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弼臣教授用“角药”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1 作为主药部分之“角药”
1.1 辛夷、苍耳子、板蓝根
辛夷辛、温,入肺、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入肺、肝经,《本草备要》载其“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肾经,为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品,《本草便读》言其“清热解毒,辟疫,杀虫”。
刘老认为辛夷、苍耳子皆辛散性温,能入肺经,善散肺经风邪而通窍;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喉,能祛邪护肺安内宅。三药相配既能疏散风热、通鼻窍,又能内解热毒,清热利咽。同时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不耐寒热,易为外邪所侵,而鼻咽为肺之门户,往往同时受邪,表现为鼻塞鼻痒、咳嗽咳痰、咽痛咽干等。对此刘老常以辛夷、苍耳子、板蓝根作为主药,与玄参、山豆根、牛蒡子、大青叶等同用,共奏疏风透邪、清热解毒、利咽通窍、防邪传变之效。此法也是刘老“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1.2 生黄芪、白术、防风
此三味药的配伍取自《世医得效方》中的“玉屏风散”,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作用,为补气升阳的要药;防风辛甘微温,性浮升散,善行全身,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本经》称其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刘老认为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易受外邪侵袭,常常前邪未去又添新邪,黄芪能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配伍白术健脾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三药合用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使玄府闭合有度。故临床常作为主药治疗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及易受外邪、反复感冒的患儿。
1.3 南沙参、桑白皮、地骨皮
南沙参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兼有补脾肺之气,清肺生津,补气化痰。桑白皮性味甘寒,归肺经。《本草纲目》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故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地骨皮甘、寒,入肺、肝、肾经,能直入阴分,泻肺中伏火,并退虚热,王好古称其“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泻白散变化而来,刘老认为桑白皮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地骨皮甘寒入肺,清降肺中伏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两药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用南沙参代替原方中的甘草、粳米,在于增强方药的养阴清肺之力。三药相配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治其标,又能滋阴润肺治其本,对小儿“稚阴”之体起到标本兼顾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于咳嗽时间较长、痰多、痰不易咯出、舌红苔黄等病症的患儿。
1.4 葶苈子、紫苏子、莱菔子
葶苈子入肺、膀胱经,《药性论》记载其功效能“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紫苏子味辛,性温,无毒,归肺、大肠经。《本经逢源》载其:“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故紫苏子善降气消痰、止咳平喘,并有润肠通便之功,利于肠中痰浊下降而利肺气;莱菔子味辛行散,即可消食导滞,又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此三味药的配伍是由三子养亲汤变化而来,刘老用葶苈子代替原方中的白芥子,意在取葶苈子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止咳,以增强泻肺平喘之力。三药相配,泻肺平喘,降气消痰,同时兼顾健脾消食。临床上症见咳嗽、气喘、痰多、纳差时,刘老常用葶苈子3 g、紫苏子5 g、莱菔子10 g作为主药,以泻肺平喘、化痰止咳。
2 作为次药部分之“角药”
