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肾虚不孕参考论谈(很有意义)》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之一。肾虚之中,固然要判别阴阳,也要辨病而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效果才显。兹将补肾方剂中与生殖关系较密切者选介如下:
1.五子衍宗丸(《千金方》)
适应证:治男子精气亏乏,中年无子。
药物组成:菟丝子、覆盆子、沙苑子、五味子、车前子各等份。
制法与服法: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10g,温酒或米饮送服。
2.斑龙丸(《澹寮方》)
适应证:治肾阳虚、阴冷诸证。
药物组成:鹿茸30g,鹿角胶30g,鹿角霜30g,肉苁蓉30g,黄芪30g,阳起石30g,附子24g,当归24g,干地黄24g,酸枣仁30g,柏子仁30g,辰砂15g。制法和服法:为细末,酒糊为小丸。每饭前服10g。
3.毓麟珠(《景岳全书》)
适应证:治妇人气血俱虚,体弱不孕。
药物组成:菟丝子120g,杜仲60g,鹿角霜60g,人参60g,熟地120g,炙甘草30g,当归120g,白术60g,茯苓60g,川芎30g,白芍60g,川椒60g。
加减法:男子不育可加枸杞子60g,胡桃肉60g,鹿角胶60g,山萸肉60g,巴戟60g,山药60g。
妇人宫寒甚者加制附子30g,炮干姜30g。
制法和服法: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次服6g,米酒或开水送服。
4.赞育丹(《景岳全书》)
适应证:治男子阳痿精衰,虚寒无子。
药物组成:熟地240g,白术240g,杜仲120g,杞子180g,当归180g,仙茅120g,巴戟120g,山萸肉120g,淫羊藿120g,肉苁蓉120g,韭子120g,蛇床子60g,附子60g,肉桂60g。
制法和服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每日2次。
5.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适应证:治妇女宫冷不孕。
药物组成:白术30g,巴戟30g,人参10g,杜仲10g,菟丝子10g,山药10g,芡实10g,肉桂6g,附子6g,补骨脂6g。
制法与服法:水煎服。可连服1个月。亦可将药量按比例增大,改丸剂,效果尤好。
6.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
适应证治:脾肾虚寒不孕。
药物组成:巴戟30g,覆盆子30g,白术15g,人参10g,山药15g,神曲3g。
制法与服法:水煎服。可连续服1个月。
7.清骨滋肾汤(《傅青主女科》)
适应证:治阴虚内热不孕。
药物组成:地骨皮30g,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沙参15g,石斛6g,丹皮15g,白术10g。
制法与服法:水煎服。以2个月为1疗程。
8.滋肾育胎丸(经验方)
适应证:妇女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男女肾虚不孕。
药物组成:菟丝子200g,党参150g,吉林人参10g,熟地15g,川断150g,白术60g,阿胶30g,鹿角霜90g,杜仲100g,枸杞子60g,巴戟60g,制首乌150g,艾叶30g,春砂仁30g,桑寄生150g。
制法与服法:以杜仲、首乌、川断、桑寄生、杞子、党参、巴戟、熟地、艾叶反复熬成流浸膏状,去渣,加入阿胶烊化。吉林参、白术、砂仁、鹿角霜研成细末加入浸膏内,炼蜜为小丸,每服6g,每日2~3次,淡盐汤或蜜糖水送服。
9.促排卵汤(自拟方)
适应证:肾气虚损,不能按期排卵,以致月经失调,久不受孕。
药物组成:菟丝子20g,制巴戟15g,淫羊藿10g,当归10g,党参20g,炙甘草6g,熟附子5g(先煎),熟地15g,枸杞子20g。
制法和服法:经净后连续服10剂,每日1剂,留渣再煎。
以上几张方子,是补肾法中着重处理生殖问题之剂(包括男女不孕不育及胎动不安),其中大多着重温补肾阳,也有针对阴虚内热者(如清骨滋肾汤)。补肾之法,必须区别阴虚或阳虚以因证调补。不过,生殖问题是复杂的,除虚证以外,也有实证(如肝气郁结、输卵管不通等)。
此外,还有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治时必须深入了解,全面掌握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用药不必拘于定方,应灵活运用,适当加减化裁。中药多取诸有机的动植物,以有机的药物对待人之有机体,其亲和力会较好,副作用亦较少,如对证投药,效果显著。临证主要在于诊察精确,用药得当,同时配合精神心理上的调摄,坚持一定时日,是可以取得疗效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命运交织的智慧与科 崔国宁
从表面上看,《了凡四训》所传达的命运观与量子纠缠所处的科学领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了凡四训》与量子纠缠,一个是古老的智慧传承,一个是前沿的科学发现,它们共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刻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大门。 -
浅谈《伤寒论》之小便不利证 郭文龙
《伤寒论》中关于小便不利证的论述与治疗主要有五苓散和猪苓汤两个方剂。上述这三个方剂可以看出临床当中遇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阴虚火旺,热盛伤津导致的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急迫。 -
颈型颈椎病→葛根汤 韦毓安
对于感受风寒,这种肩颈部经脉拘急,用葛根汤,效果非常好。 -
腰痛→温肾阳、强筋骨方 韦毓安
三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体质较弱或肾阳不足引起的。仅温补肾阳是不够的,因为阴阳是相互制约的,阴阳互相依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阴阳两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下肢水肿和腰腿冰凉等症状。 -
“伤仲永”之大承气汤 郭文龙
现在“回阳救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后世很多医家们的发扬光大,而大承气汤却没有得到现代中医师们重视,在这里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
阳气不足之肥胖 韦毓安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特别是腹部。脾土是至阴的,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
小柴胡汤和越鞠丸治胸中满闷情志不畅 李文选
因其父卒然病逝,悲恸不能自拔,渐觉胸中满闷、时发太息、饮食不化、时有吞酸、腹中胀满、矢气则减。刘老用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之法,调气解郁,疏利肝胆。服药六剂,心胸畅快,胃和能食,诸症若失。 -
朱良春辩证辨病结合治胃扭转 李文选
嘱其手术,患者惧而来院求治。"与远西认为胃下垂是胃扭转的诱因是一致的。至于引发胃扭转的直接因素则为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充气,剧烈呕吐和胃的逆蠕动等症。这主要可能是发病急骤,病情较重,恒去综合医院治疗或手术的缘故。 -
升阳散火汤治郁而化火 李文选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刘渡舟医案#升阳散火汤#学习打卡#郁而化火#
最新文章
-
卫分证的邹议 曹雪盼
另一方面发现在临床中,很少见纯粹的伤寒太阳表证或者卫分证,更多的患者见恶寒发热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的,我们更多考虑用辛味辛平的药物来疏风透邪即可。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
-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瘀血痹阻型主症:疼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且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暗瘀色。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