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张仲景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三部曲

2021.09.13 1342阅读 评论数 1 9
学习《伤寒论》书,首先要学习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这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思维起到决定性作用。


看书中"辨XXX病脉证并治",虽然了了六个字,却把在临床的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都说了出来,仲景虽然没有专篇论述,但把深层的含义包含在普通的言语之中。


张仲景的辨证论治分为三部分,大致为:辨病----辩证---辨治三个方面,但是有的条文也没有按照这个规律,那是针对一些简单的容易辨别的疾病,或在主证的基础上的一个兼证,采取的另外一个治疗方法。现在针对大致的条文来做一简述。


医生张仲景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三部曲
一。辨病


辨病是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首先辨别出这个病的病证是在哪个范围,来确定当前这些症状中属于什么病。张仲景根据自然规律与人体的结合,分析出人体的六种不同位置与功能,完全合乎自然规律,结合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形成了六病学说,分别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至于病位另外专篇论述,在此大致说说,以便理解。


太阳病是病位在全身的皮表,由心肺的气血来供养,而达到抵御外邪的作用。


阳明病为人体的内通道--胃肠道,其从口到肛门均属于阳明的范围。与皮表正相反,因而分为表里。太阳对外,阳明对内。


少阳病的病位可涉及全身,为元气运行的道路,由阴而生,上达于阳,类似于人体的静脉神经(动脉神经为卫气的循行)。在人体局部为肝胆的调节。


太阴病的病位在胃肠道,但是他的作用为吸收与运化水谷精微。也就说胃肠道虽为阳明,但是阳明只是储存水谷,而吸收与运化属于太阴的范围。


少阴病的病位在腹部,局部为在肾与膀胱,但是结合功能是在全身的血脉中的包含者,如同地球的吸引力,虽在土中,但是却表现在地球的外部各个方面。


厥阴病主脉,其病位有两个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上面的 通阳,下面的起阴,交通阴阳,相互交接。遍及全身。


所以张仲景首先要辨病,才能有利于辩证论治,确定了病位的大方向,再进行分析病机,通过辩证来辨出得病的病机来。


二。辩证


辩证是辨别症状与分辨类型,在古代,证与症不分,到近代才区别开,此处言辩证,是通过辨别症状来辨出疾病的病机为主。


张仲景的辩证思路为全书的重点,不论何条均以辩证为主,但是辩证又分为三类,即辨主证脉,便鉴别证脉,辨兼证脉。此思路的排序有前后之不同,有辨别之先后,主次缓急之不同,因此,辨主证脉为主,鉴别证为次,兼证为末。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辩证,要先抓主证,才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进一步认清兼证及变证,分清辩证的层次,而使辩证的程序井然不紊。”


1.辨主证。主证是一组症状中的主药症状和体征,是病人表现最痛苦,或最突出的一个症状。它最能显示出该主证与病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病位的统一性。从书中来看,主证可能是一个或两个,但是不能太多。如:


(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2).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上面两条文中,分别以红色标志者为主证,书中如此条文甚多,可以查阅。


2.辨鉴别证。鉴别证是根据主证脉来加以对比鉴别的其他症状,有利于对主证的存在起到支持作用,并有利于显示主证病机的一组症状。其症状或多或少,但是必须突出与其他病症的相鉴别之处。鉴别证是临床的重点,他表现了一位医生的理论基础的深浅,临床经验的多少,辩证思维的灵活与否,显示了医生的临床辩证水平。


如上面两条中之绿色标志者为鉴别证。1条文中不呕为不是少阳病证,不渴为无阳明病证,加之无表证说明没有三阳病的表现,那么就从三阴来辨别,那么三阴从何处来辨别,从兼证中来体现。所以后面的兼证为前面主证与鉴别证的重点表现者。2条文中发潮热,怎么引起的,需要辨证出病机来,从鉴别证来区分,一般潮热有三种,阴虚,湿热,腑实,那本条的鉴别证是“大便溏,小便自利”,阴虚大便偏干,小便不利,湿热者大便粘滞不爽,小便不利,阳明腑实者大便偏干,小便黄,以上三个均与本条文不相符,那如何辨别,当从兼证中来寻找。


