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经方故事3五苓散治疗胃堵案

2024.06.12 616阅读 评论数 1 9

    主诉:胃堵数月。

    现病史:数月来胃堵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曾就诊数家医院,应用和胃、降逆中药,无效。口干欲饮,小便量相对少。堵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胃时什么饭也吃不下。

    望诊:双下肢轻度水肿

    辨证:太阳膀胱蓄水证

    方剂:五苓散

    疗效:服药后小便量增多,口渴逐渐的缓解。胃硬和堵的感觉逐渐往下走,服用三付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再服三付,上下全通畅,胃堵消失。


   【按语】本患胃堵由小腹逐渐上移至胃脘,口干欲饮,小便量少。可知患者由于太阳膀胱蓄水所致。“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这正是膀胱气化不利、下焦蓄水的两组症状。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烦,下面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造成心下痞,是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结果就导致了心下痞。后世医家,有人把这种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膀胱气化不利,故给予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得利,上下通畅,胃堵缓解。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中焦停水),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主之。

   《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茯苓甘草汤主之);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是治疗膀胱蓄水证即下焦停水证,要与中焦停水证相鉴别:

   1.口渴与不渴:中焦停水口不渴,因为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气化机能,膀胱仍然可以气化,仍然可以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口不渴。不仅口不渴,常常因为胃里有水,不敢喝水。喝水后,胃里头更胀得厉害,胃里头水就更多,不敢喝水。

    2.小便利与不利:中焦停水小便利,即小便正常。因水停中焦胃脘,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气化机能,膀胱气化机能是正常的,所以体内代谢的废水的排除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小便正常。

    必心下悸: 水停胃脘,胃阳,胃中的阳气,和水邪相搏的一种表现。胃脘部悸动不宁。胃脘部振水声。胃中有水液潴留,对腹主动脉的搏动对心脏的搏动,传导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表现。水停胃脘,水阻中阳,还可以出现手足厥冷。手足厥冷又是一个症状。造成水足厥冷的病机是水阻中阳,使阳气不能外达。

   必苦里急: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适而感到痛苦。因水停下焦,阻滞下焦气机,下焦气机壅滞的一种表现。

    太阳蓄水证的成因:

    一、是太阳表证,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经脉和脏腑是紧密联系的。而经脉呢,又是生理信息、病理信息的通道。《黄帝内经》说,“经脉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的功效,所以无论是在生理功能上,还是中医在诊断治疗上,都是离不开经脉的。经脉是既是生理信息,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也邪气传播的通道。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使膀胱气化失司。
  二、是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低下的情况下,饮水过多,不及气化,或者说不能气化,水液内留,阻遏膀胱气化机能。也就是说,膀胱蓄水证,可以是因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为在外感病期间,喝水太多水邪停滞以后,反过来又阻遏了膀胱的气化,不管哪一个原因,最后所造成的结果,都是膀胱气化不利。

    五苓散不止治疗下焦停水,凡是有水邪内结的,都可以用。比如;脑积水,蓄水肥胖症等。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训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肺心病医案一则 孙亮

    经住院给予强心、利尿、扩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病程中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精神欠佳,饮食一般,睡眠差。有"冠心病"病史10年,常感胸闷、心悸。

  • 性激素六项:助力医生精准诊断 崔国宁

    本文将介绍六项常用的性激素检测指标,并详细阐述它们在医生诊断中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性激素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以确保准确性诊断。

  • 颞下颌关节紊乱一案 曹雪盼

    古语云:治病当如覆杯之效如汤泼雪如果对症则可以达到一剂见效的效果当然该患者初病病情不深故取效较快。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上气,咽堵胸满,发热甚轻者。可与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15克、厚朴12克、紫苏叶6克、紫苏子6克、杏仁9克、茯苓9克、桔梗9克、生姜9克、陈皮18克、瓜蒌15克、大枣10克水600毫升,水煎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可以降气化痰。

  • 中医治疗腹胀的临床经验案例分享 崔国宁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伴随着腹部不适、胃胀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中医药在治疗腹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例中医治疗腹胀的临床案例,探讨中医药在缓解腹胀症状中的独特优势。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 气血足则百病无 谢江强

    气血足则百病无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另外,靳女士的面色非常晦暗,这正是贫血的征兆。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并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2至3小时。

  • 附子的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温阳散寒、祛湿止痛、化瘀止血等。附子主要以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而闻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寒症疼痛等疾病。下面将介绍几个含有附子的方剂,并探讨其临床用法的变化。总的来说,附子的临床用法发生了许多变化。

  • 中医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然而,中医治疗腰腿痛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不断完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