

    在明代申斗恒的《外科启玄》里记载了一张方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就叫止痛如神汤。就是皮肤表面的带状疱疹已经消退,但疼痛依然还在。这就得从带状疱疹的病因说起了。一说到带状疱疹,中医往往会把它和湿热联系在一起。止痛如神汤其实不仅对带状疱疹后遗痛有效。

  • 七个方症,辩治耳鸣。 韦毓安

    并且先有大便硬,而后有耳鸣等一系列症状出现,舌红,苔黄,脉弦细数。4月11日复诊:服三剂大便畅,五剂耳鸣已,血压下降,鼻衄少。服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生地炭栀子一月,带亲属诊病时告知血压也正常,耳鸣未复发。

  • 一个方四味药能打通各种瘀血,预防心梗、脑梗。 韦毓安

    瘀血堵塞的,有一个四味药的小方子,由三七、西洋参、丹参、天麻组成,活血化瘀,疏通血管,效果非常好。三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只不过活血的作用更大一些。四味药可以及时地帮你把瘀血化掉,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 从“方证”论李东垣升阳益胃汤 叶艋玮

    升阳益胃汤组成:黄芪2两半夏1两人参1两炙甘草1两防风5钱白芍5钱羌活5钱独活5钱橘皮4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白术3钱黄连2钱加姜枣。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 关于战汗的思考 曹雪盼

    战汗是温病学理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名词,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和愈后情况,故不得不重视。战汗是卫气营血中气分证的极期,是气分证的转折点。总而言之,战汗的出现预示着疾病的转归,在临床上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思考 曹雪盼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辨证之一,由叶天士首先提出,后经诸多大家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所了解的样子。卫气营血相当于是从表入里而三焦辨证相当于从上到下,临床辨证往往两者相互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了解疾病的一个发展过程。

  • 三年化大疫粗见 曹雪盼

    三年化疫理论粗见:"class=""_width="388px"crossorigin="anonymous"alt="图片"data-fail="0"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color:curren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