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使用手册

2021.06.30 56阅读 评论数 2 2
沪上名医朱瑞群教授,临证遣方,擅用黄芪。先生认为,黄芪是补药之长,性甘微温,尤宜于鼓舞稚阴稚阳之体生长,故为儿科之良药。现将先生在儿科临床中黄芪十用之法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补肺固表






黄芪归肺脾经,故长于补肺益气、固表止汗。《冯氏锦囊秘录》云:“但使营卫和平而常行,则客邪不攻而自散,使正气自行逐贼,则邪气退而正气安然。”说明扶正固表则可拒邪于外。先生认为,肺气虚弱的患者,不能宣扬卫气输津于皮毛,以致皮毛憔悴枯槁,卫外机能低下,易受外邪侵入。卫气又司汗孔的开合,卫气虚,腠理疏松不固,则自汗、盗汗。《本草备要》记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先生常以黄芪配桂枝、白芍、姜、枣等治疗体虚易感患儿。






病例:






李某,女,31个月。2021年6月10日初诊。患儿面色不华,形体消瘦,体重12kg,极易感冒。此次流涕稍咳已五天,汗多湿颈,精神不振,纳呆偏食,二便尚调,苔薄白,脉濡细。此乃肺气不足,卫阳虚损,营卫不和,复感外邪。治拟补气固表,调和营卫,祛风解表。






处方:黄芪15g、桂枝2g、白芍12g、防风9g、白术9g、杏仁9g、麻黄根9g、香谷芽10g、生姜2片、甘草5g、大枣7枚。7剂。药后咳嗽流涕除,汗出明显减少。宗原方加减续服2月。半年后随访,患儿面色较前红润,体重15.5kg,半年来仅感冒2次。






2、健脾配益肾






小儿“脾常不足肾主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只有脾运健,命火盛,才能得水谷之养以壮形体,得阳和之气以资温煦。先生以为,黄芪健脾益气力专,脾运健旺则先天肾气得以充养,故常用黄芪配四君子汤治疗脾肾亏虚纳呆便溏患儿;以黄芪配太子参、杞子、牡蛎、龙骨等治疗五迟五软等证。






病例:






许某,女,7岁。2018年8月31日初诊。患儿满月后曾被棉被蒙盖七小时,经当地医院急救而醒,但肢体活动异常,至今不能行走,两手不能自如活动,智力低下,大小便会叫,会简单言语,颈项无力,面色苍白,精神较软,苔薄白,脉细软。诊断为脑缺氧后遗症。证属脾肾受损,筋骨不充,清窍失养。治拟益脾补肾,强筋壮骨。






处方:黄芪15g、白芍12g、太子参12g、巴戟肉9g、山萸肉9g、甘草6g、阿胶9g(烊冲)、桑寄生9g、宣木瓜9g、乌梢蛇肉粉6g(另吞服)。14付。二诊:精神较好,两手握力增强,续进原方40贴。家属来信告诉,患儿智力提高,能学唱歌曲,肢体活动度改善,但单独行走尚不行。宗原方随症加减续服,目前尚在治疗之中。






3、补气升阳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先生认为,治小儿疾病必须时时顾及阳气,以升发鼓舞为主。《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黄芪长于升补,这是黄芪补气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非其他补气药可及。先生常以黄芪配人参、升麻、柴胡等治疗因气虚清阳不升,清气下陷所致的下利清谷、脱肛。






病例:






徐某,男,14个月,2018年12月14日初诊,患儿病初发热,腹泻,适逢断奶不久。后经中西医治疗热退。唯腹泻不止已月余。大便日行5~10次,完谷不化。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囟门凹陷,精神倦怠,时有烦躁,纳呆,小便短少,舌质淡白苔白稍腻,脉虚数。此乃脾虚下陷,清阳不升之故,当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炭、茯苓、煨葛根、石榴皮、生山楂各9g,煨木香、炮姜炭、升麻各6g,炙甘草5g。服药三剂,腹泻减为3~6次/日。续服七剂,诸症改善,大便转为软糊状,每日2~3次。再以原方加减调理,以补脾健运善后而愈。






