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膏方:四季可服膏方(附名家膏方医案)。

2022.08.27 843阅读 评论数 6 23
膏者,润泽也,膏方的作用有滋补与调养两方面。《膏方临证精讲》指出:“四季都可以服用膏方进补”。

一、
何为膏方?

膏方就是中医给药治病的一种方剂,是中医治病常采用的剂型之一,中药治病剂型主要有丸、散、膏、丹、酒、露、汤七大剂型,其中膏方的应用由来已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膏方历史悠久,特色明显,疗效确切。

•膏方包涵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哲学思维!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和生存之道;体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之道;体现了礼以孝为先的礼仪之道,国医大师颜德馨的晚辈冬至前都会给父辈送一料膏方。 

•膏方可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可延缓衰老!可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目的。

二、



膏方的适宜人群

《中医膏方学》指出:“膏方可以应用于各类慢性病、手术后恢复期、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偏颇需要调理的人群”。





膏方进补的主要适用对象是:亚健康者、老年人、女性、儿童、慢性病人、大病、重病、手术、产后等康复患者。



1、亚健康者的进补:



现代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2、中老年人的进补: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逐渐下降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3、女性的进补:



中医认为女性防衰老的调养应从“五七”即35岁开始。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形体容易发胖变形,加上社会工作、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等压力,容易造成精血亏损、阴阳失调和衰老。而平时工作、家务繁忙,无暇顾及身体,所以服用膏方更为适宜。合理,平和的滋补,适当锻炼,才能保证女性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红润弹性的肤色,自内而外的美丽。



4、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5、慢性病人的进补: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6、大病、重病、手术、产后等康复患者可适当进补:



大病初愈,元气大伤,各项机能低下,及时进补有利于元气的恢复,从而更快健康起来。



       
《黄帝内经》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明女子35岁就开始走向衰老了,男40岁就开始走向衰老了,就应该开始养生防病了。 《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悮。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肾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而实际上,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先天禀赋不同,无论您是多少岁,若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就是过劳或者早衰了,就要开始养生保健了!

晨起流鼻水、怕风、怕冷、怕空调,感冒要拖很长时间才好或经常感冒。冬天与人握手时感到手明显比别人冷,稍食即饱,稍微吃一点凉性食物就咳嗽或拉稀便,大便先干后稀,或饮食稍有不慎就腹泻。胸闷、胸痛、心慌、乏力,遇事易惊,动之则汗。晚上尿多,或稍饮即尿,或早醒,或耐心差,或易烦躁;或吃青菜拉青菜,或总想睡,或视力明显下降,性功能下降、耳鸣、记忆力减退 、脱发、盗汗、手足心热,上班很有精神,下班后很疲倦。心情抑郁、心情不爽、肝区胀闷疼痛。女同志月经先后不定,经期提前量多或量少;经期推后,经期前后乳房痛或少腹痛;经期少腹冷或背冷,白带不正常。

三、

膏方不适宜人群:各类疾病的发作期、孕妇、婴幼儿(特指4岁以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的活动期。



四、

四季均可服膏方
膏者,润泽也,膏方的作用有滋补与调养两方面。

《膏方临证精讲》指出:“四季都可以服用膏方进补”。

春季膏方养生,以清补和平补为主,要顺应自然界春升的特点,同时还要兼顾养肝柔肝。即春季要使肝条达,可适当加桑叶、菊花、枸杞、白芍。

夏季膏方应以清热祛暑、益气生津为主,可适当加葛根、黄连、淡竹叶、淡豆豉等。夏季应用膏方也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长夏膏方的应用,应以清补通补为原则,以化湿和中为基本大法,注意养护脾胃,常用豆蔻、砂仁、藿香,阿胶味厚滋腻,有碍中运,不宜多用。     


秋季开膏方要养阴防燥,可适当选养阴润燥。   

冬季侧重于滋补,主要是冬季的闭藏作用决定的。





膏方如何服用
一般以冬天或者春秋服用膏方比较好。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万物潜藏能量的季节,冬季适宜进补,所以冬季服用膏方能促进饮食营养吸收,对于补气血、调养身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的膏方都是在饭后一个小时服用比较好的,如果体内湿热比较重、火气比较大、比较燥热的病人可以空腹服。膏方一般保存在冰箱里,若脾胃虚寒空腹服就会引起大便次数多、稀便等问题,所以脾胃虚寒的人最好在饭后一小时温开水冲服。




