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温病条辨》学习点滴体会

2022.08.06 849阅读 评论数 2 28

漯河市中医院 刘革命
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大量实践著成《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创立的三焦辨证与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被认为是温病学的两大核心辨证论治体系。学习过程中稍有心得,略述如下。
1《温病条辨》辩证特点:辨病的基础上以三焦辨证为纲。
一般认为上焦是温病初期,中焦是温病极期,下焦是温病未期;或温病上焦证邪在心肺,多包括温邪犯肺、邪陷心包、湿蒙心包等几种病证;中焦证邪在脾胃,多包括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中阻等几种病证;下焦证病在肝肾,多包括。肾精耗损、虚风内动等病证。通读《温病条辨》就可发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并非那么简单,机械。《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实质是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病邪的性质(风、寒、暑、湿、燥,火),发病的病位(上焦、中焦、下焦),相关的脏腑及正气的强弱,来论述多种温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疗规律。《温病条辨》著述上以三焦为纲.十一种温病为目,就是为了具体地论述不同温病的不同证治特点。《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分列三篇。三篇之中,又以十种(上焦篇是十一种)温病为目,各分为五节(卜焦篇是六节)。其中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性质相近,传变相似,合为一节。暑温、伏暑性质相同,不过一为新感,一为伏邪,上焦篇虽分为两节,中下焦篇则合为一节。寒湿、湿温虽都兼湿,但寒温殊途,上焦篇虽合为一节论述,病发或人于中下焦,见证复杂,故中下焦篇又分为两节。温疟上焦自成一节,中下焦篇则附于湿温。秋燥又有别于他病,故三焦篇均自成一节。由上可见,鞠通论述温病,先据病之特点定病名、辨病,再在辨病基础上,根据病邪性质、发病部位、相关脏腑及正气强弱,结合人之体质进行辨证,从而系统而具体地认识不同温病的不同传化规律。只有牢固树立先辨病后辨证,辨病基础卜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减的中医诊疗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 《温病条辨》温病治法特点
有研究以《温病条辨》中“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为例,通过对其证治中应用的方刑进行分析,探讨该书温病治疗的特色,即:上焦用清轻宣透为法,清热以保津;中焦用清热养阴法,有形热结用下法,急下以存阴;下焦则以补益为主。
3《温病条辨》治疗温病用药特色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在《温病条辨》书中详论温病三焦用药,分析各篇药物使用可见其重视中焦脾胃。三焦用药以治上焦轻宣温邪,兼顾养阴益气;治中焦平调脾胃,权衡邪实正虚;治下焦填精益髓,随证逐邪于外为特点。因证遣药 尤重脾胃吴瑭于《温病条辨》中首倡“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温病三焦用药原则。研究发现其治疗温病重视中上二焦,且对中焦脾胃尤为偏重。吴瑭三焦用药,不失治上者以轻、治中者以平、治下者以沉的原则。治上焦轻宣温邪,兼顾养阴益气;治中焦平调脾胃,权衡邪实正虚;治下焦填精益髓,随证逐邪于外。各篇用药配伍灵活,所列诸法为后世治疗温病提供了丰富经验。
4《温病条辨》药物煎服法特点
《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全书共收录208方,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要素。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煎药方法:特殊的溶媒,一般煎服药均以普通洁净水为溶媒,《温病条辨》大部分方亦是如此,但亦有例外。一为甘澜水,二为急流水。三为百沸汤,百沸汤又称麻沸汤.即滚开的沸水。四为苦酒,苦酒即米醋。五为蜂蜜。六为米汤,亦称白饮,米汤和粥本为同源。七为酒剂。八为姜汤。特殊的煎药方法:吴鞠通对煎药方法亦十分讲究,其煎药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煎煮时间,吴氏对解表药物均强调不宜久煎,因此类药物含挥发油成分,久煎必疗效降低。二为煎药顺序。当涉及到某些特殊药物或需要增强、减弱某种药物的功效时。吴氏对于药物煎煮的先后顺序很讲究。三为煎汤代水,吴氏对于一些清轻而用量大、体积大、吸水量大之品常常以其煎汤代水。服药方法:服药之法亦与疗效关系密切。吴氏对于药物服法的列举也是非常详尽,强调服法应依病情临证灵活应用。其特殊服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因人因体质而异。年龄不同.服药剂量不同。二是攻伐或峻猛之剂得效减后服或中病即止。即所谓多备少服之法。三是顿服。四为服用次数增加或频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打败疾病的是你的免疫力 陈鹏

    治病就和打仗一样的。♟中药和西药,只是你手中的武器♟而膏方是干粮。。其实真正打败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你自己的免疫力。。→→→

  • 小青龙汤加减治愈咳嗽2周案 宗琪

    条文学习: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眩晕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06何某,21岁。髓海充,心神养,肝阳平,气机畅,则眩晕释,睡眠安。医案107王某,男,47岁。寒湿外犯,凝滞督脉及足太阳经脉络,络脉不畅,清阳被阻,不能上达清窍,则眩晕也。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不再是疑难杂症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大都脾胃虚弱(二) 李娟

    咱们分享了一期,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问题,浏览量及反馈都很高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中药介入调理体质。此时,就怕孩子病后初愈的喂养错了。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夏耀飞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病案一:界某某,女,5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干者用皮肤泻心汤加地肤子、蝉蜕,湿者再加苍白术,若合用皮肤解毒汤则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