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

2024.10.12 528阅读 评论数 0 3


摘要: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方书,其中记载了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剂。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表明,《太平圣惠方》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等为主要治法,用药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黄连等为主,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太平圣惠方;脾胃病;用药规律

一、引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治疗难度较大。《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王怀隐等人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方书,全书共一百卷,分一千六百七十门,载方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四首,内容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其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方剂在组方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色。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二、《太平圣惠方》中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一)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导致脾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或饮食过量,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二)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也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忧思恼怒、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

(三)劳逸失度
劳逸失度也是导致脾胃病的原因之一。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胀等症状。

(四)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之邪,尤其是寒湿之邪,可侵袭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胃脘疼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三、《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治法

(一)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病机之一,因此健脾益气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法。《太平圣惠方》中常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二)和胃降逆
胃气上逆是脾胃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和胃降逆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法。《太平圣惠方》中常用陈皮、半夏、生姜、竹茹等和胃降逆之品,以缓解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嗳气等症状。

(三)温中散寒
脾胃虚寒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病机之一,因此温中散寒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法。《太平圣惠方》中常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中散寒之品,以温煦脾胃,散寒止痛。

(四)清热利湿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病机之一,因此清热利湿是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治法。《太平圣惠方》中常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清热利湿之品,以清除脾胃湿热,缓解胃脘疼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四、《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

(一)高频药物分析
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黄连等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些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等作用,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

(二)药物配伍规律

1. 健脾益气药常与和胃降逆药配伍
脾胃虚弱常伴有胃气上逆,因此健脾益气药常与和胃降逆药配伍使用。如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与陈皮、半夏、生姜等配伍,可增强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的作用。

2. 温中散寒药常与健脾益气药配伍
脾胃虚寒常伴有脾胃虚弱,因此温中散寒药常与健脾益气药配伍使用。如干姜、附子、肉桂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可增强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作用。

3. 清热利湿药常与健脾益气药配伍
脾胃湿热常伴有脾胃虚弱,因此清热利湿药常与健脾益气药配伍使用。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作用。

(三)用药特点

1.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太平圣惠方》治疗脾胃病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在使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等祛邪药物的同时,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扶正药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

2. 用药平和,顾护脾胃
《太平圣惠方》治疗脾胃病用药平和,顾护脾胃。在使用药物时,避免使用过于苦寒、辛热、峻猛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同时,注重药物的配伍,以达到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3. 随证加减,灵活用药
《太平圣惠方》治疗脾胃病注重随证加减,灵活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在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以提高治疗效果。如胃脘疼痛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等理气止痛之品;呕吐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等降逆止呕之品;泄泻者,可加山药、扁豆等健脾止泻之品。

五、结论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方书,其中记载了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剂。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其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等为主要治法,用药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干姜、黄连等为主,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同时,《太平圣惠方》治疗脾胃病用药平和,顾护脾胃,随证加减,灵活用药,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崔国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味中药治牙疼 王振刚

    尤其对于慢性牙疼的患者来说,往往被折磨得寝食不安。在中药里,有这么一种“草根”,虽是植物却有治骨补肾的功效,在治疗牙疼时必不可少,今天王老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余在临床中,用骨碎补治疗以下两种疾病,效果颇佳。最为难治的牙痛,是肾虚阳浮之牙疼。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应归属于“痹证”范畴,又称为“顽痹”“骨痹’“风湿”“鹤膝风”等。“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痹证为行痹、痛痹、着痹三者合称。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

  •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 谢江强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髓海不足型主症:智力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定向力减退,表情淡漠,懒惰思卧,齿枯发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脑卒中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部分,二者均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性中风,其初期病理变化虽有不同,但瘀血为二者恢复期的基本病理转归。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基本法则。

  • 眩晕症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眩晕症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的眩晕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病证,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的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