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方总结(1)

2023.11.25 316阅读 评论数 0 0

静顺汤

辰戌 之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初之气,乃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民病瘟疠,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乃阳明燥金加临少阴君火,民病气郁中满。三之气,乃太阳寒水加临少阳相火,民病寒,反热中,身热瞀闷。四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阴湿土,风湿交争,民病肉痿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少阴君火加临阳明燥金,民病郁郁不舒。终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民病凄惨。治法宜用甘温平其水,酸苦补其火,折其郁气,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也。

附子(辛甘热) 炮姜(苦辛温) 木瓜(酸温) 茯苓(甘淡) 牛膝(苦酸) 甘草(甘平) 诃子(苦温) 防风(甘辛温)

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故辰戌年为寒湿之年,易伤人之脾肾二脏,寒伤人阳气,湿阻气机运行,治疗以温阳化湿为主,防风祛外表之邪,抵御寒湿侵袭,附子合干姜温阳散寒,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用于风湿痹痛,茯苓淡渗利湿,寒湿之邪为阴邪,易袭阴位,以牛膝引諸药下行,达病所,柯子敛肺,恐辛温之药伤金,甘草调和诸药,厚脾土以化湿。

太阳司天,寒淫所盛,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太阴在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辛燥之,淡泻之。

自大寒至春分,去附子加杞子。

自春分至小满,依原方加杞子。

自小满至大暑,去附子、木瓜、炮姜,加人参、杞子、地榆、白芷、生姜。

自大暑至秋分,依原方加石榴皮。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不加减。

自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当归、白芍、阿胶

歌诀 静顺汤医辰戌年,太阳寒水是司天,附姜茯膝木瓜草,诃子防风八味全,随气初终加减服,扶其不胜抑其偏。

方解 按《内经》运气篇,"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太阴在泉,湿淫所胜。"为病与此不同。其治司天之寒淫,平以辛热,佐以甘苦。治在泉之湿淫,主以苦热,佐以酸淡。立方大意即本之,此后俱仿此。

2、审平汤

卯酉 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初之气,乃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此下克上,民病中湿肿胀,面目浮肿,善上气,鼽衄,嚏欠,呕吐,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乃少阳相火加临少阴君火,民病寒热。三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少阳相火,此下克上,民病燥热交合,凉风间发,寒热、头痛作渴。四之气,太阳寒水加临太阴湿土,此下克上,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咽干引饮,心痛,痈肿疮疡,骨痿便血。五之气,厥阴风木加临阳明燥金,民病气不和。终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太阳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温。治法宜咸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适事为故。

天冬(甘寒) 远志(苦辛温) 白术(苦甘温) 白芍(苦酸寒) 檀香(辛温) 山萸(酸微温) 炙甘草(甘微温) 生姜(辛温)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全年天气以燥热为主,燥则伤津,热则耗阴,治疗以补肺滋阴润燥清热为主,天冬滋阴润燥清肺,金气太过,恐伤肝木,故以山芋肉补肝肾主收敛,白芍滋阴柔肝,合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肝,远志导心火下行,檀香养心营,白术健脾。

自大寒至春分,加茯苓、半夏、紫苏。

自春分至小满,加元参、白薇。

自小满至大暑,去远志、白术、山萸,加丹参、泽泻。

自大暑至秋分,去远志、白术,加酸枣仁、车前子。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依原方。

歌诀 审平汤方治燥淫,司天卯酉属阳明,檀香远志山萸肉,白术天麦芍药并,甘草生姜同入剂,扶金抑火令其平。

方解 按方下原注云:"宜咸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而方中无咸寒之药,何也?《内经》"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少阴在泉,热淫所胜",为病与此不同。其治司天之燥淫,主以苦温,佐以酸辛。治在泉之热淫,主以咸寒,佐以甘苦。细绎其义,亦不外五行生克之理。