六、名家膏方医案

叶氏医案存真-不育症案
医案正文


正当生旺之年,须苍色变,按:人身发属心火而炎上,眉主肝木而曲直,侧生须应肾水。内不足而色不向荣,且脉象弱芤,男子精气衰薄,不为生育之征。法当宁心神以处静,寡欲养精,妙选无病瘦弱女质,经调怡悦,无拘虑愁烦,遵三十时辰两日半之旨,庶几望其毓麟耳。


肉苁蓉 蛇床子 覆盆子 线鱼胶 补骨脂 舶茴香 五味子 菟丝子 家韭子沙蒺藜



初春脉动而不鼓,亦收藏之司浅矣。壮年未育,晨吐黑痰,皆水亏火炎,精气不充之象,胃旺能纳谷,当专理下焦,不必以痰为虑。


牛骨髓 羊骨髓 海参胶 线鱼胶 龟鹿胶 芡实 菟丝粉 金樱子粉 五味子家韭子 大熟地 远志肉 建莲肉 淡菜胶熟首乌 覆盆子


泰兴 三十七 精未生成,强泄最难充旺,至今未有生育。视形瘦,问食少,精薄易泄。形脉不受刚猛阳药,议藉血肉有情温养气血。
鹿鞭 羊内肾 淡苁蓉 琐阳 生菟丝子 枸杞子 舶茴香 牛膝 青盐



丁甘仁先生膏方医案



丁甘仁先生为清末名医,学识经验,俱极丰富。不仅擅治温热病,对内伤杂病的辨证立法亦颇有创见。



膏方

    徐先生精气神者,人身之三宝也。论先天之生化,则精生气,气生神;论后天之运用,则神役气,气役精。人身五脏,各有所藏,心藏神,肾藏精,精藏于肾,而主于心,心君泰然,肾精不动,是为平人。尊体气阴两亏,坎离失济,心虚易动,肾虚不藏,神动于中,精驰于下,此梦遗旧恙所由起也。递进膏滋,遗泄渐减,药能应手,未始无功。惟是补牢已晚,亡羊难复,久遗之后,肾阴大伤。肾者主骨,骨中有髓,肾之精也。腰为肾之外候,脊乃肾之道路,肾精走失,骨髓空虚,脊痛腰酸,在所必见。肝为乙木,中寄阳魂,胆为甲木,内含相火。肾水既亏,岂能涵木,木失所养,水走火飞,相火不能潜藏,肝阳易于上亢。清空不空,则为头眩;清窍阻塞,则为耳鸣。阴虚于下,火浮于上,上实下虚,亦势所必然矣。症势各类,治本一途,挈要提纲,补精为重。



    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治病必求其本也。壮水以涵其木,滋阴以潜其阳,子虚补母,乃古法也。仍宗前意,再订新方,补气安神,育阴固摄,仿乙癸同源之治,为坎离固济之谋,复入血肉有情,填益精髓,复元精之走失,补奇脉之空虚,为日就月将之功,作一劳永逸之计。是否有当,即正高明。


    台参须(一两五钱)潞党参(三两)大熟地(砂仁拌,六两)炙绵芪(四两)炒淮药(二两))朱茯神(三两)酸枣仁(三两)炙远志肉(一两)清炙草(六钱)明天冬(二两)大麦冬(二两)浓杜仲(盐水炒,三两)甘杞子(二两)川断肉(盐水炒,二两)桑椹子(三两)制首乌(四两)陈广皮(一两)仙半夏(二两)北秫米(炒,包,三两)宁子淡(四两)牡蛎(四两)紫贝齿(四两)紫石英(三两)胡桃肉(盐水炒,去紫衣,二十枚)五味子(六钱)金樱子(包,一两)剪芡实(三两)川黄柏(一两)熟女贞(二两)猪脊髓(酒洗,二十条)红枣(四两)鳔胶(二两,溶化收膏)