3.辨兼证脉 兼证为临床见证中的一些次要症状,但是在主证与鉴别证无法辨别出病机时,那兼证则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帮助确定病机所在,并且还有利于加减用药。如上面用蓝色标志者为兼证。


1条文中脉沉微,身无大热为兼证,脉沉为在里,脉微为阳虚,沉微说明是肾阳虚衰引起的,身无大热者说明虚阳上浮引起的。从而显示了该病机为汗下伤阳,阴寒内盛,迫阳外出,阳与阴争而出现烦躁。 2条文中胸胁满不去者,说明发潮热不是阳明之热引起的,而是由少阳升发不及,血郁于阳明而致。


三。辨治


是针对病机采取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方药的辩别。


张仲景的治疗原则大致分为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以及调整脏腑的生理功能。


治疗方法大致为所谓的八法,临床可以根据病情灵活加减组方用药。


从《伤寒论》的条文来看,仲景选方常用“主之”“可与”“宜”三种,从中可以看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及“对证治疗”的三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症治疗用“主之”来说明,同病异治用“可与”来表示,而异病同治用“宜”来表示。如上面1条文用“主之”说明是对症治疗,其他条文也是一个道理。上面2条文用“与”来说明是同病异治,同是发潮热,又为阳明病,本当用阳明方,反而用小柴胡汤,所以属于同病异治。其次,大承气汤条文较多,在应用上大多说为“宜”,是异病同治的表现。


酸枣仁汤皮科应用举隅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养阴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来师从我科李超主任中医师,工作之余泛读相关中医古典书籍,以汲取前人经验,并运用于临床。临证中多次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患,常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01


面部皮炎


张某,女,49岁。于2010年2月就诊。


自诉面部易红、发痒3个月,烦燥、情绪激动或洗澡遇热后更甚,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失眠,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内服开瑞坦、玉屏风散等,症状当时有好转,停药后又作。查:面部皮肤轻度潮红,抚之发热,未见明显斑丘疹,舌淡边尖红,苔薄,脉细数。


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10剂后患者面部发红、汗出、五心烦热明显减轻,但仍时有痒感,又于原方加白蒺藜10g,蝉蜕10g,续服10剂而愈。


按:面部皮炎病因复杂,多与风热、血热等相关。本证盖因气阴两虚,虚热内扰,上蒸于面所致。以酸枣仁汤加五味子酸涩敛阴,清心除烦;地骨皮、生地黄坚阴清热;白术、黄芪、川芎益气活血疏肝,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方证相合,故疗效明显。


02


风瘙痒


李某,男,67岁。于2010年4月就诊。主诉反复发作全身瘙痒2年多。多地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服抗过敏药甚至镇静安眠药可获短效,停药数日又复从前。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少寐多梦,神疲少力,甚或彻夜难眠,口苦心烦。查:全身未见明显皮疹,可见较多抓痕、血痂,皮肤较干燥,舌红苔干,脉弦细。证属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肤失所养而致。以酸枣仁汤加减:


炒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0g


女贞子10g,墨旱莲10g,地肤子15g


地骨皮10g,生地黄15g,白芍10g


玄参10g,五味子10g,鸡血藤15g


僵蚕10g


7剂,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一周后二诊诉药后诸症3日后即减轻,夜寐明显好转,瘙痒明显减轻,守前方,再投6剂,后连续服药2周,瘙痒消失,诸症均除,病愈。


按:中医认为“风瘙痒”总的病因在风邪。中医经典《外科证治全书》“痒风”中有“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的记载。风有外风和内风,内风产生的根源在于血病,故血热、血虚、血燥均可以生风,本证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故予酸枣仁汤加减以养阴除烦止痒,使阴阳和,气血畅,则瘙痒自愈。


03


淋浊


朱某,男,24岁,2010年8月初诊。主诉尿道不适一年余。患者于一年多前因发作“尿频、尿急、尿痛三天”在我院泌尿科就诊。当时各种检查均阴性,三次尿培养亦为阴性,诊为“淋浊”,口服各种抗生素数月,后因尿道刺痒不适一直不缓解而转至我科。诊时伴小溲短频,夜寐梦多,腰膝酸软,心烦口干,舌质红绛,脉细。


