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如何学习《伤寒论》:读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有感

2022.01.25 1216阅读 评论数 3 14
许叔微,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县)人,为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之代表人物。其人“孝悌忠纯,愿大才高,济世活人,矢志如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集贤院学士,世称许学士,又享有“名医进士”之誉,被当地百姓奉为神医。

许氏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以上三本书合称《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后集》传世,另著《活法》《辨类》《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现已散佚。许氏精研伤寒,对仲景的学术思想多有发挥,善于活用经方,创制时方,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清代俞震《古今医案按》赞曰:

“ 仲景《伤寒论》,犹儒书之《大学》《中庸》也,文辞古奥,理法精深,自晋迄今,善用其书者,惟许学士叔微一人而已,所存医案数十条,皆有发明,可为后学楷模。”

清代叶天士也对许氏极为推崇,赞曰:

“ 盖士而精于医者也。观其用药制方,穷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苟非三折肱,良不易辨。盖其心存普济,于以阐发前人之秘,以嘉惠后人,厥功伟矣。”

《普济本事方》为许氏晚年所著,共载方三百六十六首,按病症分类,计二十六门,广及内外妇儿诸科证治,是其数十年医疗经验的结晶。该书被叶天士奉为至宝,视同“枕中秘”,《临证指南医案》中引用许氏论述、化裁许氏之方每每可见。本书卷第八(伤寒时疫上)、卷第九(伤寒时疫下)记载了诸多许氏对《伤寒论》方剂的运用心得体会及案例分析,文简义精,夹叙夹议,对于后世学者学习《伤寒论》有一定启发,介绍如下:

1 辨证准确,先明表里虚实

“ 大抵调治伤寒,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予于表里虚实歌中,常论其事矣。仲景麻黄汤之类,为表实而设也;桂枝汤之类,为表虚而设也;里实则承气之类是也;里虚则四逆之类是也;表里俱实,所谓阳盛阴虚,下之则愈也;表里俱虚,所谓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也。尝读《华佗传》:有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内实,延外实,故治之异。”

观许氏治病,莫不以“先明表里虚实”为首要任务。辨证是衡量一位医生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于《伤寒论》的学习,我们也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辨证能力作为最根本的目的,而不应舍本逐末,只知记诵条文和方剂。不能明疾病之表里虚实,则于临证时纵使熟背条文,选方用药也必然游移不定,无所定见,是未能得仲景治病之精髓。

2 融会全书,阐发仲景脉学

时行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伤寒论》教材,其中的教学内容不是原书内容的全部,而是断目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八篇,合三百九十八条条文。

为何要“掐头去尾留中间”?教材没有告诉学生原因,而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少提及,当学生去寻原著研读时,不免会心生疑问。观仲景《伤寒论》原书目次,《辨脉法》《平脉法》两篇论述脉学的题目,赫然前列,其内容以问答的形式,辨脉论脉,言简意赅,颇有岐黄问对之遗风,今日教学《伤寒论》,为何会把这部分内容弃之不用?不解。

试读许学士《普济本事方》之《伤寒时疫》上下二篇,对仲景所著《伤寒论》全书内容浃洽贯通,尤重仲景脉学,绝非仅仅止于三百九十八条条文。如许氏论述麻黄汤证之脉浮紧,联系《辨脉法》中“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推知麻黄汤证的病机为“荣卫俱病”,而治法和用药上“仲景以麻黄发其汗,又以桂枝、甘草助其发散,欲涤除内外之邪。荣卫之病尔,大抵二药皆发汗,以桂枝则发其卫之邪,麻黄并荣卫治之,亦自有深浅也”,使学者于理、法、方、药豁然贯通。又如阐发桂枝汤证,云:

“ 有人病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三服此汤即愈。此方在仲景一百十三方内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哉?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宜桂枝汤。此脉与证,仲景说得甚分明,只后人看不透,所以不敢用。仲景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此谓元受病者而然也。又曰: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此谓医所病而然也。大抵阴不足阳往从之,故内陷而发热,阳不足阴往乘之,故阴上入阳中则恶寒。举此二端,明白人何惮而不行桂枝?”