上药煎四次,取浓汁,加龟版胶四两,清阿胶四两,均用陈酒炖烊,再将鳔胶和入,白文冰半斤溶化收成膏。每早晚各服二匙,均用开水化服。如遇伤风停滞等症,暂缓再服可也。





    罗先生始患痔漏,继则不寐,痔漏伤阴,阴伤及气,气阴不足,气不能配阳,阴虚及阳,故为不寐。不寐之因甚多,而大要不外乎心肾。离中一阴,是为阴根,阴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阳,是为阳根,阳根上升,则为火母。坎离交济,水火协和,阳入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阳精不升,水精不降,阴阳不交,则为不寐,此不寐之本也。肝为乙木,内寄阳魂,胆为甲木,内含相火。平人夜寐,魂归于肝,阳藏于阴也。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不能藏其阳魂,胆不能秘其相火,神惊火浮,亦为不寐,此不寐之兼见也。离处中宫,坎居下极,位乎中而职司升降者脾胃也。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胃失流通,中宫阻塞,不能职司升降,上下之路隔绝,欲求心肾之交,不亦难乎。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者,不寐之标也。道书云∶离为中女,坎为中男,而为之媒介者坤土也,是为黄婆,其斯之谓乎。错综各说,奇偶制方,益气以吸阳根,育阴以滋水母,升戊降己,取坎填离,益气即所以安神,育阴亦兼能涵木,标本同治,以希弋获,是否有当,即正高明。




    清炙黄芪(四两)上潞党参(四两)仙半夏(二两)大生地(四两)抱茯神(朱砂拌,三两)大熟地(四两)炙远志肉(一两)清炙草(六钱)酸枣仁(三两)北秫米(包)(三两)明天冬(一两五钱)大麦冬(一两五钱)炒淮药(二两)甘杞子(二两)生牡蛎(四两)广橘白(一两)白归身(三两)大白芍(三两)花龙骨(二两)青龙齿(二两)紫石英(三两)炙鳖甲(三两)川石斛(三两)马料豆(三两)潼蒺藜(三两)紫丹参(二两)川贝母(二两,去心另研末收膏)制首乌(六两)合欢花(一两五钱)莲子(二两)红枣(六两)鸡子黄(十枚,另打搅收膏)




上药煎四次,取浓汁,加龟版膏(四两),清阿胶(四两),均用陈酒炖化,白冰糖半斤溶化。再将川贝、鸡子黄,根据次加入,搅和收膏。每早晚各服二匙,均用白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滞等症,暂缓再服可也。






    张先生每冬必咳,气急不平,天暖则轻,遇寒则甚,此阳虚留饮为患也。阳为天道,阴为地道,人生贱阴而贵阳。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体阳虚,脾肾两病,肾虚水泛,脾虚湿聚,水湿停留,积生痰饮,年深不化,盘踞成窠,阻塞气机,据为山险。上碍肺金右降之路,下启冲气上逆之机,不降不纳,遂为气急。饮为阴邪,遇寒则阴从阳属,虎借风威,遇暖则阴弱阳强,邪势渐杀矣。痰饮生源于土湿,土湿本源于水寒,欲化其痰,先燥土湿,欲燥土湿,先温水寒,书所谓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也。肺主气,胃为化气之源,肾为纳气之窟。肺之不降,责之肾纳,肾之不纳,责之火衰。欲降其肺,先和其胃,欲纳其肾,先温其阳,书所谓上喘治肺,下喘治肾是也。症属阳虚,药宜温补。今拟温肾纳气,温肾则所以强脾,和胃降逆,和胃功兼肃肺。但得土温水暖,饮无由生,胃降金清,气当不逆,气平饮化,咳自愈矣。症涉根本,药非一蹴能治,仿前贤方乃三思而定,略述病由,以便裁夺。




