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方(2)

2023.11.25 319阅读 评论数 0 0

4、备化汤

丑未 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初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厥阴风木,民病血溢,经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脚弱。二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少阴君火,民病温疠盛行,远近咸若。三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少阳相火,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四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太阴湿土,民病腠理热,血暴溢,心腹胀满,寒疟,甚则跗肿。五之气,阳明燥金加临阳明燥金,民病皮肤寒气及体。终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太阳寒水,民病关节禁固,腰脽痛。治法宜酸苦以平其上,甘温以治其下,以苦燥之温之,甚则发之泄之,赞其阳火,令御其寒。

木瓜(酸温) 茯神(甘淡) 牛膝(苦酸) 附子(苦辛热) 地黄(甘寒) 覆盆子(甘温) 甘草(甘平) 生姜(辛温)

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全年湿寒较盛,阻碍气血并且伤阳,君以附子大热之品, 通行上下, 逐湿祛寒。但阴极则阳为所抑, 湿中之火亦能逼血上行, 佐以生地凉沸腾之势, 并以制辛烈之雄。茯苓、覆盆, 一渗一敛。牛膝、木瓜通利关节。加辛温之生姜, 兼疏地黄之腻膈, 甘温之甘草, 并缓附子之妨阴,

自大寒至春分,依原文。

自春分至小满,去附子,加天麻、防风。

自小满至大暑,加泽泻。

自大暑至秋分、小雪、大寒,并依原方。

歌诀 备化汤年临丑未,司天湿土太阴居,覆盆茯膝瓜甘地,赞火御寒姜附胥。

方解 《内经》:"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太阳在泉,寒淫所胜",为病与此大不同。其治司天之湿淫,主以苦温,佐以酸辛。湿上甚而为热,则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也。其治在泉之寒淫,主以甘热,佐以苦辛。而此云"酸苦以平其上,甘温以治其下",正与经文相合处。

5、敷和汤

巳亥 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初之气,乃阳明燥金加临厥阴风木,民病寒,于右胁下痛。二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少阴君火,民病热中。三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少阳相火,民病泪出,耳鸣,掉眩。四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太阴湿土,民病黄疸,胕肿。五之气,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燥湿相胜,寒气及体。终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太阳寒水,此下水克上火,民病瘟疠。治法宜用辛凉平其上,咸寒调其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半夏(辛温) 枣仁(甘酸) 五味子(甘酸) 炮姜(苦辛) 枳实(苦辛) 茯苓(甘淡) 诃子(苦温)  橘皮(辛甘) 炙甘草(甘平)

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全年气候风热较盛,肝火旺盛易化风半夏辛能润下,合茯苓之淡渗,祛湿除黄。枣仁生用,能泻相火。甘草炙用,能缓厥阴。风在上以甘酸泄之,而火在下以五味子之咸温制之。《别录》载五味子有除热之专功,非虚语也。加炮姜以温上年未退之寒,即温右胁之冷;枳实以泄本年中脾藏之湿;陈皮、诃子,协助大枣醒胃悦脾,无邪不治矣。

自大寒至春分,加牛蒡子。

自春分至小满,加麦冬、山药。

自小满至大暑,加紫菀。

自大暑至秋分,加泽泻、山栀。

自秋分至小雪,大寒,并依原方。

歌诀 厥阴巳亥用敷和,风木司天土病多,(《内经》:厥阴风木司天,脾胃之病为多。)橘半草苓姜味枳,枣仁诃子九般哦。

方解 《内经》:"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治以咸冷,佐以苦辛。"此方辛凉咸寒,在加减法中,而不入正方,正方九味,多是温中补土益肺之药。盖木盛者土必衰,培土生金,正所以抑木也。

 

 

 

6、正阳汤

 

治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初之气,乃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民病关节禁固,腰脽痛,中外皆疮疡。二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少阴君火,民病淋,目赤,气郁而热。三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民病热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阴湿土,民病黄疸,鼽衄,呕吐。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阳明燥金,民病乃安,邪复至,春为疟。终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太阳寒水,民病上肿,咳喘,甚则血溢,下连少腹,而作寒中。治法宜咸以平其上,苦热以治其下,咸以软之,苦以发之,酸以收之。

 

白薇(咸寒)  玄参(咸苦寒)  川芎(辛甘温)  当归(辛甘温)  桑白皮(甘寒)  白芍(酸寒)  旋覆花(咸辛)  甘草(甘平)  生姜(辛温)

 

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全年燥热,以咸寒之药平其胜气,佐以苦甘之药,以酸药收敛阴气。

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治以咸寒。旋覆之咸能软坚,白薇之咸可以泄热。

甘能泻火胜咸,苦能泄热,故以苦甘为佐。故用以元参、当归。缪问认为,元参色黑入肾,而其味苦又入心,故既可滋阴,又能降火。而当归味苦气温,可升可降,可止诸血妄行。热盛于经而不敛,故需以酸收之。白芍酸苦微寒,加以桑皮泻肺火而散瘀血。

 

自大寒至春分,加杏仁、升麻。

 

自春分至小满,加茯苓、车前子。

 

自小满至大暑,加杏仁、麻仁。

 

自大暑至秋分,加荆芥、茵陈蒿。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杜苏子。

 

歌诀  正阳汤里咸酸苦,君火司天交子午,旋覆玄参桑白薇,芎归芍草姜同取。

 

方解  《内经》:"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阳明在泉,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此方治法,皆合经旨。惟"以苦发之"之句,见少阴在泉治法中,少阴司天无此句。(按此句原本于《六元正纪大论》所云:"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恶露不净吃什么 谢江强

    大枣、板栗洗净,和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至粥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适用于产后瘀血作痛、恶露不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将前2味药捣碎,与红糖、大枣一同放入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滤去药渣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