4、生血摄血






先生尤擅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对营养性贫血、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独到的疗效。先生教导,血之与气,是一阴一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为用,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故临床上血虚与气虚证常常互见,气能摄血,气衰则血失固摄而外溢。《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先生以黄芪配当归、黄精、首乌、党参等益气养血之品治疗气血亏虚证,疗效较好。宗“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旨,以黄芪配仙鹤草、生地、阿胶、生蒲黄等养血止血之品治疗虚证出血有效。






病例:






金某,女,8岁。2020年4月28日初诊。患儿一个月前因贫血、胃炎住入上海市儿科医院,骨穿确诊为再障。出院时血检:Ret0.52%,Hb54g/L,RBC1.24×10^12/L,BPC5.4×10^9/L。目前服大力补15mg/日,精神较软,胃纳尚可,大便先干后稀。体检:面颈部有针尖样出血点,柯兴氏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软。治拟益气凉血摄血。






处方:黄芪15g、生地10g、阿胶9g(烊冲)、当归9g、太子参15g、白术9g、仙灵脾10g、仙鹤草30g、赤芍9g、牛角腮15g、知母9g。7贴。






复诊:未见新鲜出血点,大便调,舌脉如前。续进益气养血止血。处方:黄芪15g、党参10g、当归9g、黄精9g、首乌9g、山萸肉9g、酸枣仁9g、龙眼肉6g、荷叶1角、五味子5g。服药1月,症情较稳定,血象三系均稍有回升。守原方加减治疗1年,血检:BPC8.6×10^10/L,Hb92g/L,RBC2.9×10^12/L。目前已停服西药,间断服中药调补。






5、健脾配益阴






阴液乃脾胃之气运化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又赖于气机的推动以敷布全身。因此补气能促使阴液的生成和输布。先生认为,黄芪性温而不燥,益气健脾而利生津化阴。先生常用黄芪配麦冬、生地、知母、石斛等滋阴润津之品治疗热症后期阴伤患者或胃阴不足营养不良患儿。






病例:






张某,女,3岁,2019年11月9日初诊。早产儿,出生体重2kg。双满月后开始频繁作呕,得食即吐。诊时呕吐减轻,食欲不佳,汗多,好动不安,体重10kg,身高85cm,Hb13g/L,有肋串珠,面色萎黄,发黄稀疏,大便2、3日一行,舌淡红苔少,脉细滑。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弱,胃失和降,胃阴亏虚。治拟生津开胃,降逆止呕。






处方:黄芪15g、生地9g、玄参9g、麦冬9g、香橼9g、香谷芽15g、佛手6g、甘草6g、生山楂9g、半夏9g、竹茹5g。7剂。药后呕吐止,续服七剂,纳醒便调,面色渐红润。期间呕吐一次。上方续服半月,告诉呕吐已止一旬,纳香,体重增加1kg。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黄芪属于大豆科植物,功效比较多

    2021-06-30 09:29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黄芪临床常用,总结到位。

    2021-06-30 05:00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寐王某某,女,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2年3月15日初诊。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脉法新悟(五) 陈玉佳

    我们可以决定治疗方案,但无法决定治疗结果。刻诊,大便1天4至5次,脐下腹痛即腹泻,大便带黏液,不成形,泻后腹痛止。近期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西医用中药,不明寒热,误人子弟 陈玉佳

    今日要讲的是一个误治案例,西医用中成药治口疮。嘱咐其另行购买半夏泻心丸的中成药服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求治其本。但是西医用中药,不熟悉寒热虚实,根据说明书使用,难免失误,有事也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中成药的滥用,一方面降低了疗效,使患者诟病中医。

  • 感冒后咳嗽胸闷4天,中药6剂愈 宗琪

    患者:金某某性别:女年龄:56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27日主诉:咳嗽、咽堵4天余,加重2天。《伤寒论》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 桃核承气汤 李华歆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 经方加减治失眠伴月经1月2次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脊柱矫正要趁早 钟金桥

    2023年10月末,一九岁女孩拍片提示有脊柱侧弯,并无其他不适,整体呈胸腰椎中下段左凸侧弯,同时骨盆呈现左低右高姿态。2023年11月25日第5次复诊时带来复查X线,提示脊柱侧弯问题基本解决。

  • 防治糖尿病,这样给自己的血糖做减法 谢江强

    防治糖尿病,这样给自己的血糖做减法糖尿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中年男女,但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功夫不负苦心人,孙先生的血糖终于趋于正常值了。另外,糖尿病患者平素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坚持锻炼,使血糖值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