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条文
欢迎大家加入公众号哦!
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仲师“对照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 三两 甘草 二两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将息如前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 三两 芍药 六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生姜 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这两个条文从用药上非常相似,可以说就是“一药之差”!
首先,第21条描述的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我们知道治疗“太阳病”在表证未罢的时候仍应该寻求“表解”,而医生却错误的用了“下法”,这就是“误治”,而患者在“下后”的反应上脉象是“脉促”,“促”的本意是加快脚步走路的意思,也就是小步快走,而我们说“促脉”不仅仅指脉的速度很快,而更富有深意的是指患者体内阳气被“下法”激发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因为下法最伤里阳,而我们人体内在的阳气为了缓解“下后”引发的虚寒就会“自救式”的暂时亢进,在脉象上体现就是“促”脉!
与此同时,患者“下后”在症状又出现了“胸满”,我们知道引发“胸满”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们参考“结胸证”的成因(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可以推断:医师用了“下法”后患者的里阳是很虚弱的,这就给形成“痰饮”等病理物质提供了客观条件,而“痰饮”等病理物质上乘阳位(心胸处)使胸中阳气不能正常的输布,就会出现类似“胸满”的症状!
综上所述,患者在“下后”里阳虚弱进而产生类似“痰饮”阻塞了胸中阳气运行就出现了“胸满”,此时体内阳气在“下后”暂时亢进以图缓解里阳虚弱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在脉象上表现为“促”脉!此时的根本矛盾很明显就是要恢复里阳,恢复“痰饮”引发的阳气不伸的影响,所以,仲景在治疗上指导我们用“桂枝去芍药汤”,也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去除了性质“阴柔”且具有补力的芍药,用“姜、枣、草”温中益气,而“桂枝”外温阳化饮的同时也可以辅助暂时亢进的阳气帮助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另一条的解释:同样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医师同样错误的使用了“下”法,而患者在“下后”的表现却与第21条大为不同!
患者在“下后”出现了“腹满而时痛”,而仲师也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这时的患者已经转入“太阴病”范畴!根据第273条所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太阴病”的实质其实是里阳虚湿不得运,“腹满”是里阳虚弱不能运湿引发的,而“时腹自痛”可以理解为湿阻所滞,“湿”能通过利下排除就不痛,反而就“痛”!此时的主要矛盾在于里阳虚并湿不得运,仲景告诉我们用“桂枝加芍药汤”,也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使“芍药”用量加倍,对于此方的理解可以直接根据仲景用药习惯,患者在出现腹痛的时候,仲景往往会加“芍药”以来缓急止痛,比如小柴胡汤加减、通脉四逆汤加减、防己黄芪汤加减等!
从两个方剂上对比,我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桂枝汤”当成一个基准线,那么如果你想让方药的力量偏于“解表”、“温散”,那就去掉比较“阴柔”的“芍药”,以防止它阻碍其它诸药“向上”、“趋表”的“药势”,相反,如果你想让方药的力量偏于“温里”,那就加重“阴柔”的“芍药”的用量,把“桂枝”的“温力”引入太阴!如此用药规矩非常精妙,同样的用法还有很多,还有待大家共同研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脖颈湿疹一周,中药五天肤如常 李娟
2024.8.27患者微信联系,说脖颈处湿疹又痒又扎,有什么好办法没?去医院拿西药内服加外涂,效不佳。2024.8.28患者来诊,颈部较前一天红疹甚5天,加重2天。略肿,面积大,脖颈不敢扭转,说一动就痒的厉害,我的同事们见了都说:咋过敏这么严重呢。遂依消风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一)高血压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高血压波动症。某君男年过半百,去年底来善持堂就诊,主诉眠不安五年近二年来加重,入睡虽快但有早醒,早则子时,晚则寅时,复难再睡。善持堂认为,某君血压升高无家族史多因长期不寐所致,应按高血压波动症来治疗。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上热下寒 李华歆
治疗“上热下寒”有许多方子! -
3剂中药治愈“身痒夜重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马某某性别:男年龄:9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22日主诉:身痒,夜间痒甚2月余。现病史:家长代述孩子身上痒2个来月了,夜间痒的厉害,一挠红一片,伴纳差,舌部裂纹,舌质淡红,苔薄略厚,大便1-2天一行,时有费劲,夜间张嘴呼吸伴打呼噜,脉浮有力。 -
疑难杂症之痹症、月经不调案 张宝华
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卵巢囊肿,新冠感染等病病史。月经稀发数载,赖激素方可有信,不则杳无音讯,西学断为卵巢囊肿,属中之闭经。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研究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虽然仅仅寥寥数语却隐藏着很大玄机!从这两个条文对比来看,我们懂得两个患者同样出现“呕”,但是兼并症状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可能不同,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所以研究仲景之学一定要学会为在细枝末节上下大功夫! -
长高(陈医生) 陈鹏
长不高的原因有两种中央因素:大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太少太低了地方因素:乱吃零食冷饮,或者是脾胃功能不好,或是是小的时候用激素抗生素用多了导致的。。 -
“顽固重症12年”,三诊之后显奇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3岁初诊日期:2024年4月13日主诉:失眠12余年,加重2天。(患者三诊后细思此证中猪苓汤阿胶是否可替?查阅而感阿胶滋阴补血之力甚佳,优于女贞子,且经方以不加减为贵,重病难病时尽量用原方,故四诊时改用阿胶治之。 -
经方实验录之肺结节,肺气肿 张宝华
岳某,男,63岁。病因不明而罹患咳嗽痰多两年余,新冠侵袭病渐重而赴省中医诊治。经中药调理后,咽部痰鸣减,余症有变而经友荐余处诊治。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心慌胸闷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9月28日张某,女,74岁,初诊。主诉:乏力伴心慌胸闷14天。心脏内有两个支架。慢性子宫颈炎病史于今年五月份在中医外科服中药及中药涂擦治疗。因家务繁重致腰肌劳损,今年7月份在针灸科行艾灸治疗。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贡丸粉丝青菜汤 陈鹏
陈鹏(文)先在锅里倒入食用油,油热起泡了就可以把葱花和姜丝放进去炒个几秒味道出来赶紧放大白菜。。翻炒几下加入白开水,加入贡丸。。小火慢炖几分钟然后再放点麻油就出锅。出锅后可以再撒点香菜或者是葱花
-
小儿常见病的经验方及治疗 曹雪盼
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居多,男孩多于女孩,发病率约5%。遗尿自除小儿哮喘哮喘是在气道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
修行(陈鹏医生) 陈鹏
学习了
学习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