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偏汤在头痛中的临床应用

2020.10.13 559阅读 评论数 1 38
散偏汤出自清代医家陈士铎的《辨证录》[1],药物组成:川芎、白芷、柴胡、香附、郁李仁、白芥子、白芍、甘草。本方原为气郁于内,又外感风邪入侵少阳致半边头痛而设。但综观此方可知,头痛的病机不论风、寒、虚、瘀、郁、痰等用之,只要化裁得法均能得到好的疗效。现将粗浅的体会介绍如下。
   1 概述
   方中川芎为君药,为太阳、少阳二经的引经药,性味辛温,辛香行散,能上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头痛之要药,既能活血行气、祛瘀生新,又能秉其升散之性,上行头目达到祛风止痛之效;白芷祛风散寒,助川芎以辛散,增强止痛之效,为阳明经的引经药;香附理气解郁止痛,亦为血中之气药,与川芎共奏调理气血、疏达郁滞之功,共为臣药;柴胡其性轻扬,可载药上行,直达头面,为少阳经的引经药;白芥子有温阳豁痰、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引药深入,直达病所;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效;郁李仁有柔润之性,入阳明经,既可防风邪入里化热,又可与白芍共制川芎、白芷之燥,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上药共用具有行气解郁、活血补血、豁痰散结、和血止痛的功效。常加全蝎以加强通络止痛,久痛顽痛更是必不可少,乃遵循了“初痛在经,久痛入络”之旨。其中川芎为主药,用量宜大,为该方之关键,可用至30 g。近年来,在临床中遇到现代医学的特发性头痛发作期多以方加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尚属满意。因头痛病因复杂,故必以四诊合参,审证求因,拟方变通,方能起到桴鼓相应的疗效。
    2 辨证论治
   症见头痛初起、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或因情志不遂、或因外感风寒入侵脑户者,以原方用之,一般1~2剂即可见效。若太阳穴有热感、遇热加重、遇凉减轻、或午后加重、甚者痛连面齿、舌质红、脉浮数,证属风热或兼肝经风火上攻,去白芥子,加连翘、菊花、桑叶、黄芩、夏枯草,头痛重者再加防风水煎服。
   症见头痛,脑力活动后加重,记忆力差,遇劳加重者多属血虚,加四物汤、鸡血藤、丹参、桔梗、升麻,水煎服,初得者服之效尤显。
   症见头痛隐隐,神倦乏力,动辄气短,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无力,多为气虚,加黄芪、党参、升麻、茯苓、白术、炙甘草,水煎服。
   症见头晕胀痛,心烦易怒,口苦目涩,小便黄,情志不顺后加重,舌红,脉弦滑者为肝阳上冲,加生地、刺蒺藜、牡蛎、龟板、天麻、蜈蚣,水煎服。
   症见头痛而眩,伴不寐多梦,思虑过多者多为肝郁头痛,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夜交藤、白僵蚕、远志,水煎服。
   症见头痛昏重,胸闷,乏力,纳呆,舌胖大,苔白腻,脉缓滑,多为痰浊上逆,加半夏、茯苓、枳实,有热象者加胆星、黄芩、青黛,水煎服。
   症见后头痛,项部不舒,于伏案后加重者,多为血滞脉络,加葛根、补骨脂、姜黄、当归、丹参、鸡血藤、乳香、没药,水煎服。
   症见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阴天加重,由外伤引起者,为血瘀头痛,加穿山甲、天花粉、当归、桃仁、红花、大黄,水煎服。
   症见面部突发突止的短暂性暴痛,痛止如常人,常伴同侧面肌抽搐,多为肝阳偏亢,化风上扰所致,加牡蛎、石决明、枸杞子、僵蚕、蜈蚣,水煎服。
   以上各类头痛方药,在头痛发作期应用,特别是久痛顽痛者痛止后仍需辨证论治,调理阴阳气血以治本。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48岁,2006年3月就诊。于2年前发作右面颊及上齿龈频发电击样疼痛,服卡马西平后疼痛明显减轻,后服用颅痛宁4个月疼痛渐止。与2006年2月初相同症状再次发作,但服用卡马西平及颅痛定无效,针灸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至就诊时右面部电击样疼痛发作频繁,夜间尤甚,一天发作几十甚至上百次,不能正常睡眠,鼻翼旁有扳机点,口干目涩,心烦易怒,舌淡黯,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肝血亏虚,风阳上扰。药用:川芎30 g,白芷15 g,柴胡15 g,香附15 g,郁李仁15 g,白芥子10 g,白芍30 g,甘草10 g,全蝎5 g,蜈蚣1条,僵蚕10 g,牡蛎30 g,石决明30 g,川楝子10 g,枸杞子20 g,葛根30 g。一剂后,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痛势大为减轻,当晚即可入睡。三剂后,白天已无疼痛发作。共服12剂后面部疼痛全消。原方增减又服15剂,诸症全消。追访至今未复发。
   例2,患者,女,53岁,2007年2月就诊。慢性头痛20余年,近几年几乎每天头痛,需靠去疼片减轻痛苦,最多时一天服12片,曾多处治疗,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终未见愈。细询其症,全头痛,春夏剧,秋冬瘥;白昼剧,暮夜瘥;天晴剧,阴雨瘥;烦劳剧,安静瘥,痛势剧烈时脑中有烘热感,伴口干目涩,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舌体有少量瘀点,脉弦细。证属虚火上扰,瘀血阻络。治宜滋阴散热,兼活络止痛。药用:川芎30 g,白芷10 g,柴胡10 g,香附20 g,郁李仁15 g,白芍30 g,甘草10 g,当归15g,全蝎5 g,蜈蚣1条,白僵蚕10 g,菊花15 g,桑叶15 g,黄芩15 g,枸杞20 g,生地15 g,女贞子20 g,水煎服。10剂后头痛大减,已不用服去疼片,因本证毕竟虚多实少,故去蜈蚣、僵蚕,加薄荷、钩藤,续服25剂,头痛全失,它恙宜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再以丸药以善后,方药:川芎60 g,白芷20 g,柴胡20 g,香附40 g,郁李仁30 g,白芍60 g,当归30 g,菊花30 g,桑叶30 g,黄芩30 g,枸杞40 g,生地30 g,女贞子40 g。每丸9 g,早晚各服一丸。历时4个月,终痊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余柳根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陈有为 资质认证

    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诀: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因为内有积聚,就像地有郁气向上犯逆,应向四周疏散。表证多见内有积垢,如同高山行水以下行为宜。

    2020-10-13 09:17 评论数 0 5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硝石矾石散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硝石矾石散!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烧)上二味,各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郭某某,女,8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2日初诊。主诉:腹泻3天。现症见:便溏,一日2次,大便急迫,痛泻,神疲乏力较甚,纳可,肝郁舌,呃逆。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酒。 陈鹏

  • 郁症非为肝所属 缴秀珍

    综合以上四诊情况对该患者辨证为眩晕之脾肾气虚夹瘀证。方用我科协定处方升阳益智汤为主方,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了合理化裁。

  • 木防己汤类 李华歆

    ——尼采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木防己汤类!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木防己汤!木防己汤木防己三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

  • 医案一则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则针药并举治疗头痛验案一则。效:2023年10月14日复诊:患者自诉经针灸及服用中药一剂后自觉头痛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