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五篇心得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学习心悟 张圆圆
土虚风动,自当补脾解痉。人身无非气血,这两字有许多内涵要悟。脏腑、营卫、气血津液、三焦....... -
伤寒论第十五条(三) 张宝华
用桂枝汤得有其证侯呀,你看条文说“太阳病,下之后”,只是说了太阳病,太阳病是中风了,还是伤寒论了,没说,没有相应的证侯,那为啥用桂枝汤呢?所以凡是津液有所损伤之后,有表证,那只能用桂枝汤了,麻黄汤绝不可以用了,不管病人他有汗无汗。 -
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论”,是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以下将探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辨证施治浊毒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浊毒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伤寒论第第十二条(七) 张宝华
桂枝味甘,它能补益,这可不是我说的,《本经》谓其“补中益气。”《名医别录》曰“桂,味甘”。根据《本经》上看,一个治气冲,一个治呕逆的性能上看,二者都有下达之性,都有往下的力量,相对来说,二者升发的力量不强。 -
膏剂 谢江强
膏剂是在常温下可表现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可由药物或药物与基质构成。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 -
常用外用剂型及制备方法 谢江强
传统剂型主要为汤、丸、散、膏、丹等,随着制剂工艺的进步,一些新的剂型出现,对传统剂型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本节将对目前常用的外用剂型进行介绍,并在每种剂型后附有该剂型的具体制备方法,配以图示,以便于读者进行制备。 -
伤寒论第十二条(一) 张宝华
十二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这一条是承第二条说的,第二条说太阳中风,这条就是承第二条而申明其证和治。太阳中风在第二条已经说了,大家都有概要性的认识了,这一条是关于它的详细证候和治疗,我们跟随先生一起看看。 -
颈椎病(肝肾亏虚型)医案 吴春水
同时告知患者可适当进行一些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防止颈椎病复发。 -
伤寒论第七条(二) 张宝华
河图洛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现在人共识是,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河图洛书和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对照,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1例 陈积武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故风、火、痰,虚不可分而治之,临床多以本虚标实多见,常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减减治疗。
最新文章
-
闲诗其五—白露 张宝华
蒹葭渐苍苍,月白露为霜;一年冰火处,尽道息难将。天地不仁兮,伊人水一方;桂兮花南国,北地芦飞扬。正是容平时,何事话凄凉;天道好个秋,农家日日忙。张宝华甲辰年[龙]癸酉月甲戌日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不动声色,暗流涌动(肝风袭扰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张**,女,47岁肝风袭扰案河北省平乡县首诊2023-11-20患者近来月经4个月未见来潮,既往已行绝育结扎术。
-
葛洪:炼丹著述的中医传奇 谢江强
炼丹术在葛洪的手中得以发扬光大,他对此道的精深理解,使得他在当时的医药界声名鹊起。然而,葛洪并未满足于个人的成就。葛洪,这位晋代的中医传奇,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精神。
-
再谈“阑尾炎”的中医治疗 张训景
疗效:患者治疗3天后腹痛症状基本消失。但临床症状变化多端,防止阑尾炎破溃后形成腹膜炎或者导致痔疮的发生,加用当归赤小豆散。西医可以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我们中医为何不可以在辨证、辨病准确的情况下,合方治疗,尽快治愈,防止疾病传变。
-
六经辨证—太阳病2太阳腑证 张训景
I太阳之经、腑、气一、太阳之经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低腰,络肾属膀胱。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
-
伤寒论第82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SPRING2024第82条中患者同样是先有“太阳病”,此时细心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整部《伤寒论》一共有398条条文,而偏偏归纳于“太阳病”的条文竟然有178条之
-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 谢江强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王小姐受不住这几年减肥风潮的吸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减肥的大军。但王小姐说她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正常吃饭就会比现在胖得多,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减肥、不敢乱吃东西的原因。希望我能教她些能不用管住嘴又能保持体重的办法。
-
门诊医案记录肠痈 胡松岩
张某,男,71岁主诉:间断腹痛19小时余,加重4小时余。腹软,剑突下、右上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g后下,芒硝9g,枳实12g,厚朴12g1剂,顿服。肠痈的病机把握很重要,有是证用是方,中病即止,当有佳
-
月经延迟伴腰腹凉1周,中药一剂经至 宗琪
患者:李某性别:女年龄:26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0日主诉:月经推迟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