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八)

2025.01.26 559阅读 评论数 0 5

咱们看看这个药的剂量,汉制一两为二十四铢,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这个不能去皮的,桂枝去了皮就剩木头了,那成朽木了,朽木不可雕也,它成不了器,不成器还有啥功用呢?它这是一两十六铢,先生一次开的是三副药,再拿四十铢除以三,约十三点三铢,一铢折合现代的量是零点六五克,那再成以三,约八点六克,四舍五入一下才九克,这个剂量很小很小了。古制一两是是四分,一分折合现代三点九克,你按分算也行。其他的药都一样了,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一两拿三除,才八铢,再成以零点六五,才五点二可。杏仁是二十四枚,除以三就是八枚,一枚杏仁约零点四克,再乘以三,也就三点二克。我临证是按这个度量衡来的,要是按李时珍说的,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那个量就更小了。

再看看它的煎服法,“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这是一个定则,煎药的法则。麻黄这个药,还是有不良反应的,咱没做过现代药理学相关的研究,从古人的用药经验来看也是的,你看,咱们仲景先生不也是清楚写着“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嘛!其实在仲景之前已经不知道临床实践多少年了,才有这个结论的,这个沫子里用现代话说,就是含有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成分了。

现代药理研究后,得知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它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引起失眠、不安等不良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麻黄“先煎去沫”的煎煮方法能有效预防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自主活动增加等不良反应。这从现代人科学的视角下验证了古人的临证经验总结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现在用麻黄剂时,应该遵守的法则还得守着,临床观察来看,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我亲人实验过,一次取麻黄四十五克,煮了,没去沫子,吃了后很快就有反应,心慌不适,脑袋多少有点晕,大概十分钟左右吧就恢复如常了。古人用药可是不断在活人身体上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如今你像西药那是小白鼠,这个还是有区别的,以人为载体和以小白鼠为载体,从基础上就差着了,因此这些经典上的东西,还是应该遵守的,把那沫子撇一撇,清理一下是必要的。“内诸药”,再把其他的药放到里面,煮取一升八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随便聊聊中医 李华歆

    而经方是“辨证论治”的经典体系,所以让大家了解经方、学习经方才能推广经方,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愿意相信中医,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底气!

  • 伤寒论中桂枝用法 高群

    桂枝是《伤寒论》中第一个出现的药,算上加减,一共有44个方子涉及到。上冲、悸动主要是“上虚不能制下”,治疗就是要温“上”的阳,也就是桂枝。这几种情况都可以灵活应用桂枝。

  • 血热 血瘀 血寒 血虚 潘洪波

    血热的人,舌象整体以颜色红,舌面上有红色的小芒刺为主,这种人平时容易出现上火,脸上起疙瘩粉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身心烦躁,情绪急躁易怒,眼睛、牙龈容易红肿等情况,另外晚上睡觉还容易失眠,出现一些头痛等情况,这时调理就需要清热为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舌象

  • 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案 张训景

    2023.07.08患者服用3付后症状明显好转,停胃复安足三里穴位注射。2023.07.10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出院。小柴胡汤条文吴茱萸汤条文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

  • 哮病(支气管哮喘)案整理 谢江强

    哮病案刘某,女,37岁。哮喘病史8年,每年4月左右哮喘发作甚剧。经治疗后哮喘得以完全控制,体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经方实验录之抑郁症 张宝华

    )既往有抑郁症、腰脱等病病史。春仨月,发陈之际,人亦应之。本就抑郁家,逢此之时,阳气郁而难发而化热,固有斯殃。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痰热内扰之象,宜于此处求治。小柴胡汤、桂枝汤、温胆汤合剂加减观之。

  • 不孕症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性生活正常,同居2年以上,未避孕而未能受孕者;或曾经有过孕育,而2年以上未能受孕者。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不孕症发病率占育龄期女性的6%~15%。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 体疲乏力而用大黄而非补药乃湿热 李文选

    服至四包,症状略有减轻,而黄疸仍然不退,乃邀刘老诊治。病家揽方而问刘老:病人虚弱已甚,应开补药为是,而用大黄何耶?

  • 进补用膏方心得 谢江强

    、进补用膏方过去是“吃饱求生存”,如今是“吃好求安康”,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强壮的身体,身体虚弱,当补益气血阴阳。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待外邪祛除、恢复健康后再用膏方调理。

  • 产后风湿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产后风湿又名“产后身痛”“产后痹”“产后关节痛”“产后风”等,是发生于妇女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出现以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疾病。产后风湿的病机主要为产后体虚,气血不足,复感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