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理论讨论最近这段时间的气候及体质情况

2024.03.23 605阅读 评论数 1 2

刚过春分,时间来到二之气。

   24年为甲辰年,岁运为太土,湿气较重,不至于干燥,司天为太阳寒水主全年及上半年的气候变化,故全年气候不会太高,相对较凉爽,在泉为太阴湿土,主下半年气候,多湿。

    从前段时间的初之气来看,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少阳相火的存在则气候温度应该较高,升温应该很快,但实际而言从过完年到现在气候并没有出现升温较快的情况,反而断断续续下了几场大雪(山西太原),气温较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本质还是太阳寒水的大影响在起作用, 司天之气的收藏作用使厥阴风木和少阳相火的升发之力被抑制。寒水压迫风木和相火,本该从地下上升的阳气被压制无法上升,加上岁运为湿土,故气温变化不大,而见雨雪。

   所以初之气的气温低,寒冷时有雨水,气候以寒湿为主,升温较慢。

   基于这种气候的变化,依照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出此时人体的体质和变化。

    人体在初之气时,阳气在肝胆的作用下开始升发,凑理皮肤将会被打开,加上少阳相火的加持,人体的阳气从体内往外的速度会加快,体内热气重,需要外散舒展,但在此时因为太阳寒水司天,外界气温较低,所以本该开的凑理又被闭合,阳气疏散不出,见外寒而內热的情况,如果凑理关闭不及时,则易感风寒之气,多发感冒。

    但是结合实际临床反馈,该时间段多发流感,但按照风寒,风热治疗效果都不佳,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结合运气理论来讨论一下。

从上我们分析得出,此时的人体或者说自然界都处在一种寒包热的环境中。

此时外感,初起是因为外界气温低,感受风寒之邪,所以刚开始以辛温解表是没问题的,但是要考虑内热的情况,所以用麻黄类方时要考虑肝胆的内热,所以解表时要稍加清热散火药效果更佳,如果单用辛温解表,虽然外感表解,但是已经出现阴液被伤,此时后期要注重滋阴补液。

    外感风寒之邪,变化最快,加上内热的存在,很快患者就会从寒化热,转为风热感冒,内外具热或者邪从表入里,转为里热证,对于前者,可以考虑用防风通圣散,银翘散合增液🥣等,后者则用白虎汤类方加减治疗。

    在整体的治疗方面个人感觉应该结合温病和伤寒两者,在解表时不伤阴,清热又不损阳最佳,单一的辛温解表和辛凉散表都差强人意。


ps:基于岁运为土运太过而言,要考虑湿气伤脾的问题,多发的泄泻腹痛等,考虑从肝脾论治,肝火旺而脾土虚,痛泻药方,黄连温胆汤,小柴胡此类为好。


初之气的末期,气温就逐渐矫正了,故前几天出现了大风(东南风),气温开始升高了。


    对于二之气而言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君火以明,阳明燥金主肃降,此时阳气还是被燥金之气阻碍,无法较好的生发,就气候变化,虽然在不断升温,但不会过快,属于平稳渐进,燥金之气会克制湿土,雨水不会过多,偏干燥一些,但对脾胃虚弱的患者会有一定的缓解,免遭湿气的妨碍。

    此时应该重点注意,心脏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阳不足,要避免大量运动及汗出,避免熬夜不规律作息,顾护心阳。


   目前就疾病方面的数据收集较少,但从理论方面分析可能还需结合临床综合比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康复的意义在哪里? 崔乐

    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的身体瘫痪及功能障碍使得他们丧失工作、学习、生活的能力,为了促使这个人群离开病床、离开轮椅、独立自理生活,康复功能治疗应时而生。这些年,有很多人也在质疑康复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恶露不下 谢江强

    三产后恶露不下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滞不下,或下之甚少,称为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更为严重的症状,应及时调治。症状本病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症状如下:血虚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

  • 慢性腹泻中医辨证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胃强脾弱型主症: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时无疼痛,泻不定时,多食易饥,无明显肢冷畏寒及乏力症状。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入阿胶250g,冰糖2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长期泄泻医案 韦麟

    效不更方,继进十二剂后,泄泻渐止。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处理,病获痊愈。后随访未见复发。故余在王清任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肾泄的启发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来治疗本例泄泻,而使瘀血去,阳气复,脾肾健,泄泻止。

  • 记违“暮而收据,无扰筋骨”切生经历 文天明

    《内经》已经通读多遍,近日又重新再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凡此三者,形乃困薄,自己和同事刚好都是切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