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筋膜炎临床用药规律

2024.11.01 535阅读 评论数 1 5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急性发作。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活动受限等。中医在治疗筋膜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详细探讨中医治疗筋膜炎的临床用药规律。

一、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筋膜炎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外伤、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主要为气血痹阻,经络不通,筋脉失养。具体而言:

1. 外感风寒湿邪: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原因,致使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着于肌肉、筋膜、关节等部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2. 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或姿势不良等,导致肌肉、筋膜持续紧张,气血耗损,局部经络阻滞,不通则痛。

3. 外伤:跌打损伤、扭挫等外伤,使局部气血瘀滞,经络受损,筋脉失养,久而发病。

4. 气血亏虚:素体虚弱,或久病、产后等,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二、辨证论治

1. 风寒湿阻证

• 症状:局部疼痛,肌肉紧张,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若寒邪偏重,可加制川乌、制草乌以温经散寒;若湿邪偏重,可加苍术、薏苡仁以健脾利湿。

2. 湿热蕴结证

• 症状:局部疼痛,灼热红肿,活动受限,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 方药:四妙丸加味。药用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忍冬藤等。若热邪偏重,可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泻火;若疼痛较重,可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理气止痛。

3. 气滞血瘀证

• 症状:局部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用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羌活、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地龙等。若疼痛剧烈,可加乳香、苏木以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若兼气虚,可加黄芪、党参以益气行血。

4. 气血亏虚证

• 症状:局部疼痛,缠绵不愈,肌肉萎缩,肢体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

•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当归、鸡血藤、木瓜等。若兼肝肾不足,可加杜仲、桑寄生、熟地以补益肝肾。

三、用药经验

1. 祛风散寒药

• 独活:辛、苦,微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等。在筋膜炎的治疗中,常与桑寄生、杜仲等配伍,以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

• 防风:辛、甘,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可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等。与羌活、独活等配伍,可增强祛风散寒之力。

• 细辛:辛,温。有小毒。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风湿痹痛等。在筋膜炎的治疗中,可与其他祛风散寒药配伍使用。

2. 清热利湿药

• 黄柏: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等。与苍术配伍,即二妙散,为治疗湿热下注的常用方剂。在筋膜炎的湿热蕴结证中,可加用黄柏以清热利湿。

• 薏苡仁:甘、淡,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等。可与木瓜、络石藤等配伍,以增强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作用。

3. 活血化瘀药

• 川芎:辛,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在筋膜炎的气滞血瘀证中,川芎为常用药物之一,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 桃仁:苦、甘,平。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与红花、当归等配伍,可用于治疗筋膜炎的瘀血阻滞之证。

• 红花:辛,温。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在筋膜炎的治疗中,可与桃仁、川芎等配伍使用。

4. 补益气血药

• 黄芪:甘,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在筋膜炎的气血亏虚证中,黄芪常与桂枝、芍药等配伍,以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 当归: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与黄芪配伍,可增强补血养血之力。

5. 舒筋通络药

• 木瓜:酸,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等。可与薏苡仁、络石藤等配伍,以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 络石藤:苦,微寒。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等。在筋膜炎的治疗中,可与木瓜、忍冬藤等配伍使用。

四、临证加减

1. 疼痛剧烈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2. 肌肉紧张明显者,可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

3. 伴有肢体麻木者,可加鸡血藤、桑枝、地龙等以活血通络。

4.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以清热解毒。

五、案例分析

患者,男,48 岁。因“腰部疼痛 3 个月,加重 1 周”就诊。患者 3 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1 周前,疼痛加重,伴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弯腰困难。查体: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涩。

中医诊断:筋膜炎(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药用秦艽 10g、川芎 10g、桃仁 10g、红花 10g、甘草 6g、没药 10g、羌活 10g、五灵脂 10g、当归 15g、香附 10g、牛膝 15g、地龙 10g、乳香 10g、苏木 10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服药 1 周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继续服药 2 周后,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

六、总结

中医治疗筋膜炎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和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祛风散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气血、舒筋通络等药物常相互配伍使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临证加减,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康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咳嗽 潘洪波

    现病史: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咯白色泡沫样痰,量多,伴有喘息,夜间尤甚,影响睡眠,自行服用“止咳糖浆”后症状未见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诊。

  • 《伤寒论》解释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初步认识痔疮 张宝华

    二、中医对痔疮的认识中医认为痔疮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引起痔疮;二是肝脾失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三是久病在床,气滞血瘀。

  • 初步认识白塞氏综合征 张宝华

    通过发挥中医整体调理和西医精准治疗的双重优势,有望为白塞氏综合征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胆管与胆囊结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胆石阻塞于胆囊颈管,胆汁不能储存于胆囊,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反流于胃,中和胃酸,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胆汁淤于胆道,与结石一同引起胆管及胆囊的平滑肌牵张和括约肌痉挛,出现阵发性的绞痛或胀痛。

  • 月经延迟伴心悸治验。 李高勤

    李某,女,30岁。此次再次就诊,却是月经、心悸问题。图片主诉:月经推迟5天,夜间心悸10天。平素月经量少,3天结束,色可。这个患者就是体瘦,月经少。心悸服中药后未再出现。因为觉得心悸治疗有效果,还将1剂药给同有心悸的妹妹服用。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左手夜里僵数月案 王建飞

    2023年09月12日潘某,男,51岁,初诊。今复诊告知症状稍改善。2023年09月24日三诊。服药后手指僵减轻。后来复诊数次,均已上方加减治疗,疗效尚可。

  • 咳嗽数年医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7月04日高某,女,56岁,初诊。主诉:咳嗽数年加重10天。血压不稳定3年,服用卡维他洛+氢氯噻嗪片半年、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1个月。经常流鼻涕,鼻涕倒流进咽部引起咳嗽,受凉吹风后加重。服药后咳嗽已基本改善。唯仍流清涕引起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