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和法

2024.05.15 825阅读 评论数 24 70
“和法”为八法之一,和者和其不和也,大凡临证有其不和者皆可取法之。《伤寒杂病论》中之和法开实证论治先河,理法方药完善周备,规矩方圆,诚圭臬也。

《伤寒杂病论》中和法以柴胡剂为著,如“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等。

和法亦称和解之法,其“和”在驱邪及扶正两方面,以至祛邪而不伤正而达解疾之的,是病证实质之所需也,当是时非和其不和方能解也,是故亦谓之“和解”。本法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其代表方证有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尤以《伤寒杂病论》之小柴胡汤为代表。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其病邪不在表,不能以汗法解之,病邪亦不在里,故下法攻里亦不可取,惟和法一途方可至境。且夫和法至善处可尽其所能不伤及正气,保护广大胸腹腔诸多脏器之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扶正祛邪,两善其功,和其不和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之方倚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大黄等祛邪,届时必仗参、草、姜、枣等扶正,以护胃气。

临证所患,原病者寡,继病及久病者著,大凡多是失治和误治而至。观《伤寒论》中失治者多变证,而误治者多坏病。坏病其病位多在半表半里之少阳和厥阴也,临床日久印证其更弥耳。门诊之慢病,看诊时几无麻黄汤证及大青龙汤证,承气汤证更少之。故而汗、下二法用之少,且汗后见汗后,多无“再汗”之治,下后便通,亦少见再下之续,众多慢病病位皆羁于半表半里之广大胸腹腔诸多脏器。现代人生活、饮食、学习、工作等之改变,多逸少动,脏腑功能差,正气抗病力不足,和法甚合时下之法道。诚如《伤寒杂病论》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此乃至善之道,甚合当下之人体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中医治疗心理障碍临床用药经验剖析 崔国宁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对中医治疗心理障碍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心理障碍被视为情志失调所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心理障碍的临床用药经验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心理障碍的康复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

  • 中医治疗尿失禁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总之,中医治疗尿失禁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合理选用中医药治疗方剂,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医临床治疗心悸研究总结 崔国宁

    然而,在中医学中,心悸被视为身体内部能量失衡的结果。中医临床治疗心悸的方法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重要的是调整整体身体的阴阳平衡。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中医治疗尿频的临床用药经验研究总结 崔国宁

    临床研究表明,补肾益气汤能够改善虚尿频患者的症状,提高膀胱功能。临床研究表明,五苓散在治疗尿频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脾胃湿滞引起的尿频。

  • 胃脘痛案 张宝华

    王某某,女45岁。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痛经等病史。初步诊断:胃脘痛处方: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麸炒苍术15克、陈皮30克、姜厚朴15克、麸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黄芩15克、生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胃胀

  •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性荨麻疹康复案例思考 朱强伟

    去年同期,我以血管性水肿性神经性荨麻疹,全程用中医辩证治疗+埋线近四个月,西药全停,症状偶发,由于疫情,无法继续治疗,又口服激素但不能停。发作时“关节疼痛”;眼睛剧痛伴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眼睑嘴唇浮肿等……

  • 靠自己就能做得到:改善多年老胃胀 谢江强

    靠自己就能做得到:改善多年老胃胀孙先生自小就容易肚子胀气、便秘、反酸,只要稍有劳累或者应酬多了,胃胀就容易发作,一发作就吃不下饭,一进食就干呕恶心。临床上消化道疾病和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胃脘部靠胸骨剑突的位置疼痛。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