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八十八条
“汗家”,平时老是爱出汗的人,白天不活动他也自汗,晚上睡觉他还盗汗,身上老喜出汗,老是这个样子的人才能称得上“汗家”,以上这些个家都不是什么好事,你看人家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等等的家,那多好呀,这些个家都是病态达到了一个程度。这个“汗家”可不是一般人出点汗,他这个汗是常出,不动他也会出,那津血能不伤嘛。可见呀,这个人久体虚啦,要不然怎么老是爱出汗呢,那么他要是得感冒你就就得慎重又慎重,发汗是禁忌。体虚到玄府开合都无能为力了,汗孔把持不住,汗肆意的流,津液流失的太多了,
你再发其汗,夺汗者亡血呀,血不足以养心,所以“必恍惚心乱”。亡津血到一定程度了,这个身体无以奉养了,组织器官枯燥他会“小便已,阴疼”。这里说这样的情形“与禹余粮丸”,方还没有了,“方佚”嘛,具体方药无从知晓了。衍文不成?
尤在泾:禹余粮丸方缺。常器之云:只禹余粮一味,火煅服亦可。按禹余粮体重可以去怯,甘寒可以除热,又性涩主下焦前阴诸病也。(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
徐大椿:与禹余粮丸,疑即此(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丸。《《伤寒论类方*杂法方类》)。
胡希恕:你看这几段都没有说怎么治疗,只是发汗禁忌,举一种证候不要发汗而已,不是讲治疗。那么这儿他特别提出禹余粮丸,这个方剂没有,可能是一个错误,这句话不应该有,根据前后的行文,有方剂则都要有,单独这条搁个禹余粮丸,没意思。
刘渡舟:阴虚导致小肠阴虚生热,就会出现,小便已,阴疼。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用禹余粮丸治疗。不过,这个方子已缺。禁正言在《(更生)生的镜》中补出了这个方子的组成,可供参考,就是禹余粮、龙骨、牡蛎、铅丹、茯苓、人参共研为末,粳米为丸,朱砂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次服一二钱。
陕西白云阁秘本。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倪海厦曾引用。
上面的这些资料录在这,大家看看,参考参考,方佚了,这些就是以后的医家能为。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为什么现在鼻炎患者这么多呢? 刘勇
现在的鼻炎患者大部分都是慢性鼻炎,而慢性鼻炎是由急性鼻炎转变而来的。急性鼻炎是由普通病毒引起的鼻部炎症,即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有一定的自愈性,因为病毒主要侵犯鼻粘膜,而鼻粘膜具有自愈性,多喝水多休息一般7天就好了。急性鼻炎就会转型成慢性鼻炎。 -
奔豚三方证 高颖
奔豚三方证主要指桂枝加桂汤证、苓桂甘枣汤证、奔豚汤证,以下为三方证的鉴别:桂枝加桂汤证-原文:《伤寒论》第117条记载:“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伤寒论第十九条(一) 张宝华
十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第十七条借酒客病,服桂枝汤会呕,阐释里热时不可服桂枝汤,这条也是桂枝汤的又一警戒。这是从结果推求的结论,正面反面来阐释桂枝汤使用的注意事项。 -
国医大师路志正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是中医界泰斗之一,他在痰湿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路志正教授曾接诊一位严重肥胖的患者,该患者体重超过120公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路志正教授的痰湿理论在中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藿佩三仁汤治疗口臭口苦案 高颖
后来用藿佩三仁汤治疗几例同样口苦口臭,舌苔腻的患者,仍然获得佳效。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病的主方。我的症状虽和条文不符,但总结其病机,乃湿邪为患,三仁汤最适宜不过。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佩兰乃治疗脾瘅经典药。 -
伤寒论第五条 张宝华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它由表往里传,要么传阳明,要么传少阳,而“阳明、少阳证不见者”,那肯定“为不传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伤寒论第一百条(三) 张宝华
前面第十七条说“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小建中汤是以桂枝为基础的方药,又有大剂甘甜的饴糖,可比桂枝汤要甘的多,呕家这样的病人就不能单纯地给小建中汤了。 -
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用药经验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的用药经验,包括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及用药特点、常用药物及方剂、典型医案分析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认为,顽固性呕吐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选用药物和方剂。 -
中医治疗黄疸的临床辨证思路 崔国宁
在中医临床中,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总之,中医治疗黄疸有着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最新文章
-
中药一剂退热案 宗琪
禁忌:水果,饮料、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5月19日:家属告知患者突发高热,体温达39℃,遂予以住院治疗,询问中药是否续服,嘱其继续服用,并注意大便次数。5月27日回访:家属述19日续服中药后,出现腹泻,而无不适,当天体温即恢复正常,后一直未在发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颈椎病 潘洪波
颈椎病中医是如何治疗的。在中医里面颈椎病主要有4大证型:痰湿阻滞型、外邪瘀滞型、肝肾不足型以及血瘀阻络型。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颈椎增生,经治疗没有太大的好转。方中半夏能降逆止呕,泽泻能利水渗湿,茯苓能健脾利水,砂仁可以温脾化湿。所以方中又用淫羊藿温通阳气。
-
急躁易怒失眠 潘洪波
有一个男子年70岁,他从来都是性情急躁,心里头乱糟糟的,用他的话来说心里没有一天是清静的,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总之各种不称心、不如意、不顺眼。接着再加入菖蒲和郁金继续投用,一周以后症状进一步好转,夜里睡眠可以达到4到5小时。
-
用纯中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例 于军
今天看了5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其中有两位发病在头面部。患者一,男,89岁,5月10日首诊,左耳周、颊部、颌下、颈部带状疱疹后撕裂样痛、刀割样痛、灼痛2年。患者二,男,80岁,5月8日首诊,左前额、眶周、颞侧带状疱疹后灼痛2月。
-
随便聊聊中医 李华歆
而经方是“辨证论治”的经典体系,所以让大家了解经方、学习经方才能推广经方,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愿意相信中医,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底气!
-
慢性咽炎5天治愈 宁松云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的疾病有关,另外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
燮理阴阳权衡“舞蹈” 张宝华
张某某,男31岁。既往有舞蹈病病史。中医视角下认为“舞蹈病”属于风证范畴。因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主动,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甚合舞蹈病之形。然则医者易也,不可胶柱鼓瑟,宜随机应变于“舞蹈”中燮理阴阳,以平为期。
-
川穹茶调散治疗头痛医案 张训景
3服药后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川芎茶调散是集多种祛风药物于一方,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该方剂对脑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并有镇痛、镇静作用,其关键可能是川芎的钙拮抗作用,因此对偏头痛应有一定治疗作用。
-
小孩反复发烧抗生素无效,经方一剂痊愈!(水解诸相) 程朝旺
根据患者母亲的描述,短短几天患者经历了从内服到外敷,从希伊到中医等等疗法,却一直取效平平,难以退烧。无论是中医还是希伊,治病都需要知道患者的治病史,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判断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