诊为淋浊,证属肝阴不足,虚火扰心。


投酸枣仁汤加减:


炒酸枣仁30g,知母10g,莲子10g


茯苓10g,桑螵蛸10g,远志10g


石菖蒲10g,龙骨30g,龟板30g


五味子10g,甘草5g


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服用7剂后患者尿道刺痒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仍有口干心烦,舌脉同前。上方去桑螵蛸,加麦冬15g。再服7剂后症状消失,舌色转润,嘱原方续服2周善后。


按:传统说法,淋浊只是小肠、膀胱之患,临证多示其损伤并非一脏一腑。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淋属肝胆,浊属心肾”,与本证不谋而合,故治当肝胆、心肾兼治。本例患者久病神伤,辨证为阴血亏虚,心肾不交,故处方以酸枣仁汤合桑螵蛸散以两调心肾,滋阴宁神。水火既济,故诸症自除。


摘自《光明中医2015年6月第30卷第6期》


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木香、鸡内金、诃子选用煨制,使药性缓和;茯神、莲子心、远志,选用朱砂拌,发挥安神清热之功;川黄连用吴茱萸水泡,制其寒性;川郁金用白矾水浸去其燥性,增加解郁除痰的功效;橘核、荔枝核、乌药、知母、黄柏盐水炒,以入下焦;杏仁、桃仁、苏子、柏子仁为了减少油性,多制霜用;稻芽炒用偏于消食,炒焦稻芽则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熟地用砂仁拌炒,防其滋腻;全瓜蒌用玄明粉拌,发挥润肠通便之效;以秋石水浸之玄参心,加强滋阴降火而不伤胃,补益下元真火,散瘀血助阴精,降邪火归真阳;诃子肉用川连五分泡水炒,去其温性;茵陈、山桅子同炒退黄,本于伤寒论茵陈蒿汤。


注重药物用法,旋覆花包煎,恐其戟人咽喉;车前子包煎,是防其黏性;六一散、益元散、碧玉散、黛蛤散包煎,为防止散面药粉混悬、煎后焦煳,又恐其分布不匀,无法煎出药力,采用布包后使药水浸入其中,将有效成分尽量溶出;竹沥水另兑,清肺豁痰止咳,充分发挥其疗效;酒军开水泡兑,只取其气,不用其味;先煎生石膏、生滑石块、生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鲜石斛等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钩藤、薄荷等后下以防止有效成分破坏。兹以分析医案中常用的一些药物以管窥先生用药特点。


善用鲜药


孔伯华先生以善用鲜药著称,鲜药有干药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先生热病医案发热多为急症,鲜药力未有损耗,效力较干品强得多,故先生喜用之。孔伯华先生常用鲜药有10余种,如鲜芦根、鲜白茅根、鲜石斛、鲜九节菖蒲根、鲜藿梗、鲜竹茹、鲜生地、鲜荷叶、鲜薄荷、鲜藕、鲜佩兰、鸭梨、梨皮、西瓜翠衣等,此类鲜药多为清热养阴、芳化辛散之品,是治疗热病的常用药。


▶芳香化湿类


鲜九节菖蒲根、鲜霍梗、鲜佩兰三药皆芳香之品,菖蒲开心窍,霍梗醒脾胃,佩兰除肺胃秽恶。


石菖蒲,《本经》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菖蒲辛苦而温,入心胃经,先生认为石菖蒲芳香而散,善开上窍,开心孔,利九窍,鲜品九节者尤良,凡属痰湿郁闭者,皆用之。热邪深陷,逆传心包,神昏谵语者,必用鲜九节菖蒲根配伍川郁金、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心开窍,芳化醒神;兼感时邪,寒湿外束,肢体痛楚者,以石菖蒲配苏合香丸芳化湿痰,疏通经络;热实于中,清窍闭阻,耳聋耳鸣者,配生石膏、生石决明、龙胆草等清化开窍;中风痰闭者,配辛夷花、麻黄、生石膏、苏合香丸、至宝丹等芳通开窍。轻者入煎剂,甚者捣汁兑服。


