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门径(我的学医告白)

2022.11.09 879阅读 评论数 1 9
关于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中医尤其如此。
中医药学是由中国传统智慧孕育而出的医药学理论和运用体系,特色鲜明,严谨实用。在中国古代学习中医,有着成熟且成功的学习路径。而时至今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和西医的广泛应用,学习中医的道路已艰阻重重,有人在学用中医几十年后仍对中医理论心存疑窦。近年流传的从中医院校退休的老教授网络发文忏悔,称自己仍对中医懵懂,这不是笑话和个案,是中医在这个时代的悲哀。
一、对中医的正确性确定无疑,方可后顾无忧
所以学习中医药学之前,先要认识到中医药学的正确性,否则学习路绝走不远。中医药学的正确性来自它所依循的理论基础的正确性,即阴阳五行的正确性。所以,认识阴阳五行是学习中医的前提和信心保障。(本文中医和中医药学意义相同,以下都直称中医,避免啰嗦)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用以描述世界本源、来历和运行变化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创自伟大的古代先贤。阴阳五行作为说理体系,其内涵与《周易》、《道德经》、《河图洛书》等学术体系所反应的精神实质完全相同,是“与天地准”和“弥纶天地之道”的学问。
研求阴阳五行理论是为了对时空万物运行变化的掌握,万物的本源是气,运行变化的理路是道,对气层面的运行变化之道的表述用阴阳五行,所以,阴阳五行是对时空万物运行变化之道的概括性把握——无例外,无遗漏,不二选。
从时空万物到人体,中医提供一个意义重大的论断——“天人合一”。其实把人类等同于万事万物,视人类为万事万物之一而同归于阴阳五行亦无不可。但是,为了便于相较和比对,也是为了把人体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小天地”,从而方便从体外大天地取类比象,所以提出了天人合一,这是中医学理论得以形成体系的第一步。而关于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参阅《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和今人著作《天道地道人道 中医准科学性的思考》,兹不赘述。
二、学习中医的几个内容板块
解决了中医正确性或者科学性的问题后,就可以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大步前行,不用再“午夜梦回”时还要疑幻疑真了。
学习中医的几个重要的内容板块包括阴阳五行理论、人体经络穴位、中药治病原理和个体知识、辨证体系和治疗原则及治疗手段。
1、学习阴阳五行体系的基本的、框架性的知识和人体藏象学说的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其内容开展临证时的思辨工作。
2、选择几种特别经典的中医临床著作作为突破口,锻炼自己的临证思路和技巧,其中最受推崇的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通过学习这两本著作,不但掌握其临床内容,而且把握其宗旨精神,是实现从理论到临床的关键一步。
3、运用自己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思维,解读人体的一切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内在机制、变化规律,尽量达到预判其病情发展方向和轻重吉凶的程度,做到对所有病因作用于人体后所引起的所有病变和病机都了如指掌,无盲点,无遗漏,庶几学问大成矣。
三、介绍几种自己的认识,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1、必须承认《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就算不是百分之百正确,至少站在了所有中医临床著作正确率的顶峰上,值得信赖。所以,学习此二种经典,除了要学习其正面的临床内容如“脉证治”之外,还要深挖其内含的“病机”——从症到证的必然机理,如此才能把中医学活学透。
2、《伤寒论》是给中医高手检验真知的“试金石”,而不是给中医初学者准备的“升阶路”。中医高手如果能用自己的学识和理论把整部《伤寒论》从脉证到治疗解个通透,即能证明其理论的正确,反之如不能解释通透甚或自相矛盾,则说明其中医认识有错误或漏洞。
3、拜一个门派,坚定一个信仰。中医的门派林立的现象正是中医的特色,“专而精”是对中医门派的精准刻画。中医是论道的医学,圆融无隙的中医理论体系造成了随处可以开宗立派的事实。中医门派是对中医个体理论深研和创造的产物,对中医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大道千万条,脚下路一条。中医理论缤纷多彩,但人不能同时走两条以上的路,选择一条路走下去的结果就是把学问做得又专又精,这就是走门派的路的结果。如果炫于中医理论的丰富多彩而在选择上左右为难,最终将迷失在中医的岔路口,一事无成。
3、探寻六气、五行和三阴三阳对应关系下的意义
五运(五行)和六气的直接对应关系统一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之中。三阴三阳的定义较复杂,其直接和表面的意义在于指出阴阳气的多少,而在其与六气和四时相结合时,因为阴阳的“互为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原因,所以三阴三阳的具体内涵集中体现为“标本中气”的复杂关系。对三阴三阳的理解程度非常考验一个中医师的水平。
4、对六经病实质的探寻
六经对应六气。六经病的实质就是人体的经络所主的六气的气化功能发生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病,叫做“某某之为病”,说明病的本质不是外因所致,而是本气所致(外因是发病条件,外因引起六气功能失常是发病机理)。由此推知,六经病是作用疾病的一种划分体系,其所概括的病种可以包罗万象(六气总括一切气机的形态),但其复杂机理远非六气变化可以概括,还包括六气功能失常后所引起的,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包括先天禀赋和其他基础病)所引起的脏腑功能的失常,这就非六气能包含,而归于藏象学说和脏腑病机的范畴。
5、了彻一切症状的内涵和外延、机理和演变过程
早有人从分析单个的症状入手研求人体病变的机制和机理,应该说这是最根本的医学研究思路。一切疾病都由症状所反映。了彻一切症状,就了彻了一切疾病(当然这些症状是由中医所界定的、异于平常的所有表现,不是单纯能引起人体不适的表现)。
6、理解中药治病的思路和原则
四气五味是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是遣药组方的基本凭据,可惜“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现在中医开方多从功能主治入手,甚至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入手去用中药和中药方,因而中药具有了以前未曾听说过的“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时髦作用,迎合了病人和市场,却丢了自己的阵地。中药西用,中也不中。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冯晓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龙骨,牡蛎功效及分解 王振刚

    解读药味特点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均为固涩止脱之属,常相须为用,牡蛎咸涩微寒,善软坚化清热。经方中牡蛎多与龙骨相配,则尤善敛汗涩精、镇惊安神,如桂枝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风引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恶露不下 谢江强

    三产后恶露不下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称为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应及时调治。症状本病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症状如下:血虚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

  •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 谢江强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药酒◎阿胶酒阿胶400克,黄酒1000毫升。将前2味药捣碎,放入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钟后,即可服用。适用于血瘀型产后出血。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出血。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与其他药同放入炖盅内,加入黄酒,隔水炖熟后,放入精盐调味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

  • 骨质疏松症 谢江强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