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九)
甘草呢,有人认为没啥大作用,开在方后不过就是调调药性,事实上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仲景先生重剂炙甘草汤治脉结代;甘草泻心汤治心下痞;这里的甘草干姜汤健胃生津液、芍药甘草汤苦甘化阴等等吧!太多了,仲景先生用甘草能解决很多的病证,他“少气”用甘草,护胃,缓和药性用甘草,缓急迫也要用甘草,甘草之用不足道哉?何其浅陋耳!恐青龙赤兔非其人,亦不过华其表也。
这个甘草,好好读读先生的书,基本上就用的差不多了,怎么用,用多少量,适用于什么病证,这个书上说的细致入微了。再补充一点,甘草能治小便数,但病人有浮肿时要注意,它影响小便,使水的出路受阻,容易出现小便不利,加重水肿。
这个小便数,这条前后提到的这些病证,如此处方用药都挺合适,这个病主要的根源就是小便数。它本来是太阳伤寒,不该出汗,缘于胃虚不能制水,所以小便频数,小便数的影响而使汗出,可见“小便数”在这段是个主要的证侯。这几个方剂对“小便数”都有作用。
临床上这个甘草干姜汤不但治小便数,对小便失禁、遗尿都有作用。用这个方治疗遗尿,我多少有点经验,治疗的小孩子这个情况用过好多次,就是尿床啦!有的五六岁,有的八九岁,十一二岁的也有,再大的就没有,为啥呢?现代医学说这个器官呀,组织发育不成熟,机能不健全,或者归属于神经上,年龄小的群体就好发这个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就下来了。现在的小孩心智上发育的快,可能就是与社会活动有关,你想他,她尿床,心理上负担不小,来看病时都是妈妈说了,低头不语的挺多,害羞呗!这个病不大,但对心理影响不小,尤其当下这个时代生活中的孩子。
那么基本上我就用这个方药,时加一两味,这个书后头有苓姜术甘汤,就是甘草、干姜,再加上苓、术,它治腰痛,也治遗尿,就这么的用,效果蛮好的。机理是啥呢?我看过的这类孩子,基本上都不好好吃饭,饮食呀!睡眠呀都没有规律,学习紧张,压力挺大的,一天就围绕着这个学业上打转转,整个生活就学业一个中心,其他的不是学习中,就是在去往学习的路上,一脸阴郁之色,小小年纪,老气横秋的,乍一看就像水之色,有的隐隐青黄,舌淡或者淡青、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脉呢是弦细无力或者沉细,或者缓无力,综合分析一下,社会生活是主因,时代使然呀!过快的节奏,过高的要求,压力过大,人的生理规律紊乱了,小孩子怎么还能健康呐!
那么咱们中医几千年前就注意这些了,对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认知就成熟了,这个《皇帝内经》讲的特别好,大家去看看,我就不多说了。那么观其脉证就是胃虚不能治下了,甘草干姜汤的适应证,就这两味药,吃上,这群孩子就好了。当然这个甘草干姜不是专治遗尿的,现代人爱犯这个毛病,这得观其脉证的,你得辩证呀!拿来就用能行吗?这个思维上不健全,西化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枳术汤、外台茯苓饮、吴茱萸汤三方合用治胃痛呃逆 高颖
其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 -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四) 张宝华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这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都为小发汗法。 -
伤寒论第二十条(三) 张宝华
本来就是桂枝汤证,病人本就有汗出的,大夫辩证有误,看成伤寒证了,给用上了麻黄汤,发汗“遂”就汗漏不止,之前有汗出,用错药后加重了,“遂漏不止”嘛!它暗示了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治疗。这是误治汗出过多的不良后果,本是桂枝汤,误用了麻黄汤,虚极而变成阴证了。 -
伤寒论第十五条(三) 张宝华
用桂枝汤得有其证侯呀,你看条文说“太阳病,下之后”,只是说了太阳病,太阳病是中风了,还是伤寒论了,没说,没有相应的证侯,那为啥用桂枝汤呢?所以凡是津液有所损伤之后,有表证,那只能用桂枝汤了,麻黄汤绝不可以用了,不管病人他有汗无汗。 -
伤寒论三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半夏泻心汤能够调和脾胃的寒热升降,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病情的改善。三泻心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组方和卓越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