此段解释桂枝汤证的脉浮弱,谨以仲景《辨脉法》原文阐释发挥,以原书解释原书,许氏治伤寒之严谨,实可垂范后世。

3 博通诸书,发明伤寒奥旨

许氏运用小承气汤有一治案,对于研究伤寒的学者颇有启发:

“ 又有人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更数医矣,见之皆走。予曰:此诚恶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虽有证而无治法,但云脉弦者生,涩者死。已经吐下,难于用药,漫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脉弦者,庶几可治。与小承气汤一服,而大便利,诸疾渐退,脉且微弦,半月愈。或人问曰:下之《金匮玉函》云: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承气汤主之。予尝观钱仲阳《小儿直诀》云:手寻衣领及捻物者,肝热也。此证在《玉函》列于阳明部,盖阳明胃也。肝有热邪,淫于胃经,故以承气泻之。能得弦脉,则肝平而胃不受克,此所以有生之理。读仲景论不能博通诸医书,以发明其隐奥,专守一书者,吾未见其能也。”

仲景善于通过患者的脉象判断疾病的转归和愈后。如《伤寒论》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365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类似的条文不少,此处仅举两例。然其中的机理,却少有人关注和探寻。

前已述许氏重视对仲景脉学的研究发挥,善于“以经治经”,寻求内证。此处又知许氏涉猎极为广泛,除《内经》《难经》《千金》《外台》之外,对于同时代的医书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经验也多有吸取,留心搜集外证。许氏所批评的“读仲景论不能博通诸医书,以发明其隐奥,专守一书者,吾未见其能也”,莫不发人深省。

4 活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

许氏虽推崇经方,但临证运用多有变化,善于对经方进行加减化裁,颇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心传。兹略举两例:

“ 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是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本案中,许氏审证准确,运用建中之法补益气血之时,于小建中汤方的基础之上,更添当归、黄芪补气生血,在经方的运用上有所发挥。除此之外,在本案中,许氏心慈近佛,胸怀定见,辨证精准,从容不迫,当患者家人“言几不逊”之时,能谦退忍让,处处为患者着想,一位大医的形象跃然纸上。

“辛亥中寓居毗邻,学官王仲礼,其妹病伤寒,发寒热,遇夜则如有鬼物所凭,六七日忽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瞑目不知人,疾势极危,召予视。予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经来否?其家云:月经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夜则有鬼祟。从昨日来,涎生不省人事。予曰:此热入血室证也。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发作有时,此名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以刚剂与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喘急息高,昏冒不知人。当先化其涎,后除其热。予即以一呷散投之,两时顷涎下得睡,省人事,次授小柴胡加地黄汤,三服而热除,不汗而自解矣。”

本案之证属热入血室。许氏视患者痰涎壅盛,故先用单方一呷散(大天南星炮制后焙干研末,以生姜薄荷汤送服)去其痰涎,再用仲景小柴胡汤和解之,并加地黄清热凉血,又是活用经方一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成蹊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三年化大疫粗见 曹雪盼

    三年化疫理论粗见:"class=""_width="388px"crossorigin="anonymous"alt="图片"data-fail="0"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color:currentc

  • 粉刺治疗的医案心得体会 王振刚

    病情资料张某,女,41岁,2022年4月10日初诊。此患者经常给来访者讲课,粉刺影响自己仪容仪表领导多次提示,自己心理压力大,今来就诊。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阿奇霉素需避免的10种搭配 王振刚

    在使用阿奇霉素期间或者停用阿奇霉素后至少1个月内,需降低地高辛的使用剂量。阿奇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可减弱利福平的代谢清除。阿奇霉素好用,但必须慎用。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药膳七大烹饪法 谢江强

    药膳七大烹饪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可分为炖、焖、煨、蒸、煮、熬、炒七种,可根据药膳原料的不同以及个人口味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④扣蒸,把药食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制容器内,上笼蒸制的方法。

  • 中药的四性、五味 谢江强

    中药的四性、五味、五色与养生中药四性各显其功“四性”一般指温、热、寒、凉四种不同性质,现还包括平性,四性也是指人体食用中药后的身体反应。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