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生病

2021.01.02 137阅读 评论数 1 4
  人为什么会生病?这是不管哪种医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那么西医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我们翻看《西医内科学》可以发现,除了感染性疾病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外,其余的疾病几乎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还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致病因素不明,所以很多病都必须长期服药控制。

  那么中医是这么看待人为什么会生病的呢?古人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宋代陈言在《内经》、《金匮要略》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也就是“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在其撰写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从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及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缢溺,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外因就是“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本来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六种气,但是碰到太过的年份或者人的正气虚弱,入侵人体,就变成了邪气,所以中医发展出了相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我们将在后面的沙龙中进行论述,在这就不展开了。
  内因就是“内生五邪”,相比“六淫”少了一个“暑”,因为人体中只有“火”而不存在“暑”。那么“内生五邪”因何而生呢?古人也说得很清楚,因为“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它们本来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不内外因是既非内因也非外因对人体的侵害,其或为饮食所伤,或因劳逸致病,形成气滞、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作息无规律,抽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等导致人体内形成气滞、痰湿、瘀血、结石等各种病理产物。大部分的功能性疾病其实都相当于“气滞”这个阶段,这个时候,西医的各项检查往往都是正常的,没有对应的西药治疗,但通过中医“理气”的方法来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等到疾病发展到“痰湿、瘀血”甚至形成了肿块,那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起来都比较困难了。所以《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首先就讲防病,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席希晔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马亮 资质认证

    这个问题探讨的就比较深刻了。只有真正做到不生病,才能懂得怎样去治疗疾病。

    2021-01-05 03:48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