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轻症医案一则

2025.03.07 0阅读 评论数 0 0

患者男性,38 岁,因偶发胸部走窜性疼痛一周前来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型较为肥胖,体重 100kg,身高 170cm。

二、检查情况
住院期间进行了多项检查。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房早;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冠脉造影也未见异常。
三、刻下症状
患者偶发胸部走窜性疼痛,观察其舌象,舌体胖大,中心苔腻 
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及舌象,中医辨证后处方: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具体用药为
茯苓 30g、杏仁 10g、甘草 6g、陈皮 20g、
枳壳 15g、生姜 20g、瓜蒌 20g、薤白 20g、
法半夏 10g、桂枝 15g、赤芍 12g、丹参 20g、
川芎 10g、桃仁 10g、地龙 10g 。
 
五、治疗过程及转归
患者遵医嘱按时服用中药,在服药一周后,胸部走窜性疼痛再未发作
 
按语
 
(一)金匮要略相关方剂原文出处与主治
 
1. 茯苓杏仁甘草汤
- 原文出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 主治: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胸痹而致胸中气塞、短气之证。此证多因饮阻气滞,肺气不利所致。方中茯苓淡渗利水,以祛其饮;杏仁宣肺降气,利气散结;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三药合用,共奏宣肺化饮、利气散结之功。
2. 橘枳姜汤
- 原文出处:同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主治:同样针对胸痹出现的胸中气塞、短气症状。橘枳姜汤以橘皮行气和胃,枳实破气消痞,生姜散寒和胃、降逆止呕。全方重在理气和中,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
3. 瓜蒌薤白半夏汤
- 原文记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主治:适用于胸阳不振,痰浊壅盛之胸痹证,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不能平卧。方中瓜蒌开胸涤痰;薤白通阳散结;半夏祛痰降逆。三者配伍,宽胸理气,化痰降逆,使胸阳得振,痰浊得化。
 
(二)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橘枳姜汤的鉴别
 
茯苓杏仁甘草汤与橘枳姜汤虽都主治胸痹之胸中气塞、短气,但二者在用药和功效侧重上有所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汤侧重于宣肺化饮,适用于饮邪阻滞于肺,肺气不利导致的胸中气塞、短气。其组方以利水渗湿的茯苓和宣肺降气的杏仁为主,通过祛饮利肺来恢复气机。而橘枳姜汤则重在理气和中,主要针对脾胃气滞,中焦气机不畅引起的相关症状。方中橘皮、枳实理气破滞,生姜和胃降逆,从调理脾胃气机的角度来改善胸中气塞、短气的情况。
 
(三)本次处方方解
 
本次处方将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症状和病机。患者偶发胸部走窜性疼痛,舌胖大、中心苔腻,提示体内有痰湿之邪,且气机不畅。
茯苓杏仁甘草汤可宣肺化饮,使肺之气机通畅;橘枳姜汤理气和中,调节脾胃气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调畅则痰湿难以内生;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理气、化痰降逆,针对胸痹的主要病机进行治疗。此外,方中加入桂枝温通心阳;赤芍、丹参、川芎、桃仁、地龙活血化瘀通络,增强了方剂的通痹止痛效果。全方配伍严谨,标本兼治,既针对患者当下的痰浊、气滞、血瘀等标实之证,又兼顾调理脏腑气机,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伤风散加减治“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15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8日主诉:咳嗽咳痰1周。回访:咳嗽咳痰尽愈,大便约2日一行,纳略增。

  • 葛洪:炼丹著述的中医传奇 谢江强

    炼丹术在葛洪的手中得以发扬光大,他对此道的精深理解,使得他在当时的医药界声名鹊起。然而,葛洪并未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葛洪,这位晋代的中医传奇,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精神。

  • 酸枣仁加龙牡汤 潘洪波

    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予以酸枣仁汤加生龙牡汤:生酸枣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9g,炙甘草6g,生龙骨12g,生牡蛎24g。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根据具体情况多有加减。

  • 观代赭石 张宝华

    代赭石现代医家之共识,谓其味苦、甘,性微寒。张氏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曰代赭石:治吐衄之证,当以降胃为主,而降胃之药,实以赭石力最效。故有钉头赭石及龙眼赭石之名。参、赭镇气汤中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定之,亦旋复代赭石汤之义也。

  • 门诊医案记录肠痈 胡松岩

    张某,男,71岁主诉:间断腹痛19小时余,加重4小时余。腹软,剑突下、右上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g后下,芒硝9g,枳实12g,厚朴12g1剂,顿服。肠痈的病机把握很重要,有是证用是方,中病即止,当有佳

  • 经方实验录之耳鸣,抑郁症 张宝华

    初步判断:1、耳鸣;2、郁证。首诊方夏枯草20克。近来饿时时头晕,耳鸣如旧似减轻。肝郁渐开,脾虚渐复,再议前法,二诊方生姜易干姜,去大枣加泽泻、苍术与之。

  • 胆囊息肉 潘洪波

    胆囊息肉这个问题,它就是身体内堆积了一些没清干净的垃圾,正常情况下,并不会作很大的乱,所以一般也都是做B超体检的时候才发现的。总的来说,胆囊息肉不是什么凶神恶煞,只要找对方向、养好身体环境,我们都能将其驱散。

  • 暑热咳嗽案 王冠晶

    同时嘱咐买薏苡仁500克单独煮水喝。患者于6月1日始买药服用,于6月3日午微信告知咳嗽已无大碍。口鼻呼气热、寐差,此已有烦热于内,当以栀子兼清之。咽干咽有异物,此热邪灼津液而成痰,天花粉一味兼之。舌苔润泽白滑腻,应是暑湿,应在气分,轻症也。

  • 鹅口疮 谢江强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适用于小儿鹅口疮。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