2.1 前胡、杏仁、桔梗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辛能宣肺散风,苦能降气祛痰,性寒能清热。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之功。桔梗辛宣苦降、开宣肺气、祛痰利气,同时能利咽、排壅肺之脓痰。杏仁味苦、微温,入肺、大肠二经。《本草纲目》称“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杏仁能“宣”能“降”,且其辛温能祛肌表之邪,其味苦能令上逆之气肃降,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刘老认为前胡可降气祛痰,桔梗可排痰利咽,两药相配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较好。而桔梗既升且降,以升为主,杏仁辛散苦降,以降为主,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降调和,祛痰止咳之效甚佳。前胡能疏散风热,桔梗为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药上浮,两药相配,使邪从表而解。刘老在临床上治疗痰热郁肺,症见咳嗽、痰多伴鼻塞、咽干等症时,常化裁杏苏散来宣肺散邪、止咳化痰以调肺,方中就常用了前胡10 g、杏仁10 g、桔梗5 g以宣肺化痰。
2.2 芦根、竹叶、牛蒡子
《玉楸药解》言芦根的功效为:“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烦下食,治噫膈懊侬。”既能清透肺卫气分实热,还可生津止渴、除烦、利尿。竹叶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止渴,兼能利尿。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宣肺祛痰、清热利咽、透疹。
刘老用这组药主要取芦根清肺胃之热,同时芦根配竹叶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再加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临床症见发热、咳嗽、有痰、咽红、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等,刘老常用止嗽散加鲜芦根30 g、竹叶10 g、牛蒡子10 g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清肺生津。
2.3 枇杷叶、紫菀、百部
枇杷叶性味苦平,入肺、胃经。《本草纲目》曰:“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具有和胃降逆、降气止咳之功效,是治疗肺逆咳喘的良药。紫菀性味苦甘,微温,归肺经。《本经》载其“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能温润肺气、开泄肺郁,具有下气化痰之功,为止咳要药。百部味甘,性微温,归肺经。《本草纲目》载:“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功效。
刘老认为枇杷叶苦平泄热,长于降逆;紫菀功善祛痰止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长于开泻肺郁、降逆定喘;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三药相用,降气祛痰,止咳润肺,化痰中寓润肺之意,润肺又不碍祛痰。临床症见咳嗽阵发、痰多、痰黄、咽红、舌红等时,刘老常用止嗽散或泻白散等配以枇杷叶15 g、紫菀10 g、百部10 g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2.4 紫石英、秦皮、钩藤
紫石英甘温,能温散肺寒、止喘嗽、降逆平喘、温养肾阳,《药性论》言其主养肺气。据《本草汇言》记载, 钩藤能祛风化痰。秦皮归肝、胆、大肠经,《本草纲目》言其“气寒, 味苦, 性涩”, 苦寒可清利大肠, 性涩又可防止宣散太过, 有清热燥湿、平喘止咳之效[2]。
刘老认为, 小儿肺常不足, 肾常虚, 痰虽源脾驻肺, 与肾阳虚而不能暖土息息相关, 故用紫石英温养肾阳,以蒸运脾土, 土旺则金生, 无区区于保肺, 有治哮求本之意。秦皮、紫石英、钩藤既能温养肺肾,又能平喘止咳,是刘老推崇的治哮良药[2],常与金银花、乌梅、紫菀、五味子等药配伍,用于哮喘、咳喘等疾病的治疗中。
3 讨论
角药是临床中药配伍中的一种方法,它源自于《内经》“一君二臣,奇之制也”的基础理论,始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3]。刘弼臣教授在选取药物组成角药时有以下几个特点。(1)运用独立成方之角药,此种角药在从前的经方中就常运用到,如前文中提到的玉屏风散,常见的还有很多,如四逆汤、小陷胸汤、小承气汤、茵陈蒿汤[4]等。(2)由独立成方之角药化裁而来,是将原有的药换用其他药物,是根据小儿发病特点及生理病理特点,选取性味归经主治更有效的药物来配伍。(3)注重药物间相互配伍的关系,首先注重功效间的配伍,功效要能相互配合,不仅强调合用增强某方面的疗效,同时也强调顾护到疾病发生时会出现的兼证;其次注重性味间的配伍,做到升降得宜,宣散得度;最后是注重剂量间的配伍。从刘老的经验中看到,合理运用角药,在临床中能起到方便、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发贵.“角药”启微.河南中医[J].1999,19(2):55.
[2]于作洋.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山西中医,1998,14(2):6.