    别直参(三两)云茯苓(四两)潜于术(三两)清炙黄(三两)清炙草(八钱)炙远志肉(一两)大熟地(四两)川桂枝(六钱)五味子(八钱,淡干姜四钱同捣)熟附块(一两)川贝母(三两)甜光杏(三两)蛤蚧尾(酒洗,五对)砂仁末(八钱)范志曲(三两)陈广皮(一两)仙半夏(三两)旋复花(包,一两五钱)代赭石(,四两)补骨脂(二两)核桃肉(二十枚,二味拌炒)炙白苏子(二两)淮山药(三两)山萸肉(三两)福泽泻(一两五钱)浓杜仲(三两)川断肉(三两)甘杞子(三两)上药煎四次,取极浓汁,加鹿角胶(四两),龟版胶(四两),均用陈酒炖烊,白冰糖(半斤),溶化收膏。




    每早服(三钱),临卧时服(三钱),均用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滞等,暂缓再服可也。





秦伯未先生膏方医案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上海人,
为秦乃歌之孙。继承家学,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
门学校,从师丁甘仁。以诊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劳
痼疾尤有心得,对冬令开膏方调治亦具特色,乃撷取
其中医案,以飧读者。



  脾肾久亏,阴精耗损案
  王大兄,1938年12月4日。肾为水火之窟,脾
属至阴之性。水亏于下,则为溲夹精丝,腰骨酸疼;
阳虚于中,则为腹内苦冷,衣薄益甚,凡此皆衰老之
象也。惟肾脏之精,全赖后天之生化;脾胃之健,赖
命门火之温养,盈亏互伏,消长相关,为尽揆度,推求
根源,治当滋阴而兼扶其阳,培土而兼益其气,膏滋
代煎,痊愈可待。



  炒熟地90g(砂仁24g拌),山萸肉45g,怀山药
90g,潞党参90g,清炙芪90g,炒白术90g,云茯苓
120g,清炙草15g,炮姜炭12g,土炒当归45g,甘枸
杞45g,菟丝子60g,补骨脂45g,炒杜仲90g,川断肉
90g,金毛狗脊(炙)90g,金樱子45g,大芡实20g,建
莲须24g,煅龙骨120g,桑螵蛸45g,锁阳片45g,新
会皮45g,大红枣120g,核桃肉120g。上味浓煎两
次,滤汁,去渣,再加驴皮胶120g,龟板胶120g,冰糖
180g,文火收膏。



  按:本例属脾肾两亏,阴阳俱损之虚劳证。脾
肾之脏的重要生理功能历来为医家所重视。如宋代
医家许叔微,在《类证普济本事方》中提出,对于脾胃
虚弱,全不进食,而用补脾药无效者,当责诸“肾气怯
弱,真元衰劣”,犹如火力不足,不能腐熟釜中米谷。
对此脾肾衰弱者,许叔微主张用二神丸(补骨脂、肉
豆蔻、生姜、大枣)治疗,以温补脾肾,补火生土。其
后,南宋医家严用和在《济生方》中又提出“补脾不如
补肾”说,对后世医家极有影响。严氏在论述补真丸
时说:“大抵不进饮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
有谓焉。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
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
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
大便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丹田
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矣。”
严氏之说,继孙思邈及孙兆言“补肾不如补脾”之后,
补充了前贤关于脾肾关系的论述。此后,明代医家
对脾、肾及其关系的研究更趋深入,如薛己重脾胃之
治,且有“益火生土”之法;李中梓以脾胃为先后天之
根本;绮石强调脾为百骸之母,肾为生命之源。各种
理论学说相继而发,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脏象理
论。实际上脾肾之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两脏彼此
有相赞之功。病理上,脾肾之病存在着互为因果的
关系,如脾土久虚可致肾虚,肾亏水不生土亦致脾胃
虚衰,所以脾肾同治逐渐为后世所取法。
  本案肾阴不足于下,脾阳亏虚于中,而呈脾肾虚
损,阴阳俱亏之象,依据脾肾同治,阴阳并补的原则,
治脾用四君子汤、理中汤、异功散义;补肾取六味地
黄丸加减,其中熟地黄、山药、山萸之三补,配合菟丝
子、补骨脂、杜仲、川断、狗脊、锁阳等大剂温阳
 




