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1、补益肝肾,强壮腰督是根本:
强直性脊柱炎病位总属肝、肾和督脉,其病机为肝肾亏损、督脉不充、筋骨不濡、外邪侵袭、经络痹阻而发病。肝主筋、肾主骨,筋发挥功能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肝精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运动之功能,故《内经》中有:“肝主筋”之说。若肝精肝血亏虚,则筋脉不得其养,运动能力减弱。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生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养。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乏源,骨骼滋养不足,不能发挥其功。故《素问•痹论》云:“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锺,脊以代头”,充分说明肾脏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重要性。督脉行身之背,《内经》言:“督脉起于下极之命,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可见,督脉所行过人体之脊柱部位,“督脉起于为病,脊强而厥”。《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凡人腰痛,皆脊梁处作痛,此实督脉主之……肾虚者,其督脉必须”。简明了肾脏与督脉二者密切的关系,故以补益肝肾、强壮腰督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原则。临床治疗本病常以黄芪、金毛狗脊、牛膝、田三七、乌梢蛇、黑蚂蚁、地龙、虎骨等为强肾壮骨、驱风逐痹。
2、久病入络,搜风通络是重点:
《内经》云:“(邪气)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叶天士正式提出“久病入络”,其《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的记载。临床治疗常以川芎、制乳香、活血藤、鸡血藤、五灵脂、制没药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对经络痹阻加入全蝎、炙蜈蚣、土鳖虫、白僵蚕、水蛭等虫类之品,以达到透骨搜络,蠲痹豁痰、破瘀祛瘀之效。
3、擅使藤、舒筋活络是关键:
强直性脊柱炎病至晚期,出现拘急挛缩、筋络涩滞、骨节变形等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常以藤类药物舒筋活络、通脉行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上述症状。因藤类药物质地坚韧,缠延蔓绕、横竖交错,外形似络,具有舒展、攀延之特性,即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又可作为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故《本草纲目》曾言:“藤类药物以其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本草汇言》亦云:“风藤蔓之属,藤枝攀绕,性能多变,皆可通经人体络脉之中”。
临床治疗本病常以海风藤、青风藤祛风通络、疏风止痛;以络石藤、忍冬藤、雷公藤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以鸡血藤、活血藤补血活血,二药配伍即可活血行血,又可补血养血,舒筋活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对。治养结合,重视调摄贯穿始终:强直性脊柱炎在治疗的同时,日常调摄也非常重要,且调摄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为此“调饮食、适寒温、怡情志、多运动”十二字治疗方针。调饮食,平素饮食既要注意营养得当,又要注意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烹烤之品,防止湿滞脾胃,内外之邪合而致病;适寒温,《黄帝内经》中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成”的记载。告诫人们应顺应四时,天人相应。春季万物生发,同时应避免长期在电扇、空调之下的“卧而当风”。秋冬之季,注意保暖防冷;怡情志,注意情节情志,避免不良情绪,移情怡志,使人体气机顺畅;多运动,患者可做适量的运动,改善拘挛状态,缓解临床,提高生活质量。
5、验案举隅:患者:女,63岁,2011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腰及两侧髋部僵硬疼痛2年,加重半年。患者自诉从2009年开始出现背痛,后经中西药治疗,诸症稍轻。近来诸症复萌,腰及两侧髋部疼痛,晨起僵硬明显,夜间疼痛明显。患者刻下:腰背疼痛,弯腰受限,髋部僵硬疼痛,转恻不利,纳眠可,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化验室检查示:C反应蛋白13.5mg/L;抗链球菌溶血素“0”222U/ml;红细胞沉降率61mm/n;人体白细胞抗原HLA-B27(+)。
现代医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诊断:大偻,证型: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治法似补益肝肾、化痰逐瘀,
方药:黄芪35g、当归15g、细生地20g、川断20g、桑寄生20g、金狗脊20g、肥知母15g、忍冬藤20g、威灵仙15g、川芎6g、鸡活血藤各25g、制乳没药各10g、制元胡索10g、全蝎6g、青风藤10g、广木香10g、蒲公英20g,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温服,嘱其加强腰部运动,配合治疗。
2011年11月17日
二诊:病史同前,来人代诉,服药后诸病好转,晨僵约15分钟,但久坐、久卧后腰部仍僵硬,两髋关节及下肢时疼痛不适,夜寐差,夜尿频,饮食正常,大病每天2-3次,舌淡苔白腻、脉弦,中药守上方去肥知母、生地,加怀山药30g、人楞麻15g,20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温服,嘱其加强腰部运动,配合治疗。
2011年12月22日
三诊:病史同前,服药后诸症稳定,晨僵仍保持约15分钟,坐下或躺下后再站起时困难,睡眠、二便无明显好转,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滑,中药守原方(2011年10月20日)去生地、知母,加赤芍15g、淡附片15g(先煎)、川蜈蚣1条、山石榴根20g、威灵仙30g继服15剂,医嘱同前。
2012年1月15日
四诊:上药服后,诸症皆有明显改善,故守继续辨证。
按: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免疫性疾病,病变多由骶髋关节开始,逐渐向上侵犯腰椎、胸椎及颈椎。该病又属于中医“龟肾风”、“腰痹”、“肾痹”范围,病因病机从祖国医学归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邪内侵、痰浊瘀血,病属本虚标实,治疗本病宜标本兼治,切不可只治标不治本,临床用药需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强直性脊柱炎宜分期治疗,分急性期及缓解期,活动可见腰痛甚,晨僵明显,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之本明显增高,治疗需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清热解毒之药,而缓解期则偏向以补益肝肾,治疗中需强调“引经药物”使用,如上肢疼痛需加姜黄、桂枝;下肢痛可加独活、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痛、肾痹则需加川断、杜仲、狗脊、功劳叶;骨关节疼痛则需要加入威灵仙、补骨脂;肢体肌肉疼痛则可加入野生蚂蚁(冲服)如此应用,可引药达病经,迅速改善局部症状,扶正祛邪,增强免疫,提升疗效。
6、结语:强直性脊柱炎属于
中医学:“痹证”范畴,以疼痛、肿胀、麻木、强直、久坐畸形为主要见症,以胶结迁延、顽固难愈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筋骨羸弱为其根本病机,督脉瘀滞为其根本病理表现,从络病学说出发,补益肝肾、通达督脉、活血化瘀、搜风通络、擅使藤药、舒筋活络、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顾标顾本、防治结合,整体出发,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杨家强主任撰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二 张宝华
青春年少也曾,指点江山激昂。几经风雨秋如故,春江逝水莫愁。诗中数位燕雀,词里几尊骚客。比不过酒中真儿女,情肠十八弯。太公八旬西伯望,丹溪四十方研医。李广绝功难封,冯唐机至已老,好个造化弄人。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己巳日于家中 -
小柴胡汤 李华歆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之矽肺 张宝华
君之诘甚是,然余之际用非啻清热,义取本经处方:茯苓20克、醋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20克、燀苦杏仁15克、姜厚朴15克、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三伏贴 李华歆
知道了啥是“三伏天”后,我们就知道啥是“三伏贴”了,其实古人真的非常牛,他们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观念,啥叫“治未病”? -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 谢江强
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的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最新文章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学习了
学习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