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2022.05.28 396阅读 评论数 0 5
一、气滞[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攻痛连胁(攻撑生疼,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嗳气或矢气则舒,每因郁怒则痛甚),苔多薄白,脉象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所谓“治肝足以安胃”,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惟理气药多香燥,如病家平素肝旺,或见舌质转红,则当少用,免致伤及阴液,反而缠绵难愈。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诊疗
二、火郁[肝气犯胃]

胃脘胀痛连胁,痛势急迫,烦忧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治法]以疏肝泄热为主。此时应慎用香燥,故叶天士着眼于“忌刚用柔”。

如舌尖已红,脉虽弦数未甚,即当以疏肝泄热立法。

倘痛已缓和,而脾虚血少,肝郁未达,可进一步养血疏肝,以资调理。

若热已伤阴,则非用滋水养肝不得。

三、血瘀[肝气犯胃]

胃脘痛如扎针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较甚,或见便黑,或吐血紫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甚则舌质带紫,脉涩。

[治疗]

实者宜通络活血;

虚者必见面色苍白,头目眼冒金星,舌淡脉细,治宜养血止血、柔肝敛肝为主。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诊疗
四、脾胃虚寒

胃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得食则减,神疲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舌质淡白,脉象虚软。

[治疗]

宜温脾健胃为主。

病由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所致。故茶饭稍多,或偶受寒邪,或劳累过度,均可作痛;宜温运脾阳,和中健胃,以治其本。

五、寒凝胃痛

胃痛暴作,作痛剧烈,得热痛减,兼畏寒喜暖、不渴、苔白等症。

因寒性凝滞收引,寒邪直中胃腑加害阳气,胃脘拘急而痛。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诊疗
六、热盛胃痛

胃脘滚热作痛,兼口干喜冷饮,或消谷善饥,尿赤,苔黄,脉数等症。

为邪热蕴结于胃,气机壅滞而痛。

七、食积胃痛

胃脘胀满作痛,拒按,兼嗳腐吞酸,吐后痛减,大解臭秽不爽,舌苔厚腻等症。

为食滞胃脘,胃别扭降,气机不畅而痛。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诊疗
八、胃阴不足

胃痛日久,缠绵难愈,症见胃脘隐隐灼痛,时有嘈杂,口燥咽干,或烦渴思饮,饥不欲食,拉屎干,舌红少苔等症,乃属胃阴不足,虚热内扰所致。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孩反复发烧抗生素无效,经方一剂痊愈!(水解诸相) 程朝旺

    根据患者母亲的描述,短短几天患者经历了从内服到外敷,从希伊到中医等等疗法,却一直取效平平,难以退烧。无论是中医还是希伊,治病都需要知道患者的治病史,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判断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

  • 鼾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 谢江强

    小儿打鼾会妨碍身体发育,影响智力以及记忆力等。打鼾会造成睡眠不足、诱发疾病、导致全身伤害。西医学认为打鼾的因素有多种:①舌头肥大。

  • 胃癌的调理 谢江强

    (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胃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胃癌发病因素有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损伤、气结痰凝。对于胃癌手术后或化疗后,或是晚期体质虚弱、不任手术和化疗的病人,膏方都是较好的选择。

  • 打败疾病的是你的免疫力 陈鹏

    治病就和打仗一样的。♟中药和西药,只是你手中的武器♟而膏方是干粮。。其实真正打败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你自己的免疫力。。→→→

  • 《伤寒论》7-9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仲景在第3条所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小青龙汤加减治愈咳嗽2周案 宗琪

    条文学习: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栀子大黄汤 李华歆

    ——克雷洛夫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栀子大黄汤!所以湿热的患者出现“心中懊憹,或热痛”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栀子大黄汤”!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6医案50杨某,男,30岁。治以散寒化湿理气,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正气散芳香之品为多,芳香药物不宜久煎,故嘱其煎开后,再煎5分钟即可。医案51侍某,女,51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200mL。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