颜亦鲁(1887一1991),江苏丹阳县人,号餐芝老人。颜氏自幼体弱多病,遂有志于歧黄之术,薪传名医魏东莱、贺季衡,学成后悬壶乡里,屡起沉疴,医名远扬。1956年奉命调宁,先后担任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医科主任等职。颜氏治外感热病多遵叶吴学说而不废仲景古法,疗内伤杂病则崇脾胃学说而善用苍白二术。遣方用药不论经方、时方、单方,兼收广蓄,尤擅以内外合治而解救疾苦。

一、

张某某,男,80岁。

年登耄寿,肝肾两亏,肝阳偏旺,痰热内盛,风痰入络。神疲肢倦,左足麻痹酸楚,筋吊作痛,寐爽口干,痰黏难出。脉弦滑,舌苔黄腻。刻值初冬,最防跌仆。以膏代煎,缓图效果。

别直参须90克,千年健60克,宣木瓜60克,川贝母60克,茯苓神(各)90克,生牡蛎150克,大麦冬90克,淮牛膝60克,海蛤粉90克,南北沙参(各〕90克,制豨莶60克,料豆衣90克,潼白蒺藜(各)90克,橘络30克,肥玉竹6O克,大熟地90克,桑枝90克,紫丹参150克。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白文冰糖500克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1匙。

【按语】高年肝肾已衰,阴阳失调,经络欠利,风痰易于袭入,而呈虚实夹杂之象。刻值冬令,取膏方滋补肝肾,培其本元,祛风化痰,平肝活络。方中以别直参大补元气,熟地、玉竹、沙参、麦冬补阴津,而求阴阳之平衡;配以川贝母、海蛤壳等化痰药与千年健、木瓜、桑枝等通络药并用以搜剔经络之痰浊;又妙在取丹参一味除脉络之淤血,开活血化淤治疗中风之先河。全方标本兼治,缓缓图之以期收预防中风之效。


二、
解表化饮、补肺益肾法治愈哮喘膏方医案



患者信息

石某,男,53岁。

初诊时间

1972年1月12日。

主诉

哮喘三十余年

病史

近日不慎受寒,以致萌发咳嗽气喘7天。

诊查

患者咳喘并作,不得平卧,喉鸣声如曳锯,痰出白沫,恶寒而不发热,脉濡滑,舌苔薄白。

辨证

哮喘病久,肺肾暗亏,痰饮内伏,复感新邪,外寒与内饮搏结,肺失宣降之司,本虚标实之候。

治法

急则先治标,先拟解表化饮、宣肺平喘为法。

处方

炙麻黄4.5g 桂枝2.1g 淡干姜2.4g 北细辛1.5g 姜半夏9g 五味子2.4g 陈皮4.5g 炙甘草2.4g 白芍6g 川贝母6g 炙冬花6g 炙苏子9g 杏仁9g6剂

二诊

咳喘大减,已能平卧,恶寒亦罢,二便自调。惟痰出不爽,下半夜睡眠不实,胃纳欠香,渴不欲饮。脉细滑带数,舌红苔薄白,痰饮已有化热之势,原方出入。

处方:原方去桂枝、白芍、细辛、陈皮、炙甘草。加南北沙参(各)9g、旋覆花(包)4.5g、射干4.5g、枇杷叶(去花炙包)9g,3剂。

三诊

咳痰黄稠,稍带腥味,背俞恶寒,溲黄,大便干。脉滑数,舌红苔白中黄。痰饮渐已化热,肺气为之不降,当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处方:炙麻黄6g 生石膏18g 桂枝1.2g 苏子9g 射干4.5g 法半夏9g 干姜1.2g 五味子1.2g 炙冬花9g 薄橘红4.5g 杏仁9g 白前4.5g 炙甘草2.1g 10剂

