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和解少阳愈感冒

2020.05.02 81阅读 评论数 0 7
杨xx,男,75岁,本镇凤凰人。2012年2月6日初诊。感冒后在当地诊所输液抗菌消炎2日,后仍感觉周身乏力,不怕冷,口苦,眼眶酸胀,默默不欲食,夜间稍咳,有痰白而清稀。舌淡胖,略紫,苔薄黄燥,脉细弦略数。此明系邪入少阳,胆经相火不降,木气不伸,诸证蜂起,诱因感冒而起,拟柴胡桂枝汤主治。

柴 胡45 黄 芩24 制半夏20 党 参24 炙甘草24 桂 枝24
赤 芍24 生 姜25 大 枣12枚 天花粉20
2剂。以水1200ml,煎煮取600ml,去渣滓,再煎,取300ml。分三次温服,每三小时一次。得汗或者症状消除止后服,不效,更做一剂。
第二天电话告知,当晚服药,二服后开始下利,共九次,皆为泡沫样稀便,不臭,第二日除稍觉乏力外,诸证悉除,神清气爽,嘱停后服。

按:少阳一病,不可温,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当和解。然和解之下,邪气从何而消?通过本证,余有一得:不可汗吐下者,汗吐下已然寓于其中也,邪气消除,必有出路,偏于太阳者,驱邪从汗而解,偏于阳明者,驱邪从下而出,唯不可大汗,不可峻下,不可强吐也。临床不可拘泥,但看患者反应而消息之。此方煎服法,遵伤寒论原法,去渣滓再煎,合而和之,应该也是和法的重要措施,不可等闲视之而偏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吴卫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真武汤加减治疗石淋症 张宝华

    而饮水,无食欲,略怕冷,腰部凉,腰沉重,大便软不成形,面淡隐青,舌淡苔白厚偏水滑,脉沉弦力不足等,可征其阳气不足,水湿为患,随其脉证处真武汤加减观之。

  • 厥阴4 李华歆

    大家仔细想想患儿高热的时候手脚发冷是不是符合“厥阴病”中的“厥”,而高热则符合“厥阴病”中的“发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

  • 泽泻汤 李华歆

    说的是位于心下的位置本有停饮,因为水饮的异常停留导致中焦不能有效行使“升清降浊”的功能,所以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此时考虑可以使用“泽泻汤”!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2024第一场雪 陈鹏

    2024第一场雪文/陈鹏天地大寒雪落人间世间变得柔软起来仿佛我们的童年一下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无论贫富天地都笼罩在在一个浪漫的世界里屋顶上的雪是一样的厚度人生如雪可以掩盖很多的不快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扑面的清风和寒意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初

  • 小柴胡汤治疗耳痛的运用 宁加银

    患者,女,贺某,54岁,主诉:耳乳突处反复发热伴疼痛4+月,现病史:耳乳突处疼痛,口苦,目眩,口干,渴欲饮水,时有小腹冰凉,时有耳乳突处灼热感,无流脓破溃,时有潮热感,汗出,颠顶头痛,头痛如劈,时有肢体麻木,情绪焦虑,小便可,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 脉法心悟(十三) 陈玉佳

    蒋右,31岁,反复闭经2年,近2月未行。马右,29岁,结婚1年未受孕,月经后期,不规律,量少,色淡。别右,45岁,经前一周失眠头痛1年,经尽头痛自缓。月经来潮头痛减轻,后加减变化而愈。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感冒后遗症,中药3剂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党参15g生姜20g大枣6个生石膏60g白芷20g葛根30g苍耳子15g细辛6g薄荷15g(后下)仙鹤草3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

  • 五苓散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出后津液虚,内有水饮,可与五苓散!水湿内聚,表证未罢,饮后则吐,是为水逆,可与五苓散!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冬至的夜 陈鹏

    冬至的夜文/陈老爷我睁着眼睛等待天明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我的眼中只有你水从高山流下慢慢汇入大海由淡变咸如同你的味道村里面的鸡叫了土狗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狂吠不知道这些村鸡土狗在兴奋什么老子默默的退了群大街上有很多禽兽在奔走他们要建一座贞节牌坊我摸了摸自己

  • 千金方类 李华歆

    ——贺拉斯小编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解千金方类!千金三黄汤《千金》三黄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千金三物黄芩汤《千金》三物黄芩汤。千金三物黄芩汤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