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

2021.11.15 57阅读 评论数 0 0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运用八脉八穴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兹将灵龟八法的八脉、八穴和八卦干支等,分述如下。一、灵龟八法的组成(一)九宫八卦 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即:乾为天作≡形,坤为地作形,坎为水作形,离为火作形,巽为风作形,震为雷作形,艮为山作形,兑为泽作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象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

《针灸大全》八法歌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

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

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

艮八属内关,离九列缺主。

八卦、九宫、八穴关系表



(二)八脉交会 

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三)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灵龟八法的组成除八脉、八穴、八卦外,尚有日时的干支数字作为八法取穴的依据。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的来由,是根据五行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它是演算灵龟八法穴位的基本数字。宜牢记下列歌诀: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天干地支便是我们俗称的“干支”。


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1到10)


地支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1到12)


八法逐日干支基数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

丁壬寅卯八成数, 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为六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八法临时干支基数歌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

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

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四)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每日每个时辰的干支,亦各有一个代数,这个代数与逐日干支的代数有着同样的意义,是推演八法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宜牢记下列歌诀,以利推算: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另余穴下推。

 


 

二、灵龟八法的运用

(一)开穴法 

运用灵龟八法,是将日、时的干支数字,共同加起来,得出四个数字的和数,然后按照阳日用九除,阴日用六除的公式,去除干支的和数,再将它的余数,求得八卦所分配的某穴的数字,就是当时应开的腧穴。(日干+日支+时干+时支)÷9(阳)或6(阴)=商……餘数 〔如合数被除尽,则用除数本身〕如欲求甲子日的子、丑等时所开穴位,首先要从甲日子时上起出时干;甲日子时按时干支歌诀推算,则仍起于“甲子”,再按六十环周表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时辰就是“乙丑”。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甲为十,子为七;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甲为九,子亦为九。四数相加的总和为三十五,由于天干的甲属阳,故用九除,所剩的余数是八。凡除尽不余,遇到这种情况,阳日作九计算,应开的是列缺;阴日则作六计算,应开的穴是公孙。



以上是根据公式计算按时所开的经穴方法,临床运用时还有父母、夫妻、男女、主客等的配用关系,就是公孙配内关,临泣配外关,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这样共同应用就可以提高疗效。(二)定时取穴、配穴的治疗就是根据病情选取与病情适应的八法开穴的穴位,再配以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例如:头面之疾可选后溪、列缺、临泣、照海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胃心胸诸疾可选公孙、内关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进行治疗。(三)按时取穴、配合病穴就是根据患者来诊时间所开的八法穴,再配合与疾病相适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即先开内关,以扶正驱邪,消除病痛,例如厥心痛,适逢丙申日己丑时,即先开公孙、内关,再取厥阴俞、巨阙针刺,以提高疗效。(四)流注、八法,联合应用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二者以“时穴”为主,二者联合应用,可先开八法穴,再配纳干按时取穴;先开八法穴,再配纳支取穴;先根据病情,预定八法开穴时间再配纳干定时取穴。运用时穴法,必须根据病情,适应配穴,发挥时穴的疗效。
举例:

患者在丁巳日、戊申时来治疗应该选什么穴位?




日干支的口诀: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我们得到了两个数,丁是8,巳是7。


再看看临时干支口诀:戊癸辰戌各有五,丙辛寅申七作数。我们又得到了两个数,戊是5,申是7。


丁巳日,是阴日,所以日时干支的代数和应当除以6。


代入公式(日干+日支+时干+时支)÷6


可得:


(8+7+5+7)÷6 =4余数3 


口诀:震三属外关。主穴是外关,配穴就是足临泣了。


综上,该患者此时下针的穴位应为:外关(主穴)+足临泣(配穴)。


灵龟八法的穴位,绝不是针扎上去就万事大吉,还需配合相应的针法以产生针感,效果才会好,具体采用补法或泻法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总的说来灵龟八法属于时间针法,用在与时间相关的病症上效果是很好的,比如定时发作、间断发作的病症等。

另外,当遇到使用各种其它方法均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又无法辨明病因的情况下,可以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蔡绍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IgA肾病 崔移明

    西医检查lgA肾病尚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或实验室诊断性检查。

  • 慢性肾衰竭 崔移明

    近年来CKD尤其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均有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慢性肾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癃闭””关格”“溺毒”“肾劳”等范畴。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