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旋覆代赭汤方

2024.05.31 969阅读 评论数 33 84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硬,衣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余按:

太阳伤寒,发汗为正法,发汗后病情需要或吐或下,依法病已解,由于个体差异性之存在,或吐下用之不当,伤及于胃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症,宜旋覆代赭汤。

细观《伤寒论》中,旋覆代赭汤与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方有雷同之处,其病机皆有胃虚水饮作祟,故方中都有人参、甘草、大枣、生姜、半夏等味,其用在健胃止逆,不同之处是本方另加下气去结之旋覆花及收敛健胃之代赭石,侧重于“噫气不除”。

可见本方世用于胃虚水饮所致“噫气不除,大便不利反干”之证,无论经不经吐下皆可应用。若兼有胃痛反酸,可加海螵蛸,贝母治之,若大便偏稀者,则宜茯苓饮。

再按:

噫气即嗳气也。本方旋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石沉降镇逆气,半夏、生姜降逆逐饮气,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气,诸药相合,主在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另,临床发现以本方加海螵蛸、贝母,陈皮等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见心下痞硬、疼痛、嗳气而大便秘者,有佳效。

现代医家认为本方属于理气剂之降气剂。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可用于胃虚痰阻气逆证。症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值得注意的是,本方性温,宜寒不宜热,故胃虚有热之呕吐、呃逆、嗳气者不宜使用本方。且因方中代赭石、半夏有降逆作用,不利于胎气的稳固,故妊娠呕吐者慎用之。服药也有一定之讲就,宜少量频服为佳,可预防服后吐出。若顽固性呕吐,服药入口即吐者,则可用灶心黄土或芦根先煎取汁,以药汁煎其他药以缓之。

方解:

本方乃太阳伤寒之外邪经汗、吐、下而解,然治不得法,或存在个体差异,而有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斯时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故仲景与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取性温而能下气消痰之旋覆花降逆止嗳,为君;用苦寒质重而沉降之代赭石镇冲逆之气,为臣;生姜量独重,且不为君主,其寓意有三: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一也;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二也;制约代赭石之寒凉,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三也;皆 取其生姜辛温之能事,可谓物尽其用耳。至若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人参 、炙甘草 、大枣之甘能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皆为臣子之用。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脉缓或滑为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口中不适三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5日戈某,女,47岁,初诊。邪犯阳明则口中不适,月经来时肝阴始亏,邪热上犯则头晕频作。服药后变化不大。服药后症状不改善。口中不适稍微减轻,近两个月经常吃螃蟹,总共吃了约二三十只。

  • 以祛瘀生血法再续治疗 缴秀珍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主方。,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所引发的胸痛、头痛等症状。可用于治疗虚劳、阴部寒冷等多种症状,比如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等。

  • 何谓“开路方”? 谢江强

    服用膏方是否要先服“开路方”“开路方”一般以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所以,这类人在服膏方前,需要由医生开立“开路方”,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这也就是用“开路方”先行探路的意思。

  • 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重症之痰火扰心 缴秀珍

    而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柴芩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素有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等症状,以及慢性胆囊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胆郁痰扰证者。中药名方菖蒲郁金汤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上气,咽堵胸满,发热甚轻者。可与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15克、厚朴12克、紫苏叶6克、紫苏子6克、杏仁9克、茯苓9克、桔梗9克、生姜9克、陈皮18克、瓜蒌15克、大枣10克水600毫升,水煎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可以降气化痰。

  • 小儿的一些常见病和用药经验分享 曹雪盼

    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但发热过久或过高,可对机体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在婴幼儿可引起惊厥,应及时处理,积极查明病因。本病最常见于中医学伤寒、温病的病程中。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性荨麻疹康复案例思考 朱强伟

    去年同期,我以血管性水肿性神经性荨麻疹,全程用中医辩证治疗+埋线近四个月,西药全停,症状偶发,由于疫情,无法继续治疗,又口服激素但不能停。发作时“关节疼痛”;眼睛剧痛伴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眼睑嘴唇浮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