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10年慢性咳嗽案,3剂效
慢性咳嗽案,3剂效
原创 作者:李高勤医生 2021-09-02
女,29岁。2021-08-20清晨
主诉:咳嗽10年
患者咳嗽10年,经过多方治疗,疗效不显,经朋友介绍,遂前来甘中附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看我面色青稚,颌下无须,遂面露迟疑,经朋友细语劝说遂安心伸手以待脉诊。
刻下症见:平时咳嗽,吹风受凉则加重,咳白黏痰,难以咳出,平时怕冷怕风,无鼻塞,头晕恶心,偶有颈部酸困,口干不苦,口渴一般,喜热饮,胃口可,无反酸打嗝嗳气等。大小便可,夜里起夜2次。易烦躁,易生气,冬天双脚病凉。平时汗少,近来头汗多。曾服用甘草片、止咳糖浆止咳无效。
月经:痛经,量少,3-4天干净,色可,有少量血块,无白带。末次月经是上月26号,平时易提前3-4天。
右:寸浮弦细,关沉滑,尺沉稍紧。
左:寸关沉滑,尺沉稍紧。
舌:暗淡,苔白腻,舌下瘀。
诊断:少阴太阴合病夹瘀血
处方:小青龙汤合四逆半夏厚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用药:
蜜麻黄6 桂枝12 炮姜9 细辛3
法半夏15 赤芍15五味子12 牡丹皮15
桃仁12 茯苓30 厚朴15 白芥子12
紫苏叶12 香附12 石菖蒲9 杏仁5
炒白术30 苍术15
3剂,一日一剂,颗粒剂,开水冲服,中晚餐后40分钟服药,忌口辛辣、油腻、湿冷、水果、麻辣烫。
反馈:由于患者离兰较远,故服药后未再来复诊。今日想起,遂询问其朋友,朋友代诉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咳嗽频率降低,偶尔咳,受凉咳。嘱其朋友联系患者有空前来复诊,既然有效,当坚持服药,荡涤诸邪,使肺气清净,咳嗽自止。
按:
1.患者症状较多,可以发现多个方症适应症。为全为稳,可多个方剂合用,但难免药量增多,价格增贵。但多方剂合用时,定当理清方证比例,剂量幅度,灵活加减化裁。比如,一方讲究君臣佐使,而诸多方剂合用也可讲究君臣佐使,如本案,小青龙为君方,四逆汤为臣方,半夏厚朴汤为佐方,桂枝茯苓丸为使方。四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散邪解表、补脾温肾、化湿止咳、活血化瘀。四个病机在病人身上综合出现,则成为恶性循环,咳嗽经年累月,而针对其治疗,当环环相扣,一气通,则全身气通,诸症当皆好转。当然,这个思路,是写东西的时候才灵光一现出来的,不准抄袭啊,是我原创的哈,明天我去申请专利啦。
2.患者为少阴打底,故以小青龙合四逆标本兼治,但由于附片特殊性,当中且有半夏,是为十八反之一,虽然前面有过“有是症,用是药”的疗效肯定与无毒性实践,但终归没必要全力以赴,故去掉。此处若有附片,这个咳嗽或许会好的更快一些。
3.简单分析一下思路:
小青龙是针对外寒内饮之方,外寒所以怕冷怕风,咳嗽,颈部酸困,头晕,右寸稍浮,内饮则咽喉白黏痰,恶心,关脉沉滑,喜热饮。
四逆汤为太阴病方,所以患者恶寒,喜温饮,下肢凉,痛经,量少,尺脉沉而稍紧。
半夏厚朴汤,为太阴病方,患者咳嗽,咽喉痰,难咳出,可认为是梅核气的类方,而该方可以化痰止咳,而患者上焦脉是滑脉。
而桂枝茯苓丸,则是患者舌下瘀,月经少,有血块。
从这里可以看出,患者症状、舌、脉、六经(辩证、病机)、处方用药、用药剂量等是严格一一对应的,由具体处方来回头看脉看舌,看症状,叫以方测证;或者由症状、舌脉推出处方,都是一一对应的。比如为啥用半夏厚朴?除了咳嗽、咳痰困难的类梅核气症外,患者上焦脉是滑的,而滑脉要么是孕脉?要么是痰湿?要么是青年人正常脉?而这里显然是痰湿脉(具体鉴别此处不再说明),所以用了半夏厚朴汤,这个不是猜的,不是蒙的,蒙的话你能蒙对几次?而另外几味药物,则是我的个人用药习惯,与标准六经辩证无关,故此处不一一道来。
4
0
从主页移除
发送给患者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诗其三 张宝华
清风予我览山河,悠然低首梦是昨。半江渭渭半江泾,月朗星稀移时觉。甲辰年壬申月丙寅日张宝华于药所。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中医治疗扁桃体肿大案例分析 崔国宁
继续治疗两周后,扁桃体肿大程度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三个月,扁桃体肿大基本恢复正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咽痛症状消失,扁桃体颜色转为淡红,肿大程度减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从根本上治疗扁桃体肿大,减少复发。 -
经方实验录张宝华治抑郁症之生逢盛世衣食足,心意弗逆郁郁生。 张宝华
