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盆腔炎

2022.12.16 1143阅读 评论数 18 76

王某某女,40岁。2022年10月1日初诊。门诊

22100126

患者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近10年,屡治不愈。平

素腰酸乏力,带下色黄,经行腹痛曾多方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因行房后赤带腹痛在村卫生服务中心输液治疗3天效不显查B超示:1.左腎囊肿2.子宮肌瘤3.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宮腔内见强回声钙化?)4.宫颈囊肿5.陶氏窝积液6左側附件区囊性结构。由其村卫生室介绍求治于我处。刻诊:腰酸沉重久坐累,腹微痛,带下量多,色黄味臭,心烦口苦,胃脘痞满嘈杂,小便黄大便尚调,舌苔黄、厚膩,质紫气,脉弦滑略数。 中医辩证(略)。中医诊断:带下(湿热瘀结型)。治宜清利湿热止带。治疗方案:内服兼外用,双管齐下!处方:1中药灌肠方:红藤35g,败酱草20g,蒲公英20g,,紫花地30g,延胡索15g.三棱10g莪术10g,,夏枯草15g,川10g,皂角刺15g,桂枝5g。15付。浓煎成150m,低压保留灌肠,隔日1次,连用10~15天,经期停用。(患者家隔壁就是村卫生室,笔者指导运用),2内服方:加味四秒汤化载。处方:麸炒苍术15g、生黄柏7g、慧苡仁30g、生牛膝6g、烫狗脊7g、醋延胡索10g、炒川棟子6g、醋柴胡10g、麸白芍10g、生牡丹皮10g、丹参10g、浙贝母30g、茵陈30g、醋三棱10g、醋莪术10g、虎杖25g。患者嫌煎服繁琐,改甘草医生平台中药颗粒剂内服,(剂量稍作调整)。患者月经期复诊,在本院抓药,改中药汤剂煎煮,上方加桃仁6g,红花6g,路路通6g。2022年12月15日,患者来复诊,复查彩超示:盆腔积液囊肿消失,,诸恙均消,饮食如故,舌苔薄白,脉和缓。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郑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心悸胸痹刺痛案,7剂若失 李高勤

    何某,何某,男,30岁,新疆工作。:患者长年在新疆高海拔地区工作,自觉心悸,胸口针扎样疼痛,持续10-30分钟才缓解,2022年8月13日咨询于我,因有心梗风险,嘱完善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1.患者心悸,胸痛,真扎样疼痛,为胸痹心痛。

  • 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杂病诊治(三十二) 张宝华

    唐某某,女,37岁。医嘱:1、规律生活;2、清淡营养饮食;3、病情变化随诊。

  • 验案! 李华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两个在社区诊疗遇到的医案!医案1:腹胀患者是以“腹胀数月”为主诉就诊,其平时汗少,每逢阴雨天及饭后腹胀明显,舌苔白腻水滑,脉弦!续用3剂后自觉无明显不适!3剂后复诊述口干减轻,大便通畅!目前公众号粉丝3537人!

  • 旗帜鲜明反对中药堆砌!!! 姚金虎

    寒湿为主,以藿香正气散加减为主,湿热为主,以三仁汤为主,或可以保和丸合柴胡黄芩治之,若少阳阳明合病,以大柴胡汤治疗。关注药物的口感,病人本来就呕吐,一闻到中药吐的更厉害了,更何况要吃下去。

  • 桂枝人参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人参汤!且看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线上问病史,观舌象,定病位,断病情——病入三阴顽疾重症案 李绍武

    陈女士历时两个月连续线上看诊共六次,每诊随证及舌象改善加减用药,至线上第六诊证候及舌象已明显改善。辨证候及舌象,三阴寒气已除十之七八,湿气已祛十之四五。现阶段陈女士仍继续调理巩固疗效。

  • X片和MRI在科学正骨中的作用 钟金桥

    X片和MRI在科学正骨中的应用1.为什么大医院的教授或者看了X片后或者报告单上都说没问题,在钟医生这里却能指出很多问题?

  • 旋覆代赭汤和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验案 韦麟

    蓝某某,男,40岁。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有助于脾胃气机的升降,肝失于疏泄,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调,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是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降逆和胃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