藿香,辛微温,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湿困脾胃呕吐,常配鲜藕汁、鲜竹茹醒脾化湿、降逆止呕,是先生芳香化湿之常用药。


佩兰,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清肺消痰,开胃除恶,散郁结之圣药也。先生所载暑湿病案中,吐利交作,腹痛颇甚,四肢厥逆,以藿香梗配佩兰梗,以芳香清化暑湿。


▶清热利尿类


鲜苇根、鲜白茅根、西瓜翠衣三药皆清热利尿,热病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


鲜苇根,甘寒,归肺、胃经。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先生常用于热病烦渴配麦冬、天花粉、藕汁、梨汁,甘蔗汁;胃热呕哕常配竹茹;肺热咳嗽常配瓜蒌、浙贝母、杏仁;热淋涩痛常配白茅根、生滑石等用。


鲜白茅根,《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白茅根,甘寒能降除伏热,利小便,止渴,见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先生常用本品配鲜苇根同用,以甘寒能滋阴祛虚热,而无伤犯胃气之虞也。


西瓜翠衣,先生唯取其鲜,专取其质,用为清热利尿,暑湿之发热常用之。


▶芳香清疏类


鲜薄荷、鲜荷叶皆芳香上清头目,且能凉肝,先生常以二药配伍使用。


鲜薄荷,辛凉,上升入肝肺二经。辛能发散,专于消风散热。凉能清利,故治咳嗽失音、头痛头风,眼目口齿诸病。先生常于温病初起,以薄荷与地骨皮配伍退热尤良。


鲜荷叶,苦涩平,无毒。凡暑湿外感,湿热内蕴,血热妄行,肝经有热等,先生常用之清利芳化,升清降浊,凉血、凉肝。


▶甘寒养阴类


鲜石斛、鲜生地、鲜藕、鸭梨皆为滋阴之品。石斛主养胃阴,生地养肾阴,藕滋养阴液,鸭梨滋肺阴。


鲜石斛,《本经》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弱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鲜石斛,甘苦、微寒,入肺、胃、肾经。功擅滋养胃阴,清热生津,用于热盛伤津,口干烦渴,其在清热生津的同时,又有补益之功,且气味轻薄,性虽补,却并不碍邪,故先生喜用之。胃阴损伤者,必用鲜石斛或配伍鲜生地、肥玉竹、天花粉等益胃生津之品;即使在温病初期,热势已起,有伤阴之象者,亦用鲜石斛配伍生石膏、生知母、鲜苇根、莲子心等清气之品,以清热护阴。石斛体瘦无汁,味淡难出,入煎剂先生常先煎。


生地,《本经》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疗折跌伤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性禀至阴,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为散血之专药,先生常用之于热病阴分余邪未清,以生地黄配玄参散阴分血分之余热。


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胃阴不足,肝热血热者先生常用之,或取汁用。


鸭梨,清凉润肺生津,止咳。凡阴虚肺燥有热作咳者用之。


善用中成药


孔伯华先生热病医案,几乎每案均有中成药1~3种之多,常用的有凉开三宝紫雪丹、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芳香温通开窍的苏合香丸,清热开窍之轻剂牛黄清心丸;化痰开窍之十香返魂丹;清热解毒消肿的六神丸、犀黄丸;疏肝和胃的左金丸;补肾助阳的金匮肾气丸;小儿解毒镇惊的牛黄抱龙丸等,这些成药的并用,起到与汤药发挥协同作用或补充汤药所不及的一面,共同发挥疗效,有时也将丸药包煎与汤药一起煎煮,临用时以汤药送服。


