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条文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昨天有一个粉丝私信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有什么区别?
这可是个好问题,所以笔者思前想后决定还是趁着今日午休的时间来把这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
还是让我们先看条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茯苓甘草汤”
《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以上是关于“苓桂术甘汤” 和“茯苓甘草汤”的相关条文!
先让我们研究“苓桂术甘汤”
第67条中是在患者经过吐、下法后的一系列反应!患者自觉此时“心口窝”(心下)有堵闷感(逆满),有股气往胸口上窜(气上冲胸),坐起来或者走路的时候就觉得头晕(起则头眩),摸患者的脉是“沉紧”,如果再用发汗的方法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抖动或者肢节摇动的症状(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了!为什么呢?让笔者为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知道用了“吐”、“下”法之后人体的津液是暂时亏虚的,而从患者后来又用了“发汗”法来反推,其实患者事实上是有表证的,所以才继续发汗,那么我们知道根据仲景学说来看,其实表证未罢的时候是不能直接贸然去用“吐”、“下”法的,而患者在使用吐下法后产生的诸如“气上冲”的表现其实可以看成是身体的一种趋外、排病反应,这个我们可以参看《伤寒论》的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那么我们说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类似“动摇”的症状呢,其实我们可以在《金匮要略》里找到答案!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这样一条: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碍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对这条不再展开去讲,只是记得类似“身瞤”、“身摇”的症状是跟“伏饮”有关的!
知道这个我们就可以去继续研究这个67条机理了!
也就是说一个有表证的患者接受了“吐下法”后里阳衰弱,太阴虚寒不能运湿,湿浊内停化为“饮”,而因为患者本身体内的正气在“吐下”后产生一种习惯性的“趋外”、“排病”反正,“气”(冲气)上冲夹“饮”而导致的一系列反应,这可以根据《金匮要略》的另外两个条文可以得到佐证!此时使用“苓桂术甘汤”的目的是在于“平冲降逆”、“温化饮邪”!
再说“茯苓甘草汤”
该患者所患“伤寒”,同样是有一定的表证,而医生没有使用“吐下法”,而是用了“汗法”,在汗后出现的症状,我们知道表证有虚实之分,体质亦有强弱,汗法同样伤津,这里在汗后患者出现“不渴”的表现,而根据第356条可以发现引发患者“心下悸”的原因还是“水”(饮),只不过这个“水”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厥”,根据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厥”其实是手足引发的寒冷症状,而手足的阳气根本其实来自于“里阳”,而如果里阳不足,手足不温是很正常的,而这个356条则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成原因事实上是“水”(饮)阻塞中焦继而导致阳气不能宣发四步的表现,再返回到第73条后,我们就可以推出其实引发“不渴”的原因实际上正是这个“水”!因为里面有水,这个水在体内聚集,所以患者表现出一种不口渴的表现,所以我们就知道了其实这里的“不渴”是由于汗后伤了里阳,太阴虚寒生饮,饮停中焦所致。此时我们使用“茯苓甘草”的目的其实在于“温散水饮”!
再从两个方子的组成对比: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 四两 桂枝 (去皮) 三两 白术 二两 甘草 (炙) 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茯苓甘草汤
茯苓 二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甘草 (炙) 一两 生姜 (切) 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对比两个方子后我们发现,二个方子其实均属于“苓桂剂”,苓与桂的配合是仲景治疗水饮的常用组合,前者苓桂配合在于利水平冲,后者则在于温散水饮,“苓桂术甘汤”中茯苓和桂枝的比例为4:3,“茯苓甘草汤”中茯苓和桂枝的比例则是1:1,前方茯苓用量达到四两,是后方的两倍,前方桂枝用量达到三两,是后方的1.5倍,此外,前方甘草用量是后方的2倍,所以从量效关系角度考虑前方力量更强!
以上三个药物在两个方中均有出现,而最大不同在于前方使用了“白术”,后方则使用了“生姜”。
笔者认为“苓桂术甘汤”加入白术的目的在于“补”,补土去饮!而“茯苓、白术”的组合也是仲景治饮的常用药对!(可参看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
而“茯苓甘草汤”加入生姜的目的在于“温散”,温散水饮。
最后总结一下,“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发病机理不同,前者为冲气夹饮上冲所致,后者为水饮内停所致,前方作用机理在于“平冲气,化水饮”,后者在于“温散水饮”,突出一个“散”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体内有湿气 谢江强
体内有湿气的孩子,可以多吃点儿萝卜萝卜具有帮助身体通气行气、排湿的作用。还有些孩子体内湿气重,可能是吃了寒凉的药物导致的。c.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对于孩子体内有积食,脾胃虚弱,水湿重的情况,我还建议家长外用藿香正气水。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桂枝膏 谢江强
桂枝膏药物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90g,大枣20枚。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
脖子上的“蝴蝶结” 谢江强
脖子上的“蝴蝶结”宋阿姨最近老觉得浑身没劲,老是想躺在什么地方才舒服。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在气管的两旁,状似蝴蝶,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中医把和甲状腺相关的疾病称为瘿病,多是由气滞、痰凝、血瘀于颈部前方所致。 -
包治百病 李华歆
天呐,你还相信“包治百病”?那是前面广告提到“包治百病”确实是有点意思!如果是过去信息闭塞的年代,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那时候确实是缺医少药,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包治百病”,那也确实是有市场的! -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 谢江强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舌体偏红,舌苔不明显我们看这个孩子的舌头,颜色偏红,舌苔很薄,这些症状都说明孩子阴虚。中医认为,阴虚是导致孩子磨牙、成人抽搐、腿抽筋等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最新文章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学习
学习学习
我已经学习了
学习
学习了
学习
学习
学习了!
学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