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1例
吴某,女,52岁。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失眠12余年,伴胸闷3年就诊,患者劳累、生气、或休息不佳而发病,发时时感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睁,伴恶心,甚则呕吐,常咽干口苦,发作较为频繁,曾多次多家三甲医院就诊,头颅CT、脑地形图未见异常,颈椎CT提示颈椎间盘轻微脱出及骨质增生,诊断为外周性眩晕症,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等治疗,疗效欠佳,且症状逐年加重,近3年出现胸闷,心烦,颈项僵硬等。查体:BP:125/80mmHg,体质稍肥,焦虑状态,容易激动,心肺未见异常,心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腹肌稍紧张,两胁区有压痛,肝脾胁下末扪及,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眩滑,西医诊断:梅尼埃病,中医诊断:眩晕症(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治法:益气活血,祛风化痰),处方: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柴胡15g 黄芩15g 法半夏30g 党参30g 炙甘草15g 生姜12g 陈皮15g 茯苓30g 泽泻30g 白术15g 菊花10g 钩藤10g(后下) 天麻20g 大枣15 葛根60g,薤白15g,瓜蒌15g。7副,水煎,复渣,分2次服。二诊时患者诉眩晕,呕吐,胸闷较前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且梦少,心情舒畅,效不更方,按原方加酸枣仁20g,合欢皮15g,继续服7副。三诊时患者所诸症均减,按原方继续调1,随防3月未见发作。
讨论:《内经》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虚则眩”,《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而“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一病以虚为主。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景岳全书·眩晕》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故眩晕辩证,多从痰从虚从风从火而论;常用方剂多为多为杞菊地黄汤、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补中益气汤,龙胆泻肝汤之类。在临床上我认为眩晕单从风、火、痰、虚单独论治而疗效欠佳,考虑眩晕不是一个单独病种,而是一个多病因所致,其涉及肝胆、三焦、脾胃、肾等诸多脏腑,且发作突然,来势急迫。故风、火、痰,虚不可分而治之,临床多以本虚标实多见,常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减减治疗。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泽泻汤涤饮利水,加天麻、钩藤、菊花镇肝息风,患者颈项僵硬而用葛根以舒筋活络,患者胸闷及两胁苦满,有压痛,加薤白,瓜蒌改善胸闷,有瓜蒌薤白半夏汤之意,有病证药对应,故疗效显著。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腹泻三天一剂愈 蔡根深
曾服用过蒙脱石散及复方黄连素片,作用不明显。辨证为少阴病,予吴茱萸汤加味,处方:吴茱萸12g黄连2.5g人参7g生姜32g红枣五枚,一剂,水煎,分四次服。当晚十点多服药一袋,第二天凌晨5点多一袋,早上8点多就拉了一次,后未再腹泻。 -
柴龙汤合桂茯丸加减治验案 宗琪
患者:陈某某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15日主诉:头晕,久行乏力,心慌怕冷多年。11月20日三诊:述头未在晕过,下肢有劲了,眠可,腹凉大减,左肩痛明显减轻,大便成型了,未心慌,手脚温,续服治疗。 -
陈医生书法欣赏 陈鹏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二) 张宝华
这条他不是误治的结果。 -
月经过多治验案 吴春水
月经过多治验案张某,女,35岁。患者服用10剂后,月经量减少,色转红。继续服用5剂后,月经正常。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固冲止血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调节月经。 -
胃病治验方: 加味旋复代赭石汤——治神经性嗳气专方(一) 陈锦辉
针对神经性嗳气的病因病机,我临床常采用加味旋复代赭石汤作为专病专方。下面,我将通过两则治验病例,进一步阐述专病专方在神经性嗳气治疗中的应用。 -
《金匮要略》产后腹痛之大概 张宝华
揖首《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神通先师,希冀达本旨至观产妇后腹痛,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综上,概产后腹痛于《金匮要略》中,虚寒者,当归生姜羊肉汤;气滞血痹者,枳实芍药散;淤血者,下淤血汤;阳明里热,恶露内结者,大承气汤。 -
儿科食积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李**,男,6岁荆州市沙市区首诊2024-08-20挑食,夜寐时汗出多,40斤/108cm,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腻,大便稍干结,1日一行,扁桃体二度肿大,后咽壁色泽可,近几日有咳嗽,精神可。 -
经方加减治“腰椎连及尾骨痛20余天“案 宗琪
患者:宗某性别:女年龄:5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1日主诉:腰4、5椎连及尾骨处疼痛20余天。 -
一顿见效的柴胡桂枝汤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最新文章
-
伤寒论 李华歆
2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后面的第47条则像是对第46条的概括总结,也就是告诉你患者得了“麻黄汤证”可能会出一身汗后痊愈,当然也可能会从出鼻血的特殊方式解决,这个时候你都可以用“麻黄汤”!
-
皇帝忌冷小故事 陈鹏
《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记载了南宋皇帝宋孝宗跟礼部侍郎施师点的一段对话,宋孝宗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宋孝宗“深然之”,对他的话深表赞同,从此拒绝冷饮。
-
智力不足 谢江强
智力不足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小儿智力发育低下,低于正常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为用脑过度表现出的智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此类疾病多由于先天不足,肾精亏虚,故治疗本证当重视培补肝肾精血,肝肾足则脑髓充,智力灵性方能提高。肾精不足型智力不足。
-
时光 陈鹏
时光文/陈鹏2024.3.30一缕阳光如神赐下的时光如同在记忆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一断斑驳的记忆如同冬夜里怀念夏天的蝉鸣一些平静的欢笑声已随风而去年华染白了额头的短发没有父母的老屋只剩下无数次的回忆一扇厚实的门木楼的脚步声掩盖了岁月的叹息旧宅无主燕巢蒙尘梦回童
-
阳痿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心理性阳痿约占阳痿患者总数的85%~90%,是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器质性阳痿约占阳痿患者总数的10%~15%,主要是先天异常、疾病、药物、医源性等几方面所致。国内有关调查表明,在成年男性中约有10%的人存在阳痿。
-
紫石寒食散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方子——紫石寒食散!紫石寒食散紫石英十分白石英十分赤石脂十分钟乳(碓炼)十分栝蒌根十分防风十分桔梗十分文蛤十分鬼臼十分太乙余禹粮(烧)十分干姜四分附子四分桂枝(去皮)四分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腰椎骨质增生症又称肥大性腰椎炎、增生性脊椎柱炎、腰椎骨刺、骨赘等。腰椎骨质增生症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实质上是一种代偿性改变。腰椎增生主要表现为腰痛、腰部僵硬,其次是下肢发紧或有麻木感。
-
崩漏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因崩漏严重者为急重病证,故其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塞流”即止血,在崩漏危急时首先采取止血措施;“澄源”即正本清源,治病求因,为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附子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方剂及作用 张宝华
此方中附子温阳散寒,与干姜共同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