▶凉开中成药


温病凉开三宝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均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功,先生热病常用之又有区别。紫雪丹为其最常用之药,无论外感内伤,凡见体内有郁热者,即使发热初起亦可用之,以其清透少阳里热之功甚佳。安宫牛黄丸用于温邪逆传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用之,内热极盛,即使未见神昏谵语亦用之以清心涤透阴分之余热,是为先安未受邪之地。局方至宝丹清热豁痰开窍之力较佳,先生除热入心营者用之,更常用于中风痰热内闭之症。牛黄抱龙丸具有息风化痰镇惊之功效。先生用于热病以脉左关盛,小儿惊风、成人皆可用之。牛黄抱龙丸镇惊之力较安宫牛黄丸和局方至宝丹较弱。在热病医案中,先生常灵活应用。常以局方至宝丹清热豁痰开窍,化有形之痰,以去邪之有形之势,再以安宫牛黄丸护未受邪之心主,继以紫雪丹清透里热。


▶温开中成药


苏合香丸为温通芳开、解郁化痰之品,先生善用此药,以开诸闭。外感风寒,表为寒束、肢体痛楚者,用之温散相当于辛温解表,其效甚佳;体为寒湿所困,甚者如风寒湿痹者亦常用之,是取其芳香温散,宣统周身经络,兼有祛湿化浊之功;气闭心胃疼痛用之以芳开止痛。十香返魂丹系芳香开窍、清新化痰之品,热病挟湿,伴肝风内动,痰迷心窍者先生每用之。


▶清热解毒消肿中成药


六神丸是先生治疗诸疔毒痈疮、痰核流注、瘰疬横痃等疾的常用药,外感热病伴头目肿痛,其咽喉肿痛及发颐者或有无名肿毒必用,常用剂量为30粒。犀黄丸具散瘀解毒之功。外感热病湿热内蓄,下肢浮肿者亦或用之散瘀消肿;湿热深入肠道血分,里急后重,脱肛肿痛,以犀黄丸解毒散瘀消肿;血分湿热,遏于皮肤,湿疹疮疖者,用此药以散瘀解毒;或治疗由于血热迫血妄行,瘀血湿毒内闭之证,往往以犀黄丸配生柏叶、血余炭以化瘀止血,引血归经;血分湿热郁结,黄带黏稠者,配之以化瘀散湿;湿热痹症关节疼痛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学无止境,共同努力吧!

    2022-03-02 07:1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妇人腹痛一案 李格铬

    1周前因泌尿系感染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现偶有尿痛,有乳腺结节病史,平素时觉双侧乳房胀痛。3剂后患者诉下腹憋涨感消失,无尿痛,双乳不适缓解。遂去公英、血藤、败酱,车前子等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服药5剂后双乳不适基本消失,未在复诊。

  • 学以致用糖尿病肾病病例 缴秀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00/110mmllg,未规律口服降压约:糖尿病病史,16余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脈片早晚各1片",血糖控制情况不详:糖尿病肾病病史6年。

  • 鼻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一)膏方对慢性鼻炎的主要作用中医学将本病归属“鼻渊”“脑漏”等范畴。膏方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虚证,通过增强肺脾之气,提高免疫力。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经方实验录之柴桂姜当归芍药散合剂 张宝华

    郑某某,女52岁。既往有尿路感染,滑膜炎等病病史。脾胃运化不及,故而便秘;水液代谢不利,为患眼睑,手肿胀,小便频等。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血虚水盛,寒热夹杂之证,随其证处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与之。伤寒方皆是如此,果认证不误,皆有良效。

  •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 谢江强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一、膏方的适用对象1.患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病久而致全身虚弱的人。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皮肤瘙痒五年一案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及肩背瘙痒昼轻夜重5年现病史:胃纳一般,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梦多,时有便秘,头晕。皮肤瘙痒处抓后有小疙瘩出现,剧痒难忍。此案皮肤瘙痒兼心律失常、早搏等,乃心阳不足之兆。服药后瘙痒稍减轻,自诉经常用上海硫磺皂洗澡,每周一次。

  • 肝气串痛案 张宝华

    郝某某,女56岁。于2023年12月29日10:58初诊症状简述(刻诊):身体串痛多年,伴有情绪不稳,上体部易汗出。患者身体串痛多年不愈。本案患者,身体串痛不休即为时下现代社会文明之病也,其本为肝郁,木气失畅也,经曰“木郁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