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023.07.09 723阅读 评论数 1 6
尿失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由于损伤或者控制它的神经功能失常,使尿液不受控制,自然从尿道口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膀胱尿液经尿道溢出者,称为尿道内尿失禁,即传统意义上的尿失禁;另一种是尿液经阴道溢出者,称为尿道外尿失禁,即尿漏,尿漏是由于妇科手术损伤、骨盆外伤、泌尿系畸形等导致的。尿失禁在各年龄群均可发生,尤其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诊断时要分析其病因,如尿频尿急同时伴有镜下血尿,应除外泌尿系结核、炎症、肿瘤等,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检查尿动力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尿动力学检查;②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检查。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上根据尿失禁的类型及原发病因给予合理的药物选择,有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予以手术治疗,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限制液体的摄入,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2.常见病因形成尿失禁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真性尿失禁:由于尿道外括约肌损伤或缺陷,导致尿液持续性从尿道流出。(2)压力性尿失禁:正常情况下尚能控制小便,但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打喷嚏或咳嗽时有少量尿液流出,这种情况多见于经产妇女,属于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由于盆腔脏器脱垂、肥胖、年龄等因素引起。(3)急迫性尿失禁:严重的尿频、尿急,膀胱不受意识控制很快排空。最常发生于脑血管意外、脑萎缩等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导致;另外感染、逼尿肌老化、早期糖尿病、放疗、心情紧张等原因也会导致。(4)混合性尿失禁:是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并存的状况,常见于女性,病因也较为复杂。(5)充溢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导致膀胱过度充盈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液被迫溢出,称为充溢性尿失禁。主要由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及恶性病变等引起。(6)反射性尿失禁:是不受控制没有感觉的不自主间歇排尿,精神性疾病产生的逼尿肌反射亢进为主要原因。(7)其他:完全性尿道关闭机能不全等也会导致尿失禁。3.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把尿失禁归为 “遗溺” 病名,《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遗溺的内因多为五脏虚损、三焦气化不利,外因为湿热太盛或邪热内迫。详细分为下面几点:(1)年老体虚:尿频之症在体弱、年龄大或长期卧床的人较易发生,这是由于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阳利水,以致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久卧之人失于调养,耗气伤精导致。(2)禀赋不足:素体虚弱的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会使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失调而发生遗溺。(3)湿热内蕴:外感湿热之邪或由于长期吃油腻刺激的食物导致湿热,使肝经不能疏利,继而移于膀胱,而致遗溺。(4)情志因素:生气、上火、受惊、紧张或兴奋等原因都可导致遗溺。(5)其他原因:头部外伤、尿道畸形等。遗溺病位在膀胱,但与肺、脾、肾、肝、心关系密切。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痛经、腹痛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36岁初诊:流产后现腹痛两年余,伴有经前头痛,例假收尾下腹部疼痛,经后头晕,月经干净后下腹部仍然痛,用手按摩或者换体位缓解。既往有流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病史。

  • 栀子柏皮汤 李华歆

    条文说的是这次患者找你看病的原因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觉得自己的身体发黄,当然之前患者的皮肤你也没看到过,你只从脉证去考虑患者可能是因为热重夹湿引发的,所以你考虑使用“栀子柏皮汤”!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何谓“开路方”? 谢江强

    服用膏方是否要先服“开路方”“开路方”一般以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所以,这类人在服膏方前,需要由医生开立“开路方”,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这也就是用“开路方”先行探路的意思。

  • 神农本草经下的肾气丸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曰:干地黄:味甘,寒。由此可见肾气丸用药从时间上最接近本草经主治,为寒湿血痹而造,在汉以前绝无温补肾阳之义。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针刺手法:舒缓身心的古老疗法 崔国宁

    针刺手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疗效而闻名,被视为一种能够平衡身心、促进自然疗愈的疗法。第一部分:起源和发展针刺手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时期。

  •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治疗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应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本文将介绍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 中医治疗女性性冷淡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治疗女性性冷淡的方法和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临床研究,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女性性冷淡的症状,提高性欲和性交时的快感。

  • 乌头赤石脂丸 李华歆

    当你已经排除了相关“心痛”的急症风险后,患者又跟你说了疼痛可能是之前受寒导致,而疼痛的性质是一种冷痛,于是你考虑了用仲景名方——乌头赤石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