伤寒论第十二条(八) 张宝华
葱白能通阳,这个阳就是津液,从这也能看出一二了,汗是阳加于阴变化尔来,这个阴不就是津液嘛,辛动于津液出血管而变汗。我个人认为它能通阳化气,否则怎么实现调和营卫呢?因此用桂枝、生姜这么两个相对温和的发汗药,而不取麻黄、葱白这样的了。 -
外感头痛病案分析 赵阳
邱某,男,25岁。患者4天前因贪凉导致头痛,发热,自行服用感冒咽喉未缓解,遂前来就诊。中医诊断为头痛,外感头痛的证型,中医治需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
咳嗽(肺阴亏耗证)医案 吴春水
自述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咽干口燥症状有所缓解,声音嘶哑也有减轻。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
伤寒论第九十七条(二) 张宝华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那么正邪交战之地就在胁下。那么正邪分争于胁下,争时,一阵儿冷一阵儿热,不争时就不见往来寒热。热激水饮,水饮动撞于上,人要呕得,“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无论在表也好,在半表半里也罢,只要治疗得当相应,都能使这个病逐步减轻。 -
伤寒论第九十一条(二) 张宝华
要是现下利清谷,就是虚寒,据定法得先救里后解表。所以这地方说救表宜桂枝汤,非常肯定,一定要注意。那么要是开始得病就没有汗,当然就用麻黄汤啦,疾病适在伤寒阶段嘛,因证而施治嘛。
最新文章
-
伤寒论中桂枝用法 高群
桂枝是《伤寒论》中第一个出现的药,算上加减,一共有44个方子涉及到。上冲、悸动主要是“上虚不能制下”,治疗就是要温“上”的阳,也就是桂枝。这几种情况都可以灵活应用桂枝。
-
伤寒论 李华歆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第52条中患者同样是得了“麻黄汤证”,且脉见“浮数”,小编在前几天的文章里曾经提到“麻黄汤证”中脉见“浮数”说明患者“发热”的程度可能比“恶寒”的程度要严重,此时使用“麻黄汤”达到驱邪解表的目的!
-
杂病诊治湿瘀证 张宝华
既往有慢性咽炎,脂肪瘤,肛周脓肿等病病史,痰湿体质。本案即是湿郁日久成痰,气机失调,戕及血气,至血淤,终是湿瘀成事害人身体。观其舌症,增损首诊方,不移于湿瘀左右,缓图以观之,总在湿瘀下手,调和肝脾之内在,去湿瘀于有望也。
-
经方实验录之杂病诊治 张宝华
23年体检查有肺结节,时忧虑其长大。平素关节疼痛,肿胀。观其脉证乃三阳合病兼血虚,宜于此处求治。
-
崩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崩漏是阴道异常出血的总称,是指妇女非行经期间,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故对于本病的虚证及虚中夹实之证,皆可使用膏方进行调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
-
起萎方 潘洪波
于是去侧柏叶,栀子、藕节之品,仿古寒商阳,而更难起。继服一周巩其效,先起而有力,金枪不倒。
-
竹皮大丸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竹皮大丸!《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于是你使用了——竹皮大丸!
-
疏肝 潘洪波
柴胡是君药,入肝胆经,既可以解表清热,清扬升散,治外感,又疏肝解郁,让肝气条达,打通循环,气血供给,直通四肢末梢。白芍是佐药,入肝,敛阴养血,缓肝郁。功效就是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
祛斑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祛斑很多青春期到绝经期的女性常被黄褐斑所困扰。西医定义黄褐斑为女性青春期到绝经期面部出现的黄褐色或灰褐色斑片。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中医认为黄褐斑是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
-
经方实验录之真武汤加减治疗石淋症 张宝华
而饮水,无食欲,略怕冷,腰部凉,腰沉重,大便软不成形,面淡隐青,舌淡苔白厚偏水滑,脉沉弦力不足等,可征其阳气不足,水湿为患,随其脉证处真武汤加减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