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瑞亭的医案》结节性红斑

2021.03.26 71阅读 评论数 0 4
 结节性红斑,系因风伤卫气,遏闭营血,营热内郁,发于肌表所致。
[脉证机理]
本病起于内有湿蕴,外感风邪,风伤卫气卫气敛闭,遏逼营阴,营郁化热,营热外发,透出肌表,而现红色斑点,形似丘疹之状,高起顽硬,大小不等,压之疼痛,有时作痒,是病结节性红斑。脾湿肝郁,郁而不升,故多发于下肢膝踝之间,夜间痛重。木郁风动,筋脉不柔,可见行动蹇跛。外因风邪入侵,内因脾土湿盛,故属风湿历节范畴,多兼见历节诸症。肝脾郁陷,故脉见细濡、稍涩、关尺较大,舌苔白腻。若上有虚热者,阳气浮动,则脉见细濡、稍滞、关寸大。疼重者,脉现弦涩之象。
[治则] 润肝熄风,清肺理气,调营解表,行瘀止痛。
[方药]桂枝木9克 炒杭芍9克 生白术9克 粉丹皮9克全当归9克 肥知母9克 炒杏仁9克 土茯苓12克青浮萍12克 鲜生姜9克 肥大枣4枚
水煎温服
[方解]桂枝木疏肝升陷;生白术和胃理脾;炒杭芍、粉丹皮、全当归,活血化瘀,润肝熄风;土茯苓,强筋壮骨,利湿解毒;青浮萍,通经解表,活血祛瘀;肥知母、炒杏仁、清肺润肺;鲜生姜、和胃降逆,发汗解表;肥大枣、补脾生血。
[加减]血瘀痛重者,加赤丹参15克、延胡索6至9克,化瘀止痛。上热头昏者,加黄芩炭6至9克,以清相火。皮肤瘙痒,搔之出血者,加威灵仙3至6克,祛风以止痒。下寒者,加川附片6至9克,以暖肾行瘀。关节肿痛者,加青风藤3至6克,疏利关节,祛风止痛。表不固,汗多者,加生黄芪15至30克,固表以止汗。
[忌宜]忌食辣椒及大热之品,忌烟,酒,避风。
[附记]
结节性红斑,祖国医学谓之红斑,属风湿历节范畴。其特点为红斑高起,压之顽硬疼痛,多发于膝踝之间,夜间烦热作疼,黎明热退疼减,久久不愈。个别患者疼痒兼作,难以入眠。患此者多系女性,男子少见。疼为血瘀,不通则痛,痒为气滞,不畅则痒,气滞血瘀,循环受阻,所以疼痒兼作。气滞重者,痒重而疼轻;血瘀重者,疼重而痒轻。阴瘀则发热,阳郁则汗出,患此者多为夜间烦热而不汗出,故多系阴瘀。虽红肿高起烦热频作,但不化脓,(有的搔之流血水)故非为阳盛血热之疮疡,而系风湿为患,所以用桂芍知母汤加减治之。去麻黄之辛散,重用浮萍祛湿热而达表瘀,并加用润肝熄风之品,活血化瘀以善其后。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外洗法]嫩桑枝250克 鲜槐枝500克(或蒺藜蔓500克)
上二味煎汤外洗,加热再洗,日三次。洗后用纱布裹患处以避风。用治踝部红斑最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小儿多动症病程分析 李新明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有关。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阴阳和者,必以建中” 宁加银

    患者,女性,50岁,主诉:反复胃痞不适8+年。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感冒医案1陈某,女,73岁。年老、体质素虚、大病后正气未复大都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医案2刘某,女,66岁。本案病在冬季,患者感冒风寒,证属虚体感冒。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旋覆花汤 李华歆

    “旋覆花汤”是记载于《金匮要略》中一首经典方剂,其方药物组成仅仅三味,而其所蕴道理却非同一般,非常值得研究!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李某某,男,65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耳后疼痛1月。黔驴技穷之际,笔者想到了针刺,想到了黄帝内针,于是建议患者以此治之,患者也欣然同意,前后针刺10次,临床治愈。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