一张姓某,年三十,浑身不适两年余。既往抑郁两年,尿路感染一年余,否认过敏史。时代更迭,环境变换,人之体适境应运而变,抑郁一症与日俱增,常理中事。故而虽显效于一时,若不能心体和合,灵肉抱一,念念动乎意识,既扁鹊仓公之属,亦无计也。 -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用温胆汤给孩子泡脚温胆汤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方子,里面有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四味药。d.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 -
积食的孩子体内往往有湿气 谢江强
湿气重的孩子,舌苔遍布舌体,很厚,舌头上遍布小红点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遍布舌体,而且很厚,说明孩子体内有湿气。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舌头上面有很多明显的小红点,就说明孩子体内有热,因为积食导致积滞化热。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头晕腰痛”案 宗琪
诊断:眩晕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7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杜仲30g生姜20g大枣6个天麻15g钩藤15g川牛膝30g石决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 -
酸枣仁加龙牡汤 潘洪波
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敛阳入阴,予以酸枣仁汤加生龙牡汤:生酸枣仁30g,知母12g,茯苓15g,川芎9g,炙甘草6g,生龙骨12g,生牡蛎24g。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根据具体情况多有加减。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天某,女36岁初诊:自觉身体不适,似感冒后五天,未服药。时下之人多逸少动,多为亚健康之态,其抗病能力皆不足,更况乎病毒之众难以胜数,摄生稍有不慎即感邪作病。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无毒。
最新文章
-
股骨头坏死 潘洪波
局部用自制小针刀在透视引导下行双侧关节囊减压、股骨头减压,每周1次。按语股骨头坏死属中医学“骨蚀”“骨痹”“骨痿”“髋骨痹”等范畴。而这一病理变化过程,也同于现代医学对于骨坏死病理过程的认识,所以也可认为“骨蚀证”就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
-
厥阴病 李华歆
而“少阴”则可以理解为是“橘子核”,“核”也就是种子,种子可以寄藏水火,所以它可以理解为少阴,那么“厥阴”是什么呢?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感冒后遗症,中药3剂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党参15g生姜20g大枣6个生石膏60g白芷20g葛根30g苍耳子15g细辛6g薄荷15g(后下)仙鹤草3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
-
脉法新悟(八) 陈玉佳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温经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温经汤!当以温经汤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经汤”!)方中找到,此外,加入吴茱萸可以温经散寒,人参可以补中益气!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调准自己的生理时钟 谢江强
调准自己的生理时钟从源头上摆脱经期紊乱女孩子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以及女性步入更年期的那段日子里,月经失调的情况特别常见,如果能让这个生理转换期顺利度过,不仅仅可以使女性免除不必要的疾病痛苦,还可以为女性拥有更好的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芍药甘草汤 李华歆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芍药四两甘草(炙)四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学习
加上附子也不要紧,十八反是古人的一种说法,不见得真的会中毒
谢谢分享。
学到了,谢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