[3]魏文浩.姜良铎教授论角药的理论基础及配伍特点[J].环球中医药,2009,2(2):137
[4]楼友根.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J].河南中医,2003,23(8):3.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再读《温热论》:“透”法-中医因势利导治疗的关键(杨文豪原创 杨文豪
就我个人所好而言,我对叶桂《温热论》更加青睐。整体而言,《温热论》关于病机的论述是基于因势利导、扶正祛邪、透邪于外的出发点,但就具体病例的分析又是非常详细,分两步走、或三步走循序渐进治疗,并非一个方子吃到底。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
养肝补肾生发乌发 韦毓安
是故,肝血充足,肝气才能随着春气把体内的气血生发出来。若是肝血不足,肝气无以生发,头发又怎么会好?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 -
“伤仲永”之大承气汤 郭文龙
现在“回阳救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后世很多医家们的发扬光大,而大承气汤却没有得到现代中医师们重视,在这里阐述一下个人的几个观点。 -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陈玉佳
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栝楼桂枝汤主之。产后血虚生燥则大便干,水湿生寒则腹中痛,以当归补血,生姜散寒,羊肉补虚,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于本方加炮附子。 -
脂肪肝,降脂减肥方。 韦毓安
总的来说,降脂减肥汤是一个益气健脾,利湿化浊的经典方子,并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血脂,辩证为气虚痰湿证者可谓效如桴鼓。 -
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治亚硝酸盐中毒 李文选
因救火,吸入亚硝酸盐类气体中毒,住某医院特护病房抢救。舌苔黄白而厚,脉来弦滑治法:辨为肝之气机疏泄不利,痰火交郁于上、中二焦。在中西医配合治疗下,此人终于转危为安。#刘渡舟医案#中醫不是慢郎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小陷胸汤#小柴胡汤# -
朱老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 李文选
冯某,男,39岁,干部。胃脘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疼痛,食后二小时为甚,得食则痛缓,易消谷善饥,逐步增剧,形体为之赢瘦。此脾虚气滞,阴虚胃热之"饥疝"也。脾虚气滞之象已获渐解,但阴损胃热之征,尚未见复,续予汤丸并进,以期根治。 -
增强记忆力的一个良方 韦毓安
人参补心气,心气足,记忆力就好。《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祛湿,另一个就是安神。四味药,吃了以后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所以叫开心散。菖蒲和人参两味药加在一起,一个治标,一个治本,治疗不开心,效果非常好。 -
牙痛第一神方 韦毓安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皆可用之。
最新文章
-
中医不是慢郎中:四逆汤急救 王振刚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可知,四逆汤的条文符合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其一,四逆汤条文有些症状是原发病的表现,如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下利、腹胀满,这些症状不是四逆汤证的固有表现,因此,不应该纳入四逆汤证里。
-
秋季养生注意“四不” 王振刚
#秋季养生秋天“四不要”,以防有损呼吸道①不吃辛辣呼吸道“喜润恶燥”,应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润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等。②不要着凉入秋后天气转凉,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不适,应适时添衣、不洗冷水澡等。
-
龙骨,牡蛎功效及分解 王振刚
解读药味特点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均为固涩止脱之属,常相须为用,牡蛎咸涩微寒,善软坚化清热。经方中牡蛎多与龙骨相配,则尤善敛汗涩精、镇惊安神,如桂枝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风引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咳喘预防 谢江强
咳喘预防1.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咳喘,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因为汗多更衣不及时容易诱发咳喘发作。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的季节,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
食管癌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中医辨证分型和膏方调治痰气交阻型主症:吞咽时如有异物梗塞,呕吐痰涎;胸胁痞满,或伴疼痛,情志抑郁时症状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大便秘结。制法:共以水煎透,去渣再熬浓汁,加阿胶250g,鳖甲胶150g,炼蜜250g,黄酒500mL收膏,冷藏备用。
-
食管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每年我国因食管癌致死的患者约为15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可仅出现吞咽时喉中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长期吸烟者食管上段和中段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相对而言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可能。
-
治疗脾胃病的10种“三味方”,张仲景古方 韦毓安
肝郁呕吐的用左金豆子汤,胃热呕吐的用清胃三味汤。用半夏来化痰,用黄连、黄芩来清热,三味药主要治疗痰热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等,这类人的舌苔大多是黄腻的。
-
平补阴阳,调和气血 韦毓安
气血阴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平补阴阳,调和气血。四君子汤再加上四物汤,气血双补。紧接着又用了两味血肉有情之品来补阴补阳,分别是龟板和鹿角。"我们知道气血阴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气虚有哪些表现?
-
产后恶露不净吃什么 谢江强
大枣、板栗洗净,和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至粥熟,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适用于产后瘀血作痛、恶露不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将前2味药捣碎,与红糖、大枣一同放入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15天后,滤去药渣即成。
-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 谢江强
产后出血的药酒治疗药酒◎阿胶酒阿胶400克,黄酒1000毫升。将前2味药捣碎,放入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隔水煮沸20分钟后,即可服用。适用于血瘀型产后出血。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出血。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与其他药同放入炖盅内,加入黄酒,隔水炖熟后,放入精盐调味