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病例分享

2024.02.28 1069阅读 评论数 8 27

袁某,女,44岁

主诉:咽部异感症1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情绪波动导致咽部异感症明显,吐不出来,吞不下去。曾口服治疗咽炎的相关药物未见明显好转,家属建议口服中药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咽部异感症明显,无吞咽困难。心烦、胸闷,咽干欲饮冷水,偶有饭后腹胀满,饮纳可,夜寐可,二便调。齿痕舌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梅核气-气郁痰结证

中医治则:疏肝解郁,行气化痰。

治疗方药:半夏厚朴汤+橘枳姜汤加减

半夏10   厚朴20    茯苓20     苏梗10

陈皮20   枳实15    香附15    柴胡15

砂仁10(后下)麦芽10 栀子10   桔梗10

生姜25

水煎服   3剂

辩证分析:由于患者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不利,痰饮运行不畅,痰热凝结于咽部,遂成梅核气。半夏厚朴汤加砂仁、麦芽加强健脾以祛痰湿。橘枳姜汤加柴胡、香附加强疏肝行气散结之功。栀子、桔梗清宣上焦之热,热散痰自消。其中还包括栀子厚朴汤以除心烦之症。

疗效分析:3剂后复诊,咽部异感症明显减轻,心烦胸闷明显缓解,仍有咽干。原方去生姜,加杏仁10麦冬10以调肺之肃降,把栀子的量加到15克以解咽干之症。4剂后电话随访,诸证已愈。

《金匮要略》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主之。

《肘后》、《千金》云:治胸痹,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伤寒论》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栀子厚朴汤主之。

此病例分享希望能与同僚共同学习,并批评指正。感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文龙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月经先期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05日邓某,女,51岁,初诊。主诉:月经提前5天两年。月经先期病因分气虚与血热两大类。四诊合参,此为肾气不固,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而月经提前。现睡眠好转,本月月经先期3天,量变少。

  • 病人须知 陈鹏

    话说,先生才,病人福。明明是必须要吃中药的她偏要吃西药。医生再多说几句别人就要投诉了,心里面替这个小朋友感到悲哀。嗯嗯,人的固执傲慢和偏见。会影响人的寿命疾病和健康。。。人的命运,就是自己思维的结果。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 谢江强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无法用在正处小韦是一名大学生,最近早起偶尔会发现自己梦遗,同寝室的哥们都笑他是不是梦到了不该梦的,可是他确实是无原因的梦遗,因此十分困扰。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医案一则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则针药并举治疗头痛验案一则。效:2023年10月14日复诊:患者自诉经针灸及服用中药一剂后自觉头痛症状完全消失!

  • 自汗,眩晕,腰痛案 张宝华

    李某,女,68岁。汗出,体倦乏力多年,伴有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胀。七剂,日一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