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运用八脉八穴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兹将灵龟八法的八脉、八穴和八卦干支等,分述如下。一、灵龟八法的组成(一)九宫八卦 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即:乾为天作≡形,坤为地作形,坎为水作形,离为火作形,巽为风作形,震为雷作形,艮为山作形,兑为泽作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象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
《针灸大全》八法歌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
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
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
艮八属内关,离九列缺主。
八卦、九宫、八穴关系表
(二)八脉交会
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三)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灵龟八法的组成除八脉、八穴、八卦外,尚有日时的干支数字作为八法取穴的依据。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的来由,是根据五行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它是演算灵龟八法穴位的基本数字。宜牢记下列歌诀: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天干地支便是我们俗称的“干支”。
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1到10)
地支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1到12)
八法逐日干支基数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
丁壬寅卯八成数, 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为六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八法临时干支基数歌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
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
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四)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每日每个时辰的干支,亦各有一个代数,这个代数与逐日干支的代数有着同样的意义,是推演八法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宜牢记下列歌诀,以利推算: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另余穴下推。
二、灵龟八法的运用
(一)开穴法
运用灵龟八法,是将日、时的干支数字,共同加起来,得出四个数字的和数,然后按照阳日用九除,阴日用六除的公式,去除干支的和数,再将它的余数,求得八卦所分配的某穴的数字,就是当时应开的腧穴。(日干+日支+时干+时支)÷9(阳)或6(阴)=商……餘数 〔如合数被除尽,则用除数本身〕如欲求甲子日的子、丑等时所开穴位,首先要从甲日子时上起出时干;甲日子时按时干支歌诀推算,则仍起于“甲子”,再按六十环周表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时辰就是“乙丑”。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甲为十,子为七;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甲为九,子亦为九。四数相加的总和为三十五,由于天干的甲属阳,故用九除,所剩的余数是八。凡除尽不余,遇到这种情况,阳日作九计算,应开的是列缺;阴日则作六计算,应开的穴是公孙。
以上是根据公式计算按时所开的经穴方法,临床运用时还有父母、夫妻、男女、主客等的配用关系,就是公孙配内关,临泣配外关,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这样共同应用就可以提高疗效。(二)定时取穴、配穴的治疗就是根据病情选取与病情适应的八法开穴的穴位,再配以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例如:头面之疾可选后溪、列缺、临泣、照海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胃心胸诸疾可选公孙、内关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进行治疗。(三)按时取穴、配合病穴就是根据患者来诊时间所开的八法穴,再配合与疾病相适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即先开内关,以扶正驱邪,消除病痛,例如厥心痛,适逢丙申日己丑时,即先开公孙、内关,再取厥阴俞、巨阙针刺,以提高疗效。(四)流注、八法,联合应用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二者以“时穴”为主,二者联合应用,可先开八法穴,再配纳干按时取穴;先开八法穴,再配纳支取穴;先根据病情,预定八法开穴时间再配纳干定时取穴。运用时穴法,必须根据病情,适应配穴,发挥时穴的疗效。
举例:
患者在丁巳日、戊申时来治疗应该选什么穴位?
日干支的口诀: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我们得到了两个数,丁是8,巳是7。
再看看临时干支口诀:戊癸辰戌各有五,丙辛寅申七作数。我们又得到了两个数,戊是5,申是7。
丁巳日,是阴日,所以日时干支的代数和应当除以6。
代入公式(日干+日支+时干+时支)÷6
可得:
(8+7+5+7)÷6 =4余数3
口诀:震三属外关。主穴是外关,配穴就是足临泣了。
综上,该患者此时下针的穴位应为:外关(主穴)+足临泣(配穴)。
灵龟八法的穴位,绝不是针扎上去就万事大吉,还需配合相应的针法以产生针感,效果才会好,具体采用补法或泻法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总的说来灵龟八法属于时间针法,用在与时间相关的病症上效果是很好的,比如定时发作、间断发作的病症等。
另外,当遇到使用各种其它方法均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又无法辨明病因的情况下,可以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熵增定律与量子纠缠的奇妙关联 崔国宁
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是两个引人深思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熵增定律主要关注宏观系统的热力学性质,而量子纠缠则侧重于微观粒子的量子行为。然而,要明确指出熵增定律和量子纠缠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定量的数学联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
熵增定律与读书的深度关联 崔国宁
在探讨熵增定律与读书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熵增定律的内涵。从本质上看,人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与熵增定律不断抗争的过程。总之,熵增定律揭示了事物自然趋向混乱和无序的趋势,而读书则是我们对抗这种趋势的有力武器。 -
量子纠缠与中医阴阳关系的探讨 崔国宁
动态平衡在量子纠缠系统中,粒子的状态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之中。 -
茶叶与食材的美妙交融 崔国宁
红茶的醇厚口感与玫瑰花的香甜气息完美融合,茶汤色泽红润,香气四溢。入口后,绿茶的清新与茉莉花的芬芳相互交融,口感醇厚回甘。 -
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 崔国宁
##五、量子纠缠与肺癌精神治疗的理论联系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量子纠缠与肺癌的精神治疗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从理论上可以进行一些推测。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参加了基于量子纠缠的精神治疗课程。 -
桂枝汤临床用法变化 崔国宁
总之,桂枝汤的用法变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表现及脉象等进行灵活加减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治疗反酸烧心中药有奇效 王振刚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按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 -
浅析百合病 代民涛
百合病是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本病可见于当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病等。但由于各自医家认识的不同,对百合病的命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的患者所患的百合病,其症候互有差别,治疗也应因人而异。 -
虚劳病的认识感悟 代民涛
虚劳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虚劳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虚劳病时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合并出现,日久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人体元气亏损,影响人的五脏六腑功能,而出现多种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避免患虚劳病或者减轻病症。 -
感冒的辩证论治 丁微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医书文章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