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2022.12.07 462阅读 评论数 0 5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是不可以用下法的,下之则为逆治。如此这样可以小发汗,如桂枝二越婢一汤。假设面色很红,(缘缘、正都是形容词,正赤应该是指正宗的红色通红的意思)是卫气携带阳气与邪气交结于表,血脉欲排邪而扩张则红。解之应当用熏之,即火熏如艾灸属部发汗排邪?似不科学。总之是微发汗的原则,后即说了当汗不发汗。可以参考面色反有热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类方的发汗法。如果发汗不彻底就不用说了,邪气与卫气阳气结于表,当发汗而不发汗,邪气(类似内毒素)就会随着气血的运行,附着于哪里就哪里不舒服,刺激到哪里哪里就痛,加上阳明里热,就出现了烦躁不安。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阳明病位),突然在四肢(太阳病位),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跑到肺受影响气机不利就会出现短气。坐是保甲连坐制的坐之含义,因为……而受连累。但坐,是因为发汗不彻底所至,邪气及其代谢后的内毒素都没发出完所致,更发汗把邪气发出去即愈。为什么知道发汗不彻底呢?因为脉涩。此处的涩脉是什么脉?应该是不足的脉,发过汗后津液不足会出现,如果未经发汗,脉管是比较充盈的。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若医者不悟用了下法冲击了太阴,造成太阴里虚,产生了水饮,吸收入血脉,造成营血虚而饮盛,水饮随血脉流动,凌入心,心脏得不到充分的血液营养,而出现悸动不安。饮水流行归于四肢体表而停留,则身重似溢饮证,溢水当用汗法,而此处不可以,因为尺中的脉微,尺中脉微,为营血虚、里的津液阳气也虚。不用治疗,让病人经过饮食作息的休养,表里的津液和阳气充实,即津液自和,则自我的免疫调整能力恢复,便会自然出汗,把停在表的水饮以汗的形式发出去,血脉的水分也被处理掉,则病自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韦秋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IgA肾病 崔移明

    西医检查lgA肾病尚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或实验室诊断性检查。

  • 慢性肾衰竭 崔移明

    近年来CKD尤其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均有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慢性肾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