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师临床经验阅读后总结

2023.07.05 608阅读 评论数 0 0

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人爱用经方,某人擅使时方,某人药轻灵,某人剂量大。其实,方药的轻重大小,是与疾病的位置、性质、久暂、轻重密切相关的,不可固执一端。依个人临证中的体会来看,一般说来,新病、轻病、上焦(心肺)病,用药宜轻,处方药味少,分量小。久病、重病、下焦(肝肾)病,用药宜重,处方药味多,分量大。病情居其中者,药也取其中。这些认识,古代医家也曾有谈到,如"治上焦如羽、中焦如衡、下焦如权"等。但真正有切身感悟,还是经过了漫长的临床过程。

例如,外感疾病,无论风寒、风热、风湿,病程较短,病位在外、在上,用药味数不宜多,分量不宜大,基本上不用沉潜重坠的矿物药。如果患者原有他疾,也最好不要兼治。否则,用药纷杂势重,常造成外感似愈非愈,缠绵不已的后果。

又如前列腺炎,当今发病率很高,其表现较为接近中医学的"淋证"、"淋浊"。前列腺,这个西医学认识得较为清楚的性腺器官,古人并没有多少论述,当属于中医"精室"范畴。它显然是位于下焦的,而且居于隐曲之处。多年来治疗此病可以说不计其数了,最突出的认识就是无论是攻是补,都要重兵齐下。清热利湿也好,培补脾肾也好,活血化瘀也好,理气通络也好,每种治法,均需多味数、大剂量。而且两三种治法齐头并进,效果尤著。如果小打小闹,蜻蜓点水,即使辨证准确,遣药得当,也不过"雨过地皮湿",收效欠佳。

2.扶正祛邪,讲究配伍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如教材等,谈到发病原理,都要讲正气与邪气的关系。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据,居于主导地位;邪气侵害是发病的条件,居于从属地位;但当邪气过于强盛时,即使正气不虚,也可发病。

他认为,在临床上,正虚邪实的情况确实是非常普遍的,邪气强大而正气不虚即邪实正盛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但没有邪气、纯属正虚的情况也普遍存在。中医学的发病学说应当据临床事实补充这个内容。他撰文谈论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时曾写道: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单纯虚损性病证的形成上。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劳体耗神、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的形态结构缺损、功能低下、气血津液不足,就会形成以正气不足为主要或完全表现的疾病,如某些小儿发育迟缓、男女不育不孕、产妇缺乳、脏器脱垂、老年皮肤干燥等。"

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纯虚无邪的病证,总的原则是纯补,但要注意益气与养血的配合,益气与理气的配合,养血与行血的配合,滋阴与温阳的配合,滋阴与淡渗的配合,温阳与生津的配合,等等。关键在于分清主次,使其相辅相成。避免呆补拥塞,事倍功半。

邪实正盛的病证,祛邪要斟酌力量,防止伤正。必要时配合补益之品,如活血祛瘀伤气耗血,宜少配补气养血药;清热利湿苦寒伤阴,宜少配滋阴润燥药。

邪实正虚的病证,如上实下虚、上虚下实等,理应攻补兼施。但常常被医者议论的是,补虚可能助邪,攻邪难免伤正,下笔颇费踌躇,唯恐适得其反。而在实践中得到的感受是,补虚自补虚,祛邪自祛邪,同一张处方,两类药皆在,并不互相抵消,而是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也许是各个药物自有其特有的作用方向吧,只要各自轻重适宜,是可以放心组合的。

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沟通交流。

笔者:胡松岩

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
师从石门中医第三代传人
受益于山东守正扶阳经方派
提倡“保胃气,存津液,扶正气”
坚持“古法中医,如汤泼雪,无有不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胡松岩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郁证、癫狂医案整理2 谢江强

    郁证、癫狂医案整理2医案89蔡某,男,30岁。继配10剂,煎服法同前。多次复诊,皆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癫狂症状渐渐减轻,累次用药,量大味多,其中大黄用至80g,黄连用至30g,姜竹茹用至60g。

  • 咳嗽半年,中药四副见疗效 李娟

    张某,女,34岁,咳嗽半年,2023年10月初患者复阳,遗留咳嗽,中西医辗转治疗,无果。月经将至,平素月经量少,上方白术易麦冬10克,加大枣10克,继服一周。(嘱:咳嗽期间,1.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及甜食。

  • 经方实验录之痛经、腹痛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36岁初诊:流产后现腹痛两年余,伴有经前头痛,例假收尾下腹部疼痛,经后头晕,月经干净后下腹部仍然痛,用手按摩或者换体位缓解。既往有流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病史。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气郁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6.气郁体质的朋友还可以借助中医理疗的手段,例如艾灸、推拿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全身放松,通过一定的手法排出体内的废气、痰浊,如果可以按到眼眶湿润甚至涕泪横流的程度,则说明这种按摩是非常有效的。

  • 气血双补 谢江强

    气血双补轻松解决青春期的经期体虚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小姑娘,她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容易感冒,而且每次例假之前都会感冒。这个小姑娘是在长夏发病时找我的,我让她在月经结束之后,赶紧吃药,我给她开了补肾运脾、调经通络的仲断健骨膏。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爱的光 陈鹏

    爱的光文/陈鹏医生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动作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背影有的时候会爱上一段文字有的时候你站在我面前不讲话我也会爱上你有的时候爱屋及乌有的时候我爱淙淙的流水,还有芬芳的野花,甚至那些皑皑白雪有的时候围炉煮茶,秉烛夜话,我爱那个沉默寡言的你北方人的执念是

  • 从“小青龙汤”谈“哮喘”的中医治疗 张训景

    5付后反馈哮喘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将本病称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头晕 夏耀飞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头晕聂某某,女,65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红卫村,2023年10月1日初诊。其实方子中间暗藏了苓桂术甘汤,本方对于气携水上冲引起的心悸、头晕有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