3、升明汤

寅申 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初之气,少阴君火加临厥阴风木,民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痛,肤腠生疮。二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少阴君火,民病热郁,咳逆呕吐,胸臆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少阳相火,民病热中,耳聋目瞑,血溢疮疡,咳血鼽衄,渴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太阴湿土,民病胁胸支满,身重。五之气,太阳寒水加临阳明燥金,民病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厥阴风木加临太阳寒水,民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法宜咸寒平其上,辛温治其下,渗之,泄之,渍之,发之。

酸枣仁(甘酸) 蔷薇(甘苦微寒) 生姜(辛温) 半夏(辛温) 青皮(辛酸) 紫檀香(辛温) 炙草(甘平) 车前子(甘淡微寒)

酸枣仁味酸平,可泻少阳之火,加车前子泻肝热,紫檀养心营,清心火,蔷薇除风热,合青皮,半夏,生姜平肝和胃,甘草缓肝急,泻諸火。

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薇、玄参。

自春分至小满,加丁香。

自小满至大暑,加漏芦、升麻、赤芍。

自大暑至秋分,加茯苓。

自秋分至小雪,依原方。

自小雪至大寒,加五味子。

歌诀 升明汤治寅申岁,相火司天木在泉,酸枣蔷薇青与草,檀香姜夏共车前。

方解 按原注云:"咸寒平其上",而方中仍无咸寒之药。惟加减法有白薇、玄参,正是咸寒之味。所谓平其上者,司天之气,主上半年也。《内经》"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厥阴在泉,风淫所胜",与此为病不同。其治司天之火淫,主以咸寒,佐以苦甘,则与此略同。其治在泉之风淫,主以辛凉,佐以苦甘,而此方云辛温,则不同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子宫复旧不全调养 谢江强

    ◎旱莲贞子汤墨旱莲30克,女贞子30克,乌贼骨30克,生地黄15克,地榆15克,鸡冠花15克,墓头回15克,黄芩10克。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黄芪益母汤黄芪15~30克,益母草30~60克,红糖适量。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红糖调味。适用于血瘀

  •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 谢江强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药酒◎阿胶酒阿胶400克,黄酒1000毫升。将前2味药捣碎,放入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钟后,即可服用。适用于血瘀型产后出血。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出血。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与其他药同放入炖盅内,加入黄酒,隔水炖熟后,放入精盐调味

  • 产后出血的中医治疗 谢江强

    将红参、黄豆放入煲中,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油爆香猪蹄和生姜,放入锅内,加入其余用料及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猪蹄酥烂,加精盐调味。饮汤吃枸杞子、黑豆,每天1次,连服10~15天。适用于产后出血。

  •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骨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及膏方调治瘀血痹阻型主症:疼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或痛且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呈暗瘀色。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等范畴。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应归属于“痹证”范畴,又称为“顽痹”“骨痹’“风湿”“鹤膝风”等。“痹证”最早见于《素问·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提出痹证为行痹、痛痹、着痹三者合称。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

  •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 谢江强

    痴呆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髓海不足型主症:智力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定向力减退,表情淡漠,懒惰思卧,齿枯发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脑卒中恢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脑卒中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部分,二者均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无论是出血还是缺血性中风,其初期病理变化虽有不同,但瘀血为二者恢复期的基本病理转归。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基本法则。

  • 慢性腹泻中医辨证及膏方调治 谢江强

    胃强脾弱型主症: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时无疼痛,泻不定时,多食易饥,无明显肢冷畏寒及乏力症状。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入阿胶250g,冰糖20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记违“暮而收据,无扰筋骨”切生经历 文天明

    《内经》已经通读多遍,近日又重新再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凡此三者,形乃困薄,自己和同事刚好都是切生经历。

  • 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 谢江强

    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慢性胃炎中医可将其归为“胃脘痛”“胃痞”“嘈杂”“呕吐”等范畴。慢性胃炎的病因复杂,其病位在胃脘,胸膈以下,与脾胃直接相关,并与肝、肾关系密切。慢性胃炎病因、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不一,分类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