四诊

迭进小青龙加石膏汤,喘咳已平,口渴亦折,咳痰见少,背俞恶寒亦减,惟下半夜仍有小发作。脉小滑微数,舌红无苔。痰热渐化,肺肾暗亏,当金水同调,固本清源。

处方:人参须4.5g 南北沙参各9g 川贝母6g 五味子1.2g 麦冬6g 法半夏6g 薄橘红4.5g 炙冬花9g 干姜1.2g 胡桃肉9g 15剂

另:紫河车粉12g、白沙参粉12g、川贝粉6g,和匀,每次3g,开水冲服,1日2次。

五诊

哮喘未发,胃纳日振,精神亦复。拟丸代煎,寓防于治。

处方:潞党参45g 南沙参60g 炙麻黄15g 云茯苓45g 炙冬花30g 炙紫菀30g川贝母30g 苡仁90g 炙甘草15g 苏子60g 白术30g 川朴18g 陈皮18g 法半夏45g 杏仁30g 炒谷芽90g

上味共为细末,用枇杷叶90g、旋覆花45g煎汤泛丸,如绿豆大,每晨晚各服1次,每次6g。



上海-张伯臾先生膏方医案


患者信息
70岁
初诊时间
1983年1月23日
主诉
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咳吐稠痰,腰痛时发,转侧不利,心悸怔忡,口干咽痛,头晕目眩。
辨证

年逾古稀,气阴渐亏,心脏失养,肾阴不足,肝阳易动,酿成阴虚痰饮。
治法

冬令蛰藏之际,适于滋养培补,标本同治,膏滋代煎,缓图功效。拟膏方如下:


处方


吉林人参150g(另炖,收膏时入) 北沙参200g 炒白术150g 云茯苓250g 炒枣仁250g 炒白芍200g 炙远志150g 炙甘草180g 生熟地各130g 灵磁石400g 苦参片150g 天麦冬各200g 制半夏150g(竹沥30g,拌) 瓜蒌皮180g 桑寄生250g 补骨脂180g(炒) 嫩黄精300g 枸杞子200g 杜仲250g 胡桃肉200g 生石决400g 山药200g 白莲心200g 丹参300g 茶树根400g 佛手200g 焦山楂250g 全当归180g
上药宽水浸透,煎3次,滤取清汁,加白冰糖500g,龟版胶100g(烊冲),枇杷叶膏150g,文火收膏。每日晨、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古治荣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总结 谢江强

    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厚腻,脉沉弦或滑。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虚。舌红少津,脉细数。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龟甲胶200g,蜂蜜100g,阿胶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5g,以温开水送服。

  • 总结 谢江强

    痰热壅肺型主症:咳嗽、咳痰,痰质黏或黄,伴喘息、胸痛,咳时加重,或伴面红、口干、小便黄、大便干或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龟甲胶100g,蜂蜜200g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0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

  • 总结 谢江强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鳖甲胶150g,阿胶100g,龟甲胶200g,炼蜜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

  • 应用总结 谢江强

    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150g,鹿角胶100g,炼蜜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

  • 应用 谢江强

    舌红少苔,脉细弦。舌淡胖,苔滑,脉滑或浮大。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鹿角胶150g,琼脂100g,阿胶1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

  • 应用 谢江强

    夜间憋醒,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无力。服法:早饭后半小时服用15g,晚饭后半小时服用10g,以温开水送服。舌偏红而干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应用 谢江强

    慢性泄泻案王某,男,42岁,2006年10月25日就诊。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仍属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兼有肝失疏泄,乘脾犯胃,应以健脾助运、疏肝和胃为治。

  • 应用 谢江强

    .慢性胃炎案潘某,男,73岁,2006年11月15日初诊。中脘不适,泛酸,血脂、血压升高,有脑梗病史;苔薄黄腻,有裂纹,舌质黯,脉弦滑。前投膏滋,中脘较舒,泛酸减少,血压、血脂均高,苔薄黄腻,舌质紫黯,脉沉弦。证属脾肾两虚,肝木乘土,气滞血瘀。

  • 应用 谢江强

    俞某,女,30岁。自诉去年服用膏方1个月后,今年哮喘未发作,感冒次数也明显减少,且1~2天即可自行缓解,晨起时有鼻塞、流清涕,咳嗽已除,动则易气急、夜尿频多情况仍存,脉苔同前。

  • 应用 谢江强

    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不宜同时服用中药藜芦、莱菔子或其制剂,服药期间忌吃萝卜。高血压患者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