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上肢瘀阻,疼痛难忍;针药并施,瘀散痛除

2024.12.06 39阅读 评论数 2 3

导读:有些患者颈椎检查指征严重但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症状严重,检查指征较轻。检查结果与症状表现不成正比。检查仅供临床参考,具体治疗还是要辨证论治,一般建议中药配合针灸,疗效会更快更好。针灸取穴要重视问诊和触诊。

病案分享

姓名:易某某 性别:年龄:70岁

就诊时间:2024-10-20

主诉:右侧颈肩背胀痛、右上肢痛20余日

现病史:9月30日因“右侧颈肩背胀痛、右上肢痛5天”来我处就诊,予以中药10剂,并建议针灸治疗。患者在他处针灸配合内服我药,前5剂疼痛明显减轻,后5剂疼痛稍减,停药后他处继续按颈椎病在颈部予以针灸治疗,患者感觉无效且疼痛加重,遂来我处门诊复诊,要求中药治疗。刻下:右上肢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活动受限,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右上肢乏力,右侧颈肩背酸胀、局部有压痛。痛处喜温,但自觉身体有点燥热汗出,有点头晕,右手有点麻木。纳可,无口干,大便不干、小便频。

既往史:既往体检发现“血糖偏高、血脂偏高”“肺部结节”;曾有反复“胸痛”史,在我处服药后现久未发作。

体格检查:形体消瘦。舌偏紫暗、偏胖,苔薄白腻,脉沉细涩。形体消瘦。

辅助检查:2024.9.301、颈椎MRI:1.颈椎及椎间盘退变。2.C4/5、C5/6椎间盘膨出;C6/7椎间盘膨出并局部向右后突出。2、胸部CT:慢支,肺气肿.双肺结节,考虑低危结节.

诊断:颈椎病【寒凝血瘀证】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桂枝汤加减。

加生姜、大枣同煎

2024-10-29服药后右侧颈肩背、上肢疼痛明显减轻,夜间无加重,不影响睡眠,右侧颈肩背稍有压痛,有点右上肢乏力、麻木,有点头晕,右手有点麻木。补充:双上肢经脉有多处瘀阻结节疼痛,右上肢为甚。补充诊断:痹症 寒凝血瘀证。考虑患者局部瘀阻结节仍明显,所以我还是对其劝导,在我处进行针灸治疗,结合中药,以助温散。

结节局部围刺

2024-11-4服药及针灸后,右侧颈肩背、双上肢已基本不痛,有点手麻,双上肢瘀阻结节己明显消散。

备注:田七粉,嘱停药后每日冲服,3g/天。另嘱:冬天可适当多吃当归生姜羊肉汤。

按:患者初次就诊时,检查示颈椎及椎间盘退变、多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遂拟为颈椎病辩证治疗,他处针灸亦仅按颈椎病取穴治疗。但实际上患者上肢疼痛并非单纯因颈椎病引起。与其说是颈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不如说是寒凝血瘀引起的颈椎病及上肢疼痛,这就是中医辩病辩证的特点及优势所在。因此,将诊断补充或更正为痹症更为合适(颈椎病,中医病名项痹,我认为实则是痹症的一种,肩周炎、腰腿痛亦可等类视之,因为它们的病因病机大致相同)

患者寒凝血瘀作痛的表现明显(疼痛剧烈,遇寒及夜间加重),但初诊时大便偏干、有点燥热汗出,形体消瘦,说明阴血亏虚、阳虚寒凝。遂重用活络效灵丹养血活血、行气止痛,重用桂枝汤温经通脉。总的用药原则是温阳散寒而不燥伤阴血,养血活血而不阴寒滞阳。

外出学习时,听针灸专家讲课时提到,针灸取穴要尤其重视问诊和触诊,很多患者在经络上可以找到结节或痛点,以此来辩证取穴,或局部取穴,或围刺治疗,效果会更好。肿瘤亦可围刺(瘤体禁针),有助于肿块消散(9月底参加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听到刘金洪教授关于“肿瘤Ⅲ级靶位针灸技术”的讲课,感觉受益匪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学习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谷瘅 李华歆

    《伤寒论》第195条所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

  • 莫道心无尘 陈鹏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河南名医陈五一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导兼儿科主任刘小凡教授,系肖正安肖小儿徒孙。03年参与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并发表论文4篇。年门诊量万余人次。

  • 发热病和眼睛疼痛 王冠晶

    2022.7.2患者覃某,男,8岁,发热第二天,无怕冷怕风,咽喉红肿,干咳,舌苔为郁热象。一周后因工作应酬加疲劳又复发,眼睛疼痛肿胀伴瘙痒,以:酒大黄6酒黄芩6黄连6当归头20夏枯草15羌活6防风6白芷6柴胡9升麻6(1剂),2日后患者自述已无不适症状,后

  • 阴虚体质 谢江强

    阴虚体质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症状如果孩子的身体出现了如下所列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就说明他是阴虚体质。这就是中医认为的“阴虚则生内热”。这两个特点说明孩子阴虚,体内有热。

  • 汗症的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的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汗症的原因 谢江强

    3.阴虚盗汗由阴虚热扰,津液外泄所致盗汗,因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两者常互相影响。

  • 猪苓散 李华歆

    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在反观以上关于“猪苓散”的两个条文,治疗“狐惑病”中应该出现“水饮内盛”,而通过“猪苓散”通利水道以达到“降”虚火的目的,而第二条是防微杜渐,通过“猪苓散”以防止水饮内停!

  • 猪膏发煎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猪膏发煎!诸黄,猪膏发煎主之。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 九香虫外敷 潘洪波

    九香虫外敷治疗血管瘤及下肢静脉曲张案例极少,笔者考虑血管瘤与静脉曲张有血瘀的共通之处,故选用其外敷治疗,疗效甚佳,目前鲜有报道,可谓首创,临床可供参考。目前九香虫外敷治疗均选用活九香虫,笔者认为活品气味浓烈,走窜之力更盛。

  • 从中医角度解析痄腮:病因、病理与治疗 白成振

    从中医角度解析痄腮:病因、病理与治疗痄腮,中医亦称为“腮肿”“颐毒”等,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疾病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