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2022.12.07 684阅读 评论数 0 2

67.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用芍甘草汤加附子阴阳双补。

 

68.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三十二。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发汗或下之,病不解,导致少阴太阴阳气虚,并造成水饮产生和津液亏。

用四逆汤温复阳气,用甘草人参蓄补津液,用茯苓利水。此处的烦躁为干姜附子汤的烦躁合并水饮凌心脑导致的精神不安,还有津亏。

 

69.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

芒消半升甘草二两,炙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煮两沸。顿服。

 

得了表证,辨证不当,用方不当,发汗不当,会导致变证百出,此条为接上一条出现的第三种情况,伤津液,导致阴的润降能力下阴,病邪传阳明,出现里实热证。用调胃承气汤彻热而使卫气和。

 

70.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

为什么大汗出会导致胃中干?汗血同源,汗亦是血溶量里的水分,血溶量里的水分少了,即津液虚,而阳明病位为里,温度高。饮食水谷精微要经过脾胃的运化小肠的吸收入血经肺经心输出来之后,才有养润凉降的作用,汗后,血中水分丢失,不能润养阳明而胃中干。假若病邪没了,没有传阳明,此胃中干经过饮水补充血溶量的水分可自愈。

若脉浮,表还有邪气。消渴饮水不解渴,说明水分无法被吸收入血脉,血中的水少了,小便也少而不利,因为津亏阴虚则热。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

 

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已经发过汗,脉浮为病邪在表,数为有热,烦为有热,渴为血脉里水分不足。汗后血中的水少,胃中干而热,分泌